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診斷學-常見癥狀-呼吸困難
【定義】
主觀:感覺胸悶氣短,空氣不足,呼吸費力;
客觀:呼吸頻率、深度、節(jié)律的改變;輔助呼吸肌參與呼吸。
【病因】
1.肺源性

2.心源性: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1)臨床表現(xiàn):

2)發(fā)病機制:
(1)肺淤血;
(2)肺泡張力增高,刺激牽張感受器,引起迷走神經(jīng)亢進;
(3)肺泡彈性回縮力下降,肺活量下降;
(4)肺循環(huán)壓力升高對呼吸中樞的反射性刺激。
3.血液源性:重度貧血、CO中度,高鐵血紅蛋白血癥——勞力性呼吸困難。
4.神經(jīng)性:顱腦疾?。B內(nèi)壓↑→呼吸中樞受刺激→呼吸深慢)
5.中毒性:
1)Kussmaul呼吸
(1)病因:代酸
(2)表現(xiàn):深長、規(guī)則的呼吸,伴鼾音。
(3)機制:酸中毒→血液酸性物質(zhì)↑→刺激頸動脈竇、主動脈體化學感受器→興奮呼吸中樞
(4)臨床意義:尿毒癥、酮癥酸中毒
2)陳-施呼吸、比奧呼吸
(1)病因:嗎啡、***類中樞抑制藥;有機磷農(nóng)藥中毒
(2)表現(xiàn):淺慢呼吸
(3)機制:抑制呼吸中樞。
6.心因性:
1)病因:緊張、焦慮
2)表現(xiàn):淺快呼吸,嘆氣樣呼吸;高通氣、呼吸性堿中毒;癔病。
【診斷思路】
1.問診
1)針對呼吸困難:
(1)快慢:(由快到慢)氣胸、肺栓塞、氣管異物 > 哮喘、急性左心功能不全 > COPD、CHF、貧血
(2)誘因:勞力性呼吸困難→器質(zhì)性病變;接觸過敏原→哮喘
(3)時間:幼年(先心病)、冬春季(COPD)、花粉季(哮喘)、夜間(CHF)
2)伴隨癥狀:

2.體格檢查:
1)生命體征
2)呼吸頻率、節(jié)律、幅度

3)肺部體征:呼吸音異常
4)心臟體征:雜音、異常心音等。
3.輔助檢查:CT、心電圖、肺功能、血氣分析
參考:
診斷學(第九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物理診斷學(第四版)-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