有趣的甲骨文(二) | 人、車
人來車往,一眼萬年。


【倏言忽語】
如果問我最重要的漢字是哪一個,我一定會說是“人”。甲骨文的“人”字為獨體象形字,如同一個垂臂而立的人之側面?!叭恕迸c動物的最大區(qū)別在于借助雙手會使用工具,借助雙腳能直立行走。側面站立的

不僅字形簡潔,且能最大程度上突出人的特征。
甲骨文中很多字都與人有關,比如身體部位、生活日常、社會活動等。除了站立的人,還有倒立的人、跪坐的人、躺著的人等?,F(xiàn)代漢字中,亻、人、兒、卩等偏旁部首多從

演化而來。
【舉例】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蘇軾《臨江仙·送錢穆父》
【常見字形】

資料來源:《殷墟甲骨文實用字典》


【倏言忽語】
甲骨文的“車”字是俯視圖,前面的橫木是為衡,曲木是為軛,中間的豎是為轅,兩側的圓是為輪,連接輪子的橫是為軸,輪中的豎是為輻(對照下圖可更清楚)。

商代古車一般為雙輪,由兩匹馬來拉。甲骨文中車和馬的量詞都是“丙”,但“車一丙”表示一輛車,“馬一丙”表示兩匹馬,即因此故。由于車輪是旋轉(zhuǎn)的,所以還引申為利用輪軸的旋轉(zhuǎn)來加工的機械,如車床、車削等?,F(xiàn)代簡化的“車”字源自草書書法,已看不出車輪的形狀。只在中國象棋中,車還保留了繁體“車”的寫法,讀作jū。

【舉例】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屈原《國殤》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薄拍痢渡叫小?/p>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薄鸥Α侗囆小?/p>
【常見字形】

資料來源:《殷墟甲骨文實用字典》
注:本人非專家學者,僅以此為樂。且甲骨文字解說爭議頗多,各執(zhí)己見。所述者在我,所思者在諸君。若能引得兩三人投身甲骨學說,我之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