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取代人類?別說笑了,雖然AI上限很高,但論下限,還差得遠
一個ChatGPT讓國內互聯(lián)網大廠徹底慌了神,百度火急火燎掏出了文心一言,科大訊飛、阿里巴巴、網易也相繼推出了自己的人工智能產品,這其中有多少大廠是連夜立項寫PPT的我們不得而知,但就這些大廠的學習速度而言,絕對能給硅谷那些閉門造車的“小作坊”一點小小的中國震撼。

同樣大受震撼的還有萬千打工人,AI可以畫海報、可以寫論文、甚至可以編程,那既然這樣,打工人可不就原地失業(yè)了嗎?這種擔憂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畢竟AI在很多領域已經展現(xiàn)出了驚人的能力,但AI真的能取代人類嗎?先說結論:絕對不可能!雖然隨著算力不斷提升,AI的上限會越來越高,但人類的下限也是AI無法比擬的啊!往具體了說,AI缺少人性。

首先,AI缺乏人類擁有的情感,雖然AI可以通過大量數(shù)據和算法學習和模仿人類的行為和思維,但它并不能真正理解人類的意圖和情感,更不能產生自己的思維和想象力。AI只能在開發(fā)者給定的框架范圍內進行選擇和優(yōu)化,不可能跳出框架創(chuàng)造新的價值和意義。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和情感是我們最獨特和珍貴的品質,是AI無法復制和超越的,在人性面前,AI只能算是拙劣的模仿者。

其次,雖然AI可以利用強大的計算能力和存儲空間處理海量信息,但它也受制于硬件和軟件的局限性。AI需要依賴特定的設備和平臺才能運行,而不能像人類一樣自由適應不同環(huán)境和場景。AI需要不斷更新和維護,不能像人類一樣自我修復和進化。此外,AI還面臨著安全和倫理的挑戰(zhàn),比如黑客攻擊、數(shù)據泄露、隱私侵犯、道德沖突等。

最后,AI缺乏社會屬性和文化屬性,雖然AI可以通過網絡與其他AI或人類進行交互,但它并不能真正融入到人類社會和文化中去。AI沒有自己的身份和個性,沒有自己的價值觀和信仰,也沒有自己的情感和欲望,更沒有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簡單講,AI只能按照預設的規(guī)則和目標執(zhí)行任務,并不能像人類一樣參與到社會和文化的建設和發(fā)展中去。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AI在未來將成為人類的重要工具,雖然AI可以大幅提高生產效率和工作質量,但它并不會完全取代人類。我們應該利用好AI的優(yōu)勢,同時也要克服AI帶來的短時陣痛,AI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不會凌駕于人類之上的,正如《流浪地球2》中說的那樣:沒有人的文明毫無意義。

雖然AI的上限很高,但論下限,還差得遠,人性的潘多拉魔盒一旦打開,就會一發(fā)不可收拾,人性可以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大義凜然,也可以是見人危難落井下石的陰險狡詐,正如金庸先生所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會有江湖。
最后,愿大家都做個好人!好人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