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我不是教你詐》(劉墉 著)

>> 要跟一個人建立特別親密的關(guān)系,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分享他的秘密。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人們會使用各種手段,他們可以為你算命、為你填表、為你做心理測驗的游戲,也可以用他們的秘密來交換你的秘密,甚至用“假秘密”換你的“真秘密”
>> 交淺而言深,既為君子所忌,亦為小人所薄。
>> 這世界上是無所謂“一部分秘密”的。人們似乎有個天性:只要知道一部分秘密,就想要挖出全部。所以,當你泄露自己或別人的一部分秘密時,也等于泄露了全部。
>> 如果你發(fā)現(xiàn)別人知道了你的秘密,千萬要忍,因為別人很可能只是猜測,或只知道極小的一部分。你自己可千萬別成為“真正說出來的那個人”。
>> 人都要面子,你的禮物再實用,如果不把面子做足,只怕收到的會是反效果。
>> 這世上不合理的好處,是不能拿的。不合理地去信任別人,是危險的。
>> 你在批評任何人之前,都應(yīng)該想想,是他這個“人”與你對立,還是因為他今天的職位和立場,使他不得不與你對立。進一步想,如果有一天,他卸下這個工作,是不是問題就解決了?
這就是所謂“對事不對人”!
>> “卡位”的技巧很多,最基本的原則,是讓自己的人先占著。
>> 如果你的身價不凡,你必須注意每個“可能的有心人”,你對他說的話,會被他渲染;你與他的交情,會被他夸大。你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只因為跟他拍了幾張親近的照片、寫了一張小字條或接待他和他的朋友,就造成某些人受害。你沒害人,人因你而被害,因為你幫“狐貍”做了背書。
>> 八字還沒一撇,先做承諾,是我們常犯的毛病。本來做承諾的人以為承諾有利于事情的推動,到頭來卻發(fā)現(xiàn)造成更壞的影響。外務(wù)員冒著大雨出去辦事,學(xué)生上課答老師的問題,孩子幫父母做家事。這不都是應(yīng)該的嗎?如果你因為他們要獎金、要加分、要賞錢而不高興的話。你先要想想,是不是因為自己早做了不當?shù)某兄Z。
>>【交叉背書】曹大師低著頭沉吟了一下:“我也是不放心,先托朋友查過,查了半天,說這是個剛成立的音樂社,還沒辦過任何活動,我這是頭一遭?!?br>“還是小心點兒!”曹太太的臉沉了下來。
“我當然知道。”曹大師拍拍老婆,“看看嘛!誰不知道國際音樂廳審得嚴,連國際一流大師都不一定進得去!我先同意,然后看他們能不能申請下來?!辈艽髱熜π?,“佳佳公司,咱們是不知道;這國際音樂廳,可沒有假。”
才過一個多月,國際音樂廳居然批準了。
>> 如果處長完全是外行,由小王這個內(nèi)行代為解說,絕對是當然的事。但是,當自己的主管也是內(nèi)行人的時候,小王搶在前面說話,不但是搶風頭,而且表現(xiàn)了“我比你內(nèi)行”的氣勢。
>> 這個社會好像許多果園,當你進去,果園的主人可能說:“好!那片地,交給你種!”
當你種出最豐碩,甚至遠超過果園主人以前種出的果實的時候,永遠不要忘記,是誰讓你進來,又是誰給你這塊地。
>> 一個軍隊的統(tǒng)帥,可以派他最不滿意的將領(lǐng),去打一場九死一生的仗。打死了,正好除去眼中釘。打贏了,則是統(tǒng)帥用人成功。
>> 中國有句成語——芳蘭當戶,不得不鋤,正是這個道理,如果那芳蘭不是長在門前,而是生在窗前,不但不會被鋤,反倒可能被“供養(yǎng)”。
>> 自己的機要秘書成為別人的,就如同自己的下堂妻嫁給了熟識的人(或敵人)。不但面子掛不住,而且多少業(yè)務(wù)機密和自己的隱私,都可能落到對方手里。
>> 絕不要以為站在今天的職位上,所獲得的推崇,當你換了職位,依然能夠保有。當你在大公司工作順意,似乎外面廠商、客戶都對你奉承有加、形同兄弟的時候,你千萬不可樂昏了頭,甚至想,如果我跟老板鬧翻了,自己出去另立門戶,大家都會跟著我走。
>> 自己的人可以用,但他們必須是對你絕對效忠的自己人,而不能讓下面人之間的徇私,超過對你效忠的程度。
>> 【卡位】古先生的成名作、老招牌,怎么能在他自己的手上砸掉?那是多明顯的失敗??!可是節(jié)目又該更新了,怎么辦?于是“卡位”的計謀產(chǎn)生。把這個已經(jīng)沒救的位子讓給小宋吧!他做成功了,那是我古先生的節(jié)目,在我鋪路下,做成功的。看起來把最好的東西交給你,令你感激涕零。但是,你也要想想,憑什么他要給你?你是真年輕干練,足當重任嗎?抑或你只是個替死鬼?
>> 你必須知道,無論你幫老板管了多少事情,也無論老板多糊涂,甚至依賴你,到了沒你在,他連電話都不會撥的程度,他畢竟還是你的老板,也畢竟還是他做主。出了錯,他最先承擔。有面子,也該由他來賣。
>> 一個不忠于自己主管的職員,很難得到別的主管欣賞。
>> 最重要的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一個負責的和尚,即使中午要還俗,早上該撞的鐘也不會漏。這是職業(yè)道德、職業(yè)倫理,也是一個成熟人的“格”。
>> 不懂得維護公司,是社會新鮮人的通病,他們很可能因為自己的職位不高,不打算長做,或表示自己“酷”,而對外人批評自己公司。他豈知道,這樣做,不但違反職業(yè)道德,也是瀆職。更由于這樣的表現(xiàn),貶損了他自己的人格。
>> 他發(fā)現(xiàn)辦事人員拖,常是因為本來就忙,還得花許多時間去了解整個案子。有時辦事員的文筆差、了解不深入,非但寫得慢,而且寫得差,結(jié)果明明可以辦成的事,反而被打回來。
于是,他干脆每次特別言簡意賅地,把整個案子的要點、得失,甚至利弊,先擬好一份“像是呈文”的東西,送去請辦事人員參考。想讓自己成功,先得了解人性,先得為別人著想。
>> 人都有這個毛病——心里藏不住話,尤其當自己對別人有恩的時候,更巴不得對方早早知道。許多人事、生意的消息,都是這樣提早曝光,結(jié)果壞了大事,或被人搶了功勞。
>> 【為什么有些已經(jīng)計劃好的事情最后卻落空了?】如果你是老板,覺得員工福利該調(diào)整,正打算過兩天宣布。
突然有員工集體請愿,希望改進福利,而那要求的,正是你計劃宣布的。
你做還是不做?你是不是還照原來的計劃,過兩天宣布呢?
如果你宣布,員工會想:
“這老板欺軟怕硬,所以今后都要來硬的。”
他們會相信你早就計劃這么做了嗎?
于是,你原來的好心,成為被“逼”出來的結(jié)果。沒有人會感激你。
大家只會感激那些斗膽請愿的人,而且造成嚴重的“后遺癥”則使你整個管理都產(chǎn)生了問題。
>> 如果發(fā)現(xiàn)你的公司或長官,已經(jīng)主動考慮你希望卻沒說出的事,你千萬不可躁進,當你以為“開個口”可能使事情發(fā)展得更快時,很可能反而失去將到手的東西。
>> 如果你不希望看到下面人見風轉(zhuǎn)舵、一一離開的場面,就絕對不能早早讓下面的人感覺到“風向變了”。
>> 如果你是新人,在你唯唯諾諾跟老人學(xué)習(xí)的時候,也要常用自己的大腦想想:“是不是有更新、更好的方法?”你要時時檢討,才能不腐化,有一天才能走出自己的路。
>> 無論你如何淡泊,無論你如何“不喜歡跟人爭”,當你遇到不平的時候,一定要表態(tài),否則你非但不會被尊重,而且可能被歧視。
>> 【最毒的禮,是當對方想拒絕時,已經(jīng)來不及的東西】當荊軻跟太子丹出游,撿地上瓦片丟著玩的時候,太子丹立刻奉上金塊,來替代瓦片。
當他們一起騎千里馬出去,荊軻無意中說了一句“千里馬肝美”,太子丹立刻殺了千里馬,把馬肝奉上。當荊軻看到彈琴的美女,贊賞一句“好巧的一雙手”時,太子丹立刻把美女的雙手剁下,用玉盤盛來送給荊軻……
>> 【提前泄露商業(yè)機密】當你定做十萬件的時候,他如果造了十一萬件,并且從后門把那多出的一萬件流入市面,你怎么可能分辨?除非你在每件衣服上都蓋個章,否則,即使你拿在手上,也分不出那衣服是真還是假。因為它是“真的假”,百分之百真,卻又不合法的制品。問題是,我們應(yīng)該怎樣防止呢?故事里已經(jīng)說了——控制原料是一種方法。
>> 【暗度陳倉】當你的貨物暢銷時,你訂四千,他做六千,兩千本從后門出去了,你能知道嗎?圖省事,而把東西完全包出去的做法,經(jīng)常是最不明智的,因為又貴又危險。那么,我建議你試著抽出中間一個步驟,由你另外找一家來做。譬如一本書,文字部分的制版、印刷、裝訂都交給一家,只有封面換一家做。于是,你只要掌握封面的印刷量就成了。即使有人作弊多印兩千本,他卻只能拿到四千個封面,而做不成另外兩千本書。
>> 在小青分別約談印刷廠、裝訂廠和紙廠老板之后,由于他們彼此的推卸責任和批評,不但發(fā)現(xiàn)了事實的真相,學(xué)到不少專業(yè)知識,而且省下許多錢。讓外行的自己退到另一個角度,冷眼旁觀地聽那些對立的人說話,然后加以組合、分析,成為我們的結(jié)論。
>> 如果你發(fā)現(xiàn)別人要你簽不合理或你辦不到的約,你必須知道,從簽約的那一刻起,除非你夠大、夠硬,否則每一個攪局的小鬼,都可能修理你。情與法的不夠分明,是我們社會的通病。許多人在這當中得了好處,許多人被這樣吃死。
>> 【熟人的建議也不見得完全可信】于是買東西,要問買過的人,或請那人介紹;裝修房子,也要找朋友介紹,心想那朋友既然裝了,而且滿意,一定不會差到哪里去。這就好比打仗時躲在別人后面沖鋒,以為有前面的人擋著,比較安全。豈知敵軍正好瞄準前面的人,一槍打穿“一串”。無論多么“有辦法”的朋友介紹你買東西,你最好都能多打聽幾家,或是“隱姓埋名”,以一個陌生顧客的身份去談?wù)劇>退隳阏劦膬r錢比較貴,不是只能證明那朋友確實棒,對你自己毫無損失嗎?
>> 在這個商場如戰(zhàn)場的時代,每個人在學(xué)說話之前,先要學(xué)會“哪些秘密不能說”“哪些事情不能問”“哪些價錢不能講”“哪些電話不能給”“哪些行蹤不能透露”。
>> 當你說出自己的短處之后,當面聽到的人,可以感覺你是謙虛,但是當他把話傳出去,那話就難聽了。你自己說出你的短處,當然是真的,也當然正中你的要害,當有人拿你那短處質(zhì)問你、攻擊你,你能不承認,又能不受傷嗎?而且因為是你的要害,你很可能被一拳擊倒、一箭斃命。
>> 【客隨主便】我們常說“客隨主便”,問題是,許多人以為為主人省錢省事就是客隨主便,卻沒想到主人可能反而希望借機會“花錢費事”。所以,你真要客隨主便,就應(yīng)該把一切都交到主人手里,你依“他的方便”或“他的盼望”行事,他當然會高興。相反地,你想想,如果照小陶這樣處世,甚至臨走還把不屬于自己開支的賬指認出來,他再去,別人會歡迎嗎?
>> 在中國,一般沒有給小費的習(xí)慣,所以給小費或任何好處,最好先講明。有處罰和原則,也應(yīng)該事先說好。前者是“好話說在先”,后者是“丑話說在先”。
>> 更復(fù)雜的就是當對方根本不預(yù)期你的獎賞,甚至報酬時,所產(chǎn)生的問題。最常見的例子是,我們往往發(fā)現(xiàn),請親戚幫忙做的事,不但不見得最好,還可能最差。
>> 所有的禁忌、規(guī)定、尺度、原則都可以用“慢慢偷渡”的方式來打破。只要你不干涉,就是默許;只要你沒察覺,他就得到既有的利益;只要他穩(wěn)住這一步,就開始下一步。因此你會發(fā)現(xiàn)兩國之間,常為了一個不起眼的小島或一個小小的政治動作,而大張旗鼓地討伐,這討伐的目的,是用“小題大做”來避免“小事變大”。
>> 【大店一定更貴嗎?】如果一個大公司,顧客非常多,他可以用較便宜的價錢,向廠商大批進貨。由于他是大買主,制造商也一定會特別買賬。缺貨時,大買家先得;貨多時,大買家可以“切貨”。所以,當這種大商店減價時,常能低到小店“瞪眼”的地步。既然有“以為小角落就比較安全的蚊子”,也就有“專在小角落下網(wǎng)的蜘蛛”。
>> 這世界上有些人是開“合理標”,有些人是開“最低標”。開“最低標”的,則是只要東西看起來差不多,誰算得便宜,就買誰的。豈知生意人往往看準這一點,先以最低價搶下這筆生意,再一步步要你追加預(yù)算。
>> 【介紹朋友去自買東西(尤其是貴重的)】,應(yīng)該當著朋友面,對店老板說:“這是我的好朋友,我不要任何好處,你把他當成我,盡量算便宜!”而當你后來居然像前面故事中小英一樣,還是拿到回扣的時候,則應(yīng)該還給朋友。
>> 同情弱者,是人的天性。
>> 當弱者拿自己的名譽作為籌碼時,你尤其不易對付。名譽,是第二生命。
>> 如果你做中間人,要忠實地傳達,不可添油加醋。如果你做調(diào)解人,要不聽丑話,只說美言。只有這樣,你才能被感激,而不成為“最后的受害者”。
>> 用“積極行動”取代“消極哀嘆”;以“勇于改過”取代“善于強辯”;用“低姿態(tài)”爭取“廣大的同情”;用“拖延戰(zhàn)術(shù)”取代“當面對決”。
>> 人都有“愛表現(xiàn)”的毛病,豈知當你“表現(xiàn)”的時候,也正是你弱點顯露的時刻。“現(xiàn)”,使原來不知你底細的人,立刻知道了你的斤兩;“表現(xiàn)”,使你為了面子,不得不“內(nèi)行裝到底”,于是“打蛇隨棍上”的商家,正好抓住機會,左一句“您當然知道”,右一句“想必您早見過”。你明明不知道、沒見過,也強裝內(nèi)行,最后完全掉入他的陷阱。
>> 不要因為你有清譽,就沾沾自喜,認為自己無欲則剛,認為誰也沒辦法找你麻煩。要知道,正因為你無欲則剛,你的“剛”就犯了統(tǒng)治者的“忌”。
>>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 這世上最有理說不清的,就是抽象的(難以量化的)東西。
>> 如果有人對你說大家都參加,就缺你的時候,你最好別懶,伸手撥幾個電話,問問是真是假(萬一幕后主角利用交叉背書呢?)。如果你是位官員,有人請你吃飯,你最好先問明一共請了哪些人,然后叫你的秘書找那些人的秘書查證一下。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