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于工作的你,是“真努力”還是“假努力”?
你是否有類似的經(jīng)歷?
給自己定下了一大堆今日工作目標,看上去忙得很,但一天下來,什么都沒做好,效率極低?
滿身疲憊,結束一天的工作,躺在床上想想,自己這一天辛辛苦苦獲得了什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感覺好像都在做無用功?
為什么這么努力,卻看不到成果?
因為很有可能,你只是在假努力!
1
假努力,也分很多種類型。在工作中,可以具體表現(xiàn)為三種情況:



摸魚,指自己主觀上沒有努力工作的意愿,但為了收獲他人正面評價,在沒有努力工作的時候,裝作努力工作的樣子。
沒有一個打工人敢說自己沒有上班摸魚的經(jīng)歷。畢竟人是會感到疲憊的,需要適當?shù)男菹⒑头潘?,但在工作崗位上摸魚被發(fā)現(xiàn)可不妙。所以許多人就成了“演員”——假裝自己正在努力工作,維持“努力”人設。
拖延,與摸魚不同的是,我們主觀上是想要努力工作的,但總是被各種各樣的事打擾——打開ppt突然想到似乎還有其他事沒完成;搜索資料時突然瞄到明星八卦;決心專注于工作時突然發(fā)現(xiàn)到了午餐時間……最后直到下午,才在緊張不安中匆忙完成工作。
之所以說這也是在假努力,因為拖延本質(zhì)上是在欺騙自己。盡管一次次下決心努力,但一直在找借口逃避。拖延到最后可能就需要加班,犧牲休息時間,在緊張不安中完成工作。這就會造成一種“我很努力”的錯覺,但實際上只是在自欺欺人。
白給,這是最難辦的一種情況,明明自己付出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但最后的成果并不能讓自己滿意,效率也很低。
這時,我們的本意不是偷懶,但我們的大腦在“偷懶”,沒有幫助我們找到更好的努力方向和方法,讓我們身心俱疲,卻無法得到成長。
也許在平日里,“假努力”造成的負面影響還不明顯。當若你習慣了這樣工作,你就很難再回到那個高效、自信、充滿干勁的狀態(tài)。面臨一項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時,就算你有三頭六臂也忙不過來,或者根本沒有能力,無法做好應對的準備!

2
“假努力”既不會帶給我們真實的進步,又會因為“假裝”消耗我們大量的時間精力,讓我們感到焦慮不安,陷入對自身狀態(tài)和未來職業(yè)發(fā)展的迷茫之中。那么我們?yōu)槭裁磿霈F(xiàn)這樣的行為?
虛假的努力目標,這涉及到我們對工作的認同和態(tài)度問題。如果本身并不認同這份工作,只是因為“從眾”,被迫也裝出一副努力的樣子。這樣虛假的原因自然帶不來真正的努力。
要想努力,首先要有明確的目標;在職場中,這就涉及到了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問題。
然而很多人并沒有這一概念,只不過是想有一份能養(yǎng)活自己的工作。職業(yè)目標的不明確,缺少階段性個人規(guī)劃會削弱打工人們努力工作、學習工作方法的內(nèi)部動機。工作的理由更多變成了“生活所迫”,此類外部動機過強,往往會進一步削弱內(nèi)部動機,也就是我們努力工作的意愿;結果就是我們很難真正投入地工作。

對失敗的恐懼,更深層次的,其實是對“做不到”的恐懼。當內(nèi)心為此惴惴不安,但又很希望被他人認可時,就會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例如“拖延”是在逃避事情真正發(fā)生的那一刻;“白給”是在給自己可能會出現(xiàn)的失敗找借口——我已經(jīng)很努力了。
這些行為都會讓我們獲得一些暫時的安全感和慰藉。其實,都是沒有正視自己的恐懼和內(nèi)心需求的體現(xiàn)。
3
那么,我們?nèi)绾螐摹凹倥Α钡慕箲]、渾渾噩噩中走出來?可以嘗試以下幾種方法:
正視“恐懼”和“需求”,立刻強迫自己停止假裝并不現(xiàn)實,反而容易造成更大的心理壓力。
第一步應當是坐下來,對自己的狀態(tài)進行總結和梳理。將自己恐懼和需求詳細地列出清單,并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分析。你可能就會發(fā)現(xiàn),有些恐懼不一定要通過“假努力”來掩飾,有些需求不一定要采用這種手段才能滿足。
例如:因為害怕不符合家人的期待認可,所以被迫選擇了某一職業(yè)。如果能和家人坦誠溝通,就會發(fā)現(xiàn)不勉強自己留在這份工作中“假努力”,也不會讓他們失望。
如果能面對自己的那種“被迫”,就能發(fā)現(xiàn)自己到底是“沒興趣”還是害怕自己“不擅長”。從而采取更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讓滿足安全感、認同感需要的同時,減輕“假努力”帶來的身心緊張。

制定具體計劃,涉及到總體的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和具體的日程安排兩方面。日常工作時,可以將你的工作分解為多個小步驟和目標,并為自己設定一些小獎勵,會更有成就感和意義感。
一次失敗≠我不行,停止對失敗后果的夸大!這是在加劇我們對失敗的恐懼和不自信。為了改善這一點,我們可以試著轉變我們做事的目的——“掌握技能”而不是“展示能力”。當我們的目光不再停滯在自己當下的能力,而是看到自己進步、發(fā)展的過程;“成功后總結,失敗后改善”就會變得更容易。

以上。
了解更多心理學內(nèi)容,歡迎關注我們:京欣醫(yī)療;如果有任何心理學相關問題,都可以在公眾號后臺聯(lián)系我們~
希望我們都能早日擺脫“假努力”,向“真成長”進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