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在位時期的唐朝宰相為什么很多都是隋朝的貴戚重臣?
武德元年(618年),李淵在長安登基稱帝,唐朝正式建立。俗話說“新朝始建,萬象更新”,可是李淵在位時期的唐朝卻看不到多少“萬象更新”,代表就是李淵在位時期的唐朝宰相很多都是隋朝的貴戚重臣。比如裴寂、封德彝、宇文士及、裴矩等等。

在李淵時期的唐朝宰相中,軍事功臣這種真正的“新朝貴胄”的數(shù)量極少,也沒有支持李唐的寒門士人。地位最高的軍事功臣劉文靜還在武德二年(619年)被李淵砍了頭,碩果僅存者只有李世民。那么李淵時期的宰相為什么很多都是隋朝的貴戚重臣呢?

南北朝后期,關(guān)隴士族集團崛起,北周、隋、唐三朝的皇帝都是關(guān)隴士族出身。李淵將唐朝取代隋朝視為關(guān)隴士族集團內(nèi)部的一次掌門人更迭,他不想進行真正的利益再分配。雖然李淵讓出些利益收買人心,但利益大頭只能給關(guān)隴士族集團及其附屬士族。

唐朝初年,關(guān)隴士族集團及其附屬士族的代表就是前隋的貴戚重臣。因此李淵任命的宰相大多都是隋朝的貴戚重臣,保證關(guān)隴士族集團的利益。而拉攏軍事功臣和寒門士人的任務(wù)被李淵交給了李世民,李淵則以父子之禮制約李世民,壓制他們的利益需求。

自己代表關(guān)隴士族和利用兒子壓制軍事功臣和寒門士人的策略讓李淵頗為得意,甚至說“至如前代皇王,多起微賤,劬勞行陣,下不聊生。公復(fù)世胄名家,歷職清顯,豈若蕭何、曹參起自刀筆吏也!唯我與公,千載之后,無愧前修矣。”然后李淵就遇到了“玄武門之變”。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