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
? ? ? ? 就像北京人以前對大白菜的冬日依賴,耐儲的水果在老家漫長且寒冷的冬季里是為數(shù)不多補充維生素和快樂的來源,蘋果就是我最熟悉的冬日水果之一。
? ? ? ? 每年年底,天氣開始變得越來越冷的時候,總會有一輛熟悉的藍(lán)色時風(fēng)三輪車,“突突突”從村西頭的小土路開到村子里。在村西頭、村中、村東頭停留的時候,老板就會喊出那句標(biāo)志性的吆喝:“賣蘋果嘞!賣蘋果梨、柿餅、大黑棗嘞~”一般他在村西頭喊過一遍,整個村的人都能聽得到。靠近車的人家就會聚在車廂邊上,看著車上一袋袋的蘋果,盤算著要不要買。
? ? ? ? 小時候吃的蘋果大多數(shù)都是富士,紅色的外皮上帶著黃色的條紋,個大,一個總得有七八兩,外面套著一層臟兮兮的塑料薄膜,撕開,就能感受到在外面凍了很久的冰涼觸感。因為一次就要買幾乎一整個冬天的量,所以一定會先看看整體有沒有外皮損傷,然后再挑一個嘗嘗味道。我饞,這種事一直都是我來干。于是急吼吼地扯掉那層塑料,也不管是不是干凈,直接就往嘴里送:先是一陣冰涼觸到牙齒,渾身一個激靈,暫時不敢下口,等哈了一口氣,適應(yīng)了溫度,就用上下門牙咬下一塊橢圓形的果肉,外沿還連著一層撕下來的果皮。果肉脆生生,冰涼涼,咀嚼間香甜的汁水流進(jìn)食管,還沒等一口下肚,又是一大口果肉。爸媽還在和老板寒暄,我已經(jīng)小豬般吃了一整個,只剩下手上滿是粘粘的蘋果汁,弄得手掌黑乎乎的,嘴里說一句“好吃”。
? ? ? ? 一袋蘋果大概有上百個,一整個冬天,就放在西屋的炕頭上,挨著做飯的灶臺,以免凍傷了果肉。想吃了,順手從袋子里拿出來一個,然后就眼看著原來鼓鼓的編織袋慢慢“瘦身”,直到最后見了底,早春也來了,家鄉(xiāng)的冬天就被一種獨特的方式丈量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