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之性與地緣人性的異同
子路問強。子曰:“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nèi)桑瑥娫粘C;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 我們讀了《中庸》這一節(jié),子路所提出有關(guān)南方和北方地域與人性的異同,也許覺得非常詫異,怎么在《中庸》這里,會有這個問題的出現(xiàn)呢?事實上,這是古今中外人類歷史上的重大問題,也可以說是從唯物史觀說到唯心史觀的哲學(xué)性、政治性乃至政治哲學(xué)史上的重大問題。無論是中國或世界各國,幾乎都是同樣存在的問題。正如《周易·系傳》所說“方以類聚,物以群分”的原理相同。目前我們看到報章上所創(chuàng)的新名詞,如所謂“地域情緣”,也正與此有關(guān)。 本節(jié)的重點,便是“子路問強。子曰: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這是說,子路忽然想起一個問題,他問夫子,哪個樣子,才可算是真正剛強的人?大家都知道,孔門的七十二賢弟子中,唯有子路好勇。換言之,子路是天生的英雄人物,而且在孔子的弟子中,既有文才,又有武略的將帥之才的能人。所以他因有所感而提出這個問題??鬃勇犃吮阏f,你想問的是南方人的倔強個性?或是北方人的倔強個性?或是只對整個人性來說,什么叫作真的剛強呢?我告訴你吧!“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睆囊话銇碚f,具有溫柔寬諒的教養(yǎng),而且不愿意還報那些沒有道理的行為,這便是南方人柔中有剛,好強個性的表現(xiàn),是適合于一般君子們習(xí)慣居留的環(huán)境?!榜沤鸶铮蓝粎?,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逼匠C耧L(fēng)就很強悍,卷起袖子,腰間圍著皮帶,插上刀劍,寧死不屈的個性,這是北方人剛強的性格,是一般有倔強氣質(zhì)的人所習(xí)慣居留的環(huán)境。但過于溫柔和過于剛愎的個性,都是偏差的弊病?!肮示雍投涣?,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nèi)桑瑥娫粘C;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比绻钦嬲械烙袑W(xué)的君子之人,雖然要以溫柔和順待人,但不可過于軟弱無能,隨波逐流,成為毫無勇氣的樣子,那必須要加以矯正,使他能夠強毅而獨立。總之,為人處世,如果能夠中立不倚,當(dāng)然很好,但不可矯枉過正,變成一味倔強而不通人情世故,那也便要加以矯正,使他能夠合于和順的德行才對。尤其生當(dāng)國家社會有道的時代,始終不會變?yōu)闃?biāo)奇立異的特殊人物,自己有錯誤就改過自新,那才可算是“強哉矯”的完人。如果生當(dāng)國家社會無道的時代,堅持道義人品的風(fēng)格,獨立而不倚,至死不隨流俗所變,這才算是“強哉矯”的精神。 古代文章運作的習(xí)慣,用字簡練,含義深遠。例如本節(jié)孔子和子路的對話,討論地緣區(qū)域所產(chǎn)生后天人性強弱的問題,如果詳細加以講解,又是另一專論。它所牽涉的范圍,關(guān)系天文星象、地理、地質(zhì)、生物化學(xué)環(huán)境、區(qū)域的人文風(fēng)俗習(xí)慣等因素,一講又是幾十萬字的專論,我們不能離題太遠。但本節(jié)所講有關(guān)地緣區(qū)域所生后天生命的習(xí)性,雖有南北東西之分,而在“天命之謂性”的天性而言,原本同體,并無差別。正如禪宗六祖的大弟子石頭希遷禪師所著的《參同契》,所謂:“竺土大仙心,東西密相付。人根有利鈍,道無南北祖。靈源明皎潔,枝派暗流注。”這便是它的最好批注和說明?,F(xiàn)在所要了解的,就是《中庸》原文,述說到這里,他引用子路和孔子的對話,說明由先天的“天命之謂性”,所變現(xiàn)生起后天有形相以來人性之異同,需要怎樣加以學(xué)問修養(yǎng),來矯正它的過分偏差,而使他還復(fù)于中庸正道的本位。所以接著而來的,便又引用孔子自說遵守傳統(tǒng)圣賢的教導(dǎo),怎樣是他自修“率性之謂道”的本志。 子曰:“素隱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見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這是孔子自說,有些修道的人,他一生的修為,喜愛清靜無為,懷素抱樸,高蹈世途,隱跡山林,始終與世隔絕。另外也有些修道的人,喜愛標(biāo)奇立異,表現(xiàn)得非常神奇古怪,異乎平常。但無論是素隱或行怪的稟性和作風(fēng)的人,也都會影響現(xiàn)代或后世,而且也會被人們所崇拜信仰,或者也自有著述留傳后世。但是,我是絕對不愿這樣做的。所謂君子之人,只是遵守天然自性的稟賦,盡人事之道,任由天命的安排。如果半途而廢,我是絕對不能的。總之,君子之道,是依乎中庸而住于天人之際的中和。如果只自遯世避跡,出離人間,永遠不被人所知道的,那是唯有出世的圣賢才能如此??鬃又恢v到這里為止,我們不要為他再加一句說“我所不為也”的話??!那就會違背了孔子為人倫大道而苦行的本心,反為罪過!其實,在《周易》乾卦初九爻的《文言》,孔子已經(jīng)說過:“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無悶。不見是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边@是指真正出世的圣賢,那是潛龍勿用的路線,是另有其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