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向社恐型性格與學習之感悟——一位高二學生
我的外向社恐型性格與學習之感悟
●我屬于外向社恐型性格?!巴庀颉迸c“社恐”互為矛盾的反義詞,卻在這個性格上達到了統(tǒng)一。這個名詞的具體意思是,當面對許多人,比如上臺表演、演講,亦或平時在人群中時,我一般毫不畏懼,甚至會比較興奮,顯得很“社?!?;但如果讓我真正的去與陌生的人交談,我會感到恐懼,除了熟悉的人,我多多少少都會有恐懼的心理。這種恐懼由內向外,從心臟到全身,使我的動作僵直,失去平時的隨意靈活;舌頭仿佛打結,話語磕磕絆絆,生澀粗糙;大腦好似凝固,任我使勁轉動他,希望快想出接下來的應對之法,也無濟于事。
●為了對抗這股恐懼,我也有自己的一套保護機制——保持冷漠。我不希望我的這份恐懼外顯,所以以冷漠與距離作為一座堅固的囚籠來鎖住它。但這總歸是一種消極逃避的方法,絕非上策,我在實踐中也充分感受到,愈是與人保持距離,便愈是恐懼。如今我需要新的策略來適應不斷變化的新環(huán)境,還在不斷摸索中。
●有意思的是,這種恐懼與我所處環(huán)境息息相關。在我離開學校后,我的心情會格外放松,恐懼的程度也一瞬間斷崖式下跌,雖然仍存在,但與人正常交流已無大礙。所以它與學習的壓力有很大的關系,實際上也是如此。在高一時,我的成績在班級前列,在以成績?yōu)槲ㄒ粯藴实膽嚱逃w系中,這意味著我擁有了較大的”班級地位”,學習對我來說更多的是一件快樂有趣,能夠彰顯我能力出眾的事,何樂而不為?所以那時擁有著成績給予我的自信,對他人的恐懼程度壓得很低;而在現(xiàn)在的高二,我的成績因為進了實驗班以及某些我不想遇見的消極因素,排名不能說一落千丈,也是飛流直下,變成了名副其實的班級倒數(shù)。至此我再也不敢和誰炫耀我的學習能力了,就算對方不在意或不說,我也會感到自取其辱,學習對我來說變成了一項苦悶的任務。另外我的幾位表哥等親戚學習都很好,我父母以及我自己對我的期望都比較高,但如今的這個成績不說天上地下也是相差甚遠。我對此感到很惱怒,但卻又無能為力。就像我要上天攬星,但未到半山腰就已以手撫膺坐長嘆。不是沒有努力過,也曾怒目攢勁向前沖一把,結果雖是進步了,但進步的名次大失我望,努力并沒有得到等價的回報??梢灶A見的是,就算我用盡全力,也摸不到我想要的那顆星星。我拼時間拼精力為的是什么?得到的又是什么?如果無論如何也無法達到我要的目標,那么進步和退步?jīng)]有區(qū)別,也沒有意義。努力得不到努力的結果,那么努力還有什么意義?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句詩,他揭示了舊事物必將被新事物代替的道理,蘊含了一股死后復生,因死而生,涅槃重生的精神。面對挫折,我們做不到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睙o視一切艱難險阻,狂放灑脫笑看人生的氣概,就帶上劉禹錫的蓬勃生機,無論遇到風折還是雨割,待到雨過天晴時,便是東山在起日。
●我并不喜歡空洞的雞湯話語,但我十分贊同林清玄先生所提出的“常想一二”:生活中十有八九都是不如意的事,只有剩下的一二成是如意快樂的事,在我們無法改變現(xiàn)狀的情況下,不妨常想一二,多多在意那一兩成讓我們快樂的事,那才是生活真諦之所在,生命意義之所在。痛苦的過一天是一天,快樂的過一天還是一天,那么何不選擇讓自己快樂的過好每一天呢?我們不應該被忙碌的生活節(jié)奏剝奪了屬于我們自己的快樂。
●但擁有這樣美好的心態(tài)的前提——無法改變現(xiàn)狀,我似乎并不符合。這一階段的經(jīng)歷只能說明我的成績上不去不是,或者說不只是努力程度的問題,至于到底是哪一方面的缺陷導致了現(xiàn)在的局面,我也在不斷地尋找,改變的希望雖說遙遠,但絕不是沒有,也絕不能以現(xiàn)在之無滅未來之有。
●道路是灰暗的,但前途是光明的,為了前方那若隱若現(xiàn)的光明,我愿踏入黑暗的路途,也要心懷溫暖的火種,來抵御那刺骨的寒風。謹記: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最后賦上我高一時意氣風發(fā)而寫下的一句很中二的詩——
直上云霄九萬里,刺裂蒼穹破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