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理解只能做對一半題目該怎么辦?言語理解的關鍵點是什么?
總有小伙伴抱怨說言語理解難,做了40道錯了有20道,言語理解難道真的這么難嗎?該怎么辦呢?言語理解的關鍵點是什么呢?快來跟著心心老師學習言語理解的做題秘籍吧!
言語做題秘籍
中心理解分三步,一審二找三匹配
先讀文段找重點,帶著重點選答案
細節(jié)理解審準題,選項原文逐一對
語句排序講順序,先定首句后配對
語句銜接忠原文,橫線位置是關鍵
下文推斷重尾句,話題行文兩手備
邏輯填空看照應,語境選項結合定
一、邏輯填空

二、中心理解題

三、細節(jié)理解

四、語句銜接

五、語句排序

做題順序
言語這一部分題目多,閱讀量大,考生在做題的時候可以按照正常的試卷順序作答,也可以根據(jù)自己擅長的情況進行調(diào)整。
在分別作答具體題型時,注意:
邏輯填空題:先找語境提示信息,多在橫線的前后去尋找,牢記語境提示信息的內(nèi)容(解釋說明、標點符號、關聯(lián)詞語、文體風格),然后辨析選項,進行匹配選擇。
片段閱讀:一定要先看提問方式,確定具體的題型,然后按照相應的解題思路作答,最后確定答案。
語句表達:語句排序題和語句銜接題不需要看提問方式,因為文段特征已經(jīng)非常明顯,對于排序題,先看首句,根據(jù)適合以及不適合當首句的情況進行排除,不斷縮小答案范圍,之后再回歸原文進行捆綁驗證。作答語句銜接題時,注意看橫線位置。遇到下文推斷題,一定要先看提問方式,否則會與片段閱讀混淆,或者忽略了重要信息(比如:最不可能講述的是)。
篇章閱讀:如果今年依然出現(xiàn)篇章閱讀,一般先瀏覽問題,大致把握閱讀重點,按照原文自然段的順序做題。
效用最大化
言語因為有母語基礎,相對于其他科目要容易上手的多,所以考生基本上都不會放棄言語。但在考場上有時會出現(xiàn)比較糾結的題目,這種題目既浪費時間,也不保證一定能答對,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注意效用最大化原則,往最有利的方向去做題。
(一) 知難而退,取舍得當
如果遇到篇幅較長的細節(jié)理解題,晦澀難懂,沒必要把每句話都搞懂,只需要將選項對應的內(nèi)容找到并且對比就好,如果不容易尋找或者不容易理解的話,建議先放棄該題去作答其他類型的題目,不要戀戰(zhàn),以免耽誤做題時間;如果是排序題,10 秒左右能夠找到作答思路或者突破口,可以作答,如果仍然沒有頭緒,不建議繼續(xù)消耗時間,可以先舍掉。畢竟言語題量多,如果每道題都要做,尤其是篇幅長、千頭萬緒的題目,這樣做的后果就是言語題目沒有做完,既浪費了時間,準確率也不一定有所保障。
(二)首因效應,相信自己
在做題的過程中,不少考生可能會遇到選項糾結的情況,即已經(jīng)排除 2 個選項,剩下的 2 個選項在糾結,然后糾結來糾結去,完美避開正確答案,選擇了錯誤答案。如果出現(xiàn)這種情況,分題型給出建議。
邏輯填空題:先觀察橫線前后的語境提示信息,然后從詞語搭配、程度輕重、感情色彩、語法功能等角度去考慮,如果這些角度都考慮了,還是選不出答案,可以遵從第一感覺(首因效應)選一個答案,不要糾結,果斷做下一題。
片段閱讀題:遇到剩下的兩個選項不能確定時,可以再重新閱讀文段,根據(jù)文段意思從話題一致、相對絕對等角度比較選項差異,選出最符合文段重點的選項。或者由選項進行反推,比較哪個選項反推出來的內(nèi)容與原文段貼近,那么該選項就是我們要找的答案。如果這兩種方法用過還是不確定答案,可以憑第一感覺選一個答案,接著做下一題。
語句表達題:作答語句排序題時,可以考慮首句以及原文捆綁關系,作答語句銜接題時,可以考慮話題一致和橫線位置,如果都沒有明顯提示的話,可以在糾結的選項中任選其一帶入,通順即可選擇,不可糾結過長時間,果斷做下一題。
(三)禁止加戲,切忌盲信
不少考生相信言語有絕對秒殺,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言語的秒殺技巧也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不可能出現(xiàn)看一眼題目,答案立刻出來的情況,因此“選項有對策要先選” “三長一短選最短”等的技巧都是無依據(jù)的,我們不要自己給題目加戲,而是要根據(jù)題目內(nèi)容來進行,忠于原文,從材料本身來作答。
怎么樣,言語理解的這些關鍵點,你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