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寶|2024年量產,小米年投入研發(fā)費80億,造車夢終將實現(xiàn)
從2021年3月,小米集團正式宣布下場造車開始,小米造車的進度問題就一直成為大眾的焦點。無論是工廠選址、自研、公布專利,還是創(chuàng)始人雷軍接受采訪,總是能引發(fā)市場的廣泛關注。話題度之高,很少能有新晉車企與之匹敵。
“八卦”不斷,但有關小米造車的確切消息卻一直是撲朔迷離。2月14日,微博博主“科技媒體電廠”發(fā)文稱,小米汽車接近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該博主稱,兩名汽車行業(yè)的知情人士確認了以上消息,但同時也表示,在最終獲頒資質之前,小米的造車資質仍有可能存在變化。
要知道,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可是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的關鍵門檻,獲取整車生產資質是幾乎所有造車新勢力都必須要面對的問題。自從2017年國家收緊了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申請和審核后,各車企想盡辦法“曲線救國”,蔚來與江淮汽車聯(lián)手,以代工方式生產,理想則是收購了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
這突然爆出小米汽車即將拿到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消息,輿論嘩然。對此,小米集團公關部表示不予置評。也有熟悉小米業(yè)務的知情人士透露說,目前來看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是不太可能的事,畢竟造車在短時間內無法完成。這一回復,又給剛剛有些明晰的小米造車路增添了幾分未知。
01、小米造車比想象中難
小米自從宣布造車以來,雖然聲勢浩大,但進展卻不順,集團層面對造車的進展三緘其口。原本以為,在手機市場上擁有一定用戶基礎的小米,在開拓汽車業(yè)務方面是存在極大優(yōu)勢的,但從2022年小米集團的業(yè)績來看,三大主營業(yè)務全線下滑,讓小米的造車夢更是霧里看花。
2021年9月1日,小米汽車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雷軍,注冊資金 100 億元;同年11月27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管委會與小米正式簽訂合作協(xié)議,正式宣布小米汽車落戶北京經開區(qū),小米亦莊工廠正式開工,共分兩期建設,每期產能為15萬輛,預計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
工廠有了,接下來就是獲得資質。此前曾有消息說小米與北汽正在洽談收購工廠和牌照事宜,但最終不了了之。去年10月小米汽車還陷入被叫停的傳言,雖然小米迅速回應稱:汽車項目正順利推進,但仍然無法打消外界的疑慮。2022年11月,小米汽車又被曝出:造車進度不如預期,雖然小米汽車否認了這一消息,但還是沒辦法阻止人們的想象。
雷軍方面始終對于小米造車是信心滿滿的,雷軍表示,在小米的千萬粉絲和用戶中,只要有1%的人愿意給小米一個機會,小米汽車就可以獲得一個夢幻般的開局??蓮拿蹖毜慕嵌葋砜?,開局還是后話,如今面臨的首要問題,是解決生產資質的問題,這也是一眾新勢力車企所困擾的事。
隨著監(jiān)管部門對電動汽車生產資質審核的收緊,想要獲得資質,就需要滿足“股東對關鍵零部件具有較強掌控力,擁有整車控制系統(tǒng)、驅動電機、車用動力電車等關鍵零部件的知識產權和生產能力”等要求。目前的三種資質解決方案中,代工生產企業(yè)將缺乏話語權,收購或申請資質雖然是好方法,但路卻不好走。
小米汽車起步較晚,沒有趕上商機的第一班列車,如今面對小鵬、蔚來、理想等一眾造車新勢力,恐怕要拿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奮起直追,才能夠獲得與之一較高下的能力。
02、主營收入連續(xù)下滑,研發(fā)支出上漲
雷軍把“造車”視為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創(chuàng)業(yè)”,在2月9日小米投資者日上,雷軍表示,自己有1/2的時間花在汽車業(yè)務上,2022年汽車等新業(yè)務投入超過30億人民幣,汽車研發(fā)團隊超2300人。但造車是條很漫長的路,前期投入大,收益周期長。
小米集團2022年Q3財報顯示,該季度營收705億元,同比下滑9.7%;Q2季度營收702億元,同比下滑20%;Q1季度營收734億元,同比下滑4.6%。這是小米首次連續(xù)三個季度營業(yè)收入出現(xiàn)下滑。
在智能手機方面,受到全球宏觀經濟環(huán)境的影響,Q3收入為425億元,同比下滑了11.1%,智能手機出貨量由2021年第三季度的4390萬臺,減少至2022年第三季度的4020萬臺。
受金融科技及廣告業(yè)務收入減少影響,在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方面,Q3收入為191億元,同比減少9%,互聯(lián)網服務方面,收入71億元,同比減少3.7%。
2022年Q3整體毛利同期下降了16.6%,其中智能手機毛利率從12.8%下滑到8.9%。
即便如此,小米還是在造車事業(yè)中持續(xù)投入。去年第三季度,小米集團研發(fā)開支由前一年同期的32億元飆升至41億元,同比上漲25.7%。
2023年伊始,雷軍給自己制定了一個小目標,那就是2023年,小米汽車等新業(yè)務預計費用投入將達到75-80億元,在2024年實現(xiàn)量產,在15-20年爭取進入世界前五。為了這一目標,雷軍在過去3年時間里,建立了一萬家國內線下門店,還在多個國家開辟了業(yè)務市場,為小米汽車迅速打開銷路鋪好路。
雷軍表示,汽車是百年賽道,只要看好汽車產業(yè),任何時間都不晚。
03、提升專利數(shù)量,實現(xiàn)彎道超車
今年1月31日,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公布了多項發(fā)明專利,其中包括“穿戴設備以及穿戴設備的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車輛的控制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存儲介質”等。
穿戴設備專利是近兩年比較前沿的技術,“穿戴設備以及穿戴設備的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專利顯示,該穿戴設備能夠在距離車輛較近時,自動顯示用于控制車輛的控件,這樣,用戶可便捷地通過控件對車輛進行控制,無需額外操作。
“車輛的控制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存儲介質”專利則涉及自動駕駛車輛智能控制技術領域,通過可穿戴設備自主的對用戶進行監(jiān)測,并及時對車輛進行反饋控制,避免用戶因身體不適而造成駕駛危險隱患。
這兩項專利技術充分與小米手表、手環(huán)等穿戴設備進行聯(lián)動,方便車主控制車輛或檢測身體是否能正常開車。
除此之外,小米還在車輛定位、導航、巡航、雷達等方面,也有相關專利的布局。此前,小米在移動終端的定位與導航技術已有相當深厚的沉淀,這類技術,可以直接應用于車輛駕駛。
在車輛巡航方面,小米也公開有諸如“實現(xiàn)定速巡航的方法及裝置”“車輛定速巡航的控制方法”等專利。
愛企查資料顯示,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現(xiàn)有專利數(shù)465件,但與其他車企相比,小米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專利數(shù)量還差的很遠。蔚來汽車旗下共擁有相關專利近4000件,小鵬汽車及旗下公司相關專利也在1600多件,理想汽車的相關專利數(shù)量接近1200件。相信,這也是雷軍在2023年加大研發(fā)力度的用意所在,技術只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擁有絕對話語權。
雷軍的造車夢能否如期實現(xiàn)?小米汽車又能否在激烈的競爭中實現(xiàn)彎道超車?都需要時間來證明。
新能源技術,需要專利布局與技術保護,申請專利和商標是新能源車企一定要做的!此前的文章里,蜜寶分享過很多關于申請商標和專利的干貨,今天就不做贅述了。我們來聊聊新能源車企要想降本增效,讓車企具備絕對的競爭力,還可以申請哪些資質呢?
老板們可以根據(jù)公司的實際情況,選擇申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è)、專精特新中小企業(yè)或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è),這些資質不僅能夠為企業(yè)減稅降負, 還能拿到國家的高額補貼獎勵,對于提升品牌競爭力大有益處。
另外,要想提高企業(yè)的市場競爭力,或者拓寬海外市場,還可以根據(jù)實際需求申請相應的體系認證資質,如ISO27000、27001、45001、14001、9001等。我們以比亞迪為例,其公司名下光資質證書就有115項。
目前,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期已臨近,老板們要抓緊時間申報,爭取順利拿到最高100萬的補貼獎勵了(各地區(qū)政策金額略有不同)。如有相關需求,請來公司寶聯(lián)系下方您的專屬首席企業(yè)服務官。
本文轉自公司寶公眾號,了解更多企服項目資訊內容,大家可以關注公司寶(www.go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