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是如何影響近現代世界的?淺聊《茶葉與帝國》

唐朝有個叫陸羽的人,寫了一部《茶經》,人與書都流傳了千年。
雖然【茶】似乎是很東方的東西,事實上,它很西方——聯(lián)合利華旗下的【立頓】,每年賣出的茶葉總量差不多是咱國產茶賣出的兩倍。立頓是一個強大的品牌,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紅茶。?

【1】錫蘭、阿薩姆與大吉嶺
最近在讀一本名為《茶葉與帝國》的書,書主要聊了英國把茶葉進行“本土化”與全球化的過程。
其實我個人對于任何能上癮的飲品都心存敬畏,哪怕是茶或者咖啡。似乎能讓人上癮的飲品都有提神的功效,然而,咖啡喝多了對心臟不好,茶喝多了牙又容易有茶漬,于是,我盡可能不去碰茶或者咖啡已經好多年,自然,也不會仔細了解與茶有關的知識。
讀了這本《茶葉與帝國》,我才知道,紅茶、綠茶的區(qū)別在于茶采摘后的制作工藝,烏龍、普洱等五花八門的品種類同。同時,各種名詞只不過是一種營銷手法,至于什么茶越老越好大概也是一種“愿者上鉤”的營銷策略——瞧,實體的東西想賺取智商稅,最后都是當成遠期投資品來處理。
據說中國最好的茶葉來自福建和安徽,我尚未嘗過所謂的頂尖茶是怎樣的口感,印象中無錫的白茶、南京的雨花茶、西湖的龍井、福建的鐵觀音與大紅袍都喝過,我也不知道當時喝過的茶是優(yōu)等還是劣等??傊谖叶?,它們似乎并無不同。

茶葉、絲綢與瓷器,原本都是很中國的東西,甚至可以說是中國獨有的奢侈品。隨著西歐人開著船開始全世界殖民,茶、絲、瓷這三樣都被有心人學了去,人家改進一下,變成了自己的手藝,然后再賣回中國,質量不見得比咱差,但價格就是比咱自己的高。
茶這種東西最特殊,因為它是植物,只有特定的環(huán)境才能長出來——如同中國東北是沒有香蕉一樣。
建立了“日不落帝國”的英國是一度中國茶葉的第一進口商——乾隆晚年時,中國近1/7的茶葉都出口到了英國!
如此驚人的茶葉貿易讓全世界的大量白銀流入中國市場,這是英國政界與商界都不能容忍的。

在鴉片戰(zhàn)爭前,英國人曾一直試圖讓茶葉“國產化”,像錫蘭、阿薩姆與大吉嶺等地已經開始嘗試種在印度發(fā)現的茶種。但是這些地方產出的茶從質量到口感都不如中國茶。
值得一提,《少女與戰(zhàn)車》中,圣葛羅莉安娜女學園的隊長,那位英倫范十足,愛喝紅茶,有著紅茶不離手的習慣的少女,叫【大吉嶺】,其名就是源自【大吉嶺】——這個地兒與錫蘭一樣,盛產紅茶。
由于清政府的管制,茶種與茶葉技藝都是禁止出口的。英國人想到的是一種非常規(guī)的手法——偷。當然,叫走私也可以。

【2】茶葉的”東學西漸“
鴉片戰(zhàn)爭后,英國人安排了一位“植物獵人”羅伯特·福鈞,潛入中國去盜取茶種和茶工藝——據說這位老哥為了融入社會,還剃發(fā)并接發(fā),把自己打扮成清朝人。
“功夫不負有心人”,羅伯特·福鈞終于在19世紀50年代初,利用當時極為先進的【沃德箱】,為印度的阿薩姆送來了中國最好的茶樹(茶種)和幾位愿意出海的制茶匠人。從此,阿薩姆地區(qū)終于有了上好的茶種,成為今后一個多世紀英國主要茶葉產地。阿薩姆也成為繼中國后,全世界第二個商業(yè)茶葉生產地區(qū)。
對了,現在你知道什么“阿薩姆紅茶”、“阿薩姆奶茶”等的來歷了吧?

茶的“國有化發(fā)展”、英國的茶產業(y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這也反過來加快了英國工業(yè)化進程。
第一,茶葉貿易刺激運輸技術的發(fā)展,國際航運、國內交通都得以飛速發(fā)展——要想富,先修路;第二,由于英帝國進行茶文化教育,茶文化的發(fā)展使得歐洲瓷器業(yè)繁榮起來,最終使得歐洲瓷器在各方面都能反超中國瓷器;英式茶文化中有在茶中加入糖、奶的習慣,也刺激了糖工業(yè)、奶工業(yè)的發(fā)展;而糖工業(yè)、奶工業(yè)的發(fā)展使得其生產成本大大較低,價格也更為低廉。這使得以前消費不起茶、糖、奶的底層民眾不僅能消費得起,而且還提升了自己的身體素質和工作能力,茶有其提神醒腦作用,糖與奶則提供了能量元。
對比起來,當時的中國,茶、瓷、絲等傳統(tǒng)出口產業(yè)逐漸沒落,帝國內循環(huán)不行,國人素質極差,畢竟,有錢沒錢都會吸食鴉片——甚至到了北洋政府時期,鴉片都是軍閥斂財、賺取軍費的重要來源之一。
更不用說,絕大多數人在鴉片戰(zhàn)爭后都沒能考慮看看外面的世界,對比英國與中國的一起一落,讓人禁不住唏噓。

【3】平民化與概念植入
一款商品想把市場做大,甚至做到全球化,核心就是”平民化“,具體而言,就是通過商業(yè)廣告、公益廣告、政府政策等進行”概念植入“,同時降低價格,讓其成為民眾生活必需品,甚至必須品。
茶對于世界上的不少人而言,真的是必需品,宛如手機,沒它生活好像就各種失衡。
回望茶從奢侈品走向平民家中的過程中,最大的困難不是價格,因為茶葉一旦可以規(guī)?;a、標準化包裝、全球化運輸后,其可見成本是能不斷減低的。
其不可見成本在于如何影響人們的觀念。
正如現在的您沒有打開抖音、游戲、聊天界面,我所占據您的時間(和屏幕),本質上是一種可替代性的取舍。在茶成為【水】或【酒】的替代品后,與茶競爭的主要飲料就是可樂、咖啡、鮮榨果汁等。

起初,茶在美國是一種“殖民主義”的象征,茶葉在美國不受待見起源于他們特別想忘記的殖民歷史——還記得著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嗎?
可口可樂的崛起,是與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緊密關聯(lián)的,這種瓶裝飲料是跟隨美國軍隊迅速滲透到了世界各地(主要是非洲、南亞和中東地區(qū)),相較于咖啡的苦,可樂的甜更受大眾喜歡。這種與年輕、活力有關的飲料毫無意外地成為了美國大眾文化的象征(之一)——其實還有個百事可樂。
咖啡與茶相似,比酒更健康,同時,它還具備了茶沒有的意義——陽剛。茶在早期被視為是一種陰柔飲品,甚至有點“娘娘腔”,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一群英國女士在圓形花桌前用粉色茶杯喝下午茶的情景。
而茶被剔除這種“文化屬性”,是“推廣局”這種專門傳播茶文化的機構,多年來通過在戰(zhàn)場上提供茶品、各種廣告等才改變的。

其實讀《茶葉與帝國》時,撥開文字中的各種細碎,我更關注的是一種區(qū)域性商品如何被打造成全球化產品的過程。
茶在近代的發(fā)展歷程,充滿了血腥、暴力、陰謀等陰暗面,它與帝國主義全球擴張的過程并無本質不同,背后又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心理、文化等多個領域內容,讓人讀罷不由得五味雜陳。
本篇未能細說的內容,我會留在另一篇《茶葉戰(zhàn)爭》的讀后感中繼續(xù)分享。

【寫在后面】
下面的內容極端主觀,且戾氣十足。
后浪的【汗青堂】系列一直是我比較喜歡讀的大部頭之一,但其實質量參差不齊。竊以為,美國學者與歐洲學者在此類(偏人文科學)學術著作上的風格已經開始有明顯不同。
我讀過的且覺得質感不錯的【汗青堂】系列書籍有《法國簡史》《羅馬元老院與人民》《美食與文明》這些英國學者的作品。
這些書籍有些共同點,比如內容詳實但不啰嗦,數據豐富但不盲目堆砌圖表,表述邏輯清晰——嚴格遵循古典三段論的思路,立論、佐證、結語。

像《茶葉與帝國》《棉花帝國》等書,作為一部分美國學者的論著,雖然譯者已經盡可能讓內容更加適應廣大讀者,但由于內容本體可能就是學術論文,耐讀性并不高。
原因在于,這類學者在提出一個觀點后,會加入大量“廢話”,這種“廢話”類似“二郎者,大郎之弟?,三郎之兄,老郎之子也”,包括但不限于“xxx做了什么、XX說了什么”等極端細碎又流于表面的內容,而這種廢話構成了全書相當大的篇幅以及書末百余頁的注釋。
這些設計對于我而言是一種災難般的閱讀體驗,因為這些內容使得全書看似布局宏大、史料豐富,但嚴重稀釋了內容的含金量,增加了不必要的閱讀負擔。
例如本書全名為《A Thirst for Empire: How Tea Shaped the Modern World》,然而,讀完這厚厚的526頁內容(其中有100多頁是注釋),我是真沒明白“口味是如何塑造現代世界”的?

前文我們已經提了,茶最初是作為很東方的經濟作物,隨著英國從中國走私茶種、茶工藝以及在印度殖民地開始“茶葉國產化”,茶葉才進一步成為一種全球化的商品,茶才成為一種全球化的飲料。
總的來說,《茶葉與帝國》作為一本近現代茶葉貿易發(fā)展史,算是絮絮叨叨闡述了英國、美國通過全球貿易(和戰(zhàn)爭)將茶推廣到世界各地的全過程,注意,這個過程發(fā)展到后期,中國作為茶的原產地卻越來越沒有存在感——至于原因,上文已經提及,這里就不再贅述。
最后,我想說,人文類著作并不是越厚就意味著質量越高,與自然科學類論著一樣,大道至簡,言簡意賅才是王道。像《茶葉與帝國》,雖然全書有50.3萬字,實實在在的干貨可能也就50%。
關于本書,慎重閱讀為善。

如果覺得內容比較有趣,你還可以通過這些傳送門邂逅更多誘惑喲:? ???
【1】尚書堂——關于書的品鑒報告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357273
【2】閑扯兒——陪你聊聊番劇和手游的那些事兒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97797
【3】崩壞3圣痕故事——游戲里也有歷史與文藝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66580
【4】崩壞3圣痕故事(視頻版)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64330
【5】為你讀詩(視頻)——每晚一首,祝你今夜好好眠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167208
【6】各種花式閑扯兒——總有一款能討你歡心的吧~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76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