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真與假,還原鋼鋸嶺和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實歷史

1945年5月5日上午星期六是安息日,這是第四戒律應該用來禱告的日子。鑒于戴斯蒙德是B連中唯一的醫(yī)生了,他同意去參與攻擊,但他要求在攻擊之前完整的做一次禱告。此時戴斯蒙德已經(jīng)名聲在外,軍醫(yī)又的確短缺,上級同意了這一請求,推遲了進攻的時間。那一天,第77步兵師的第307步兵團最終拿下了鋼鋸嶺。

戴斯蒙德的戰(zhàn)后生活很不容易。他的傷口讓他90%殘疾。他在醫(yī)院呆了五年半,直到1951年8月出院。由于在菲律賓萊特島染上結核病,他失去了5個肋骨和一個肺,在沖繩更糟。軍隊一直用抗生素治療他,但由于劑量太高導致其失聰,直到他在1988年被植入人工耳蝸。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戴斯蒙德從軍隊獲得了適度的養(yǎng)老金,但由于他的傷殘,他的妻子陶樂茜獲得了她的護理學位,并不得不全職工作來幫助他們獲得收入。還好政府兌現(xiàn)了他的保險業(yè)務,讓他可以在在喬治亞州Rising Fawn購買了4英畝土地。他,他的妻子陶樂茜,和他們的兒子小戴斯蒙德居住在農(nóng)場的一個小木屋里。他們自己種植了水果和蔬菜,幫助自己維持生活。戴斯蒙德也兼職作為一個制箱人,并嘗試了他的健康允許的各種其他工作,包括飼養(yǎng)熱帶魚,推銷員和維修工。在晚年時期,戴斯蒙德的妻子陶樂茜被診斷為乳腺癌,死于車禍。1993年他與弗朗西斯·迪曼結婚,并生活在一起,直到2006年去世。

戴斯蒙德的確被手雷炸傷,但不是在鋼鋸嶺的戰(zhàn)斗中。在1945年5月21日晚上,戴斯蒙德的連無意中與日軍聯(lián)隊遭遇,雙方直接進行了白刃戰(zhàn)。混戰(zhàn)中戴斯蒙德為了保護戰(zhàn)友踢開了日軍的手雷,手雷在飛出的一瞬間爆炸,共有17枚彈片留在了戴斯蒙德的體內,主要是在腿上。
?
難以置信的是,戴斯蒙德被日軍狙擊手襲擊的事情也是真實的。就在戴斯蒙德被手雷炸傷后,他的幾名戰(zhàn)友用擔架將他抬出戰(zhàn)場。不過,在擔架上的戴斯蒙德依然不老實,他看見一位受傷的戰(zhàn)友,便滾下?lián)軐λM行救治,此時一位日軍狙擊手一槍擊中了他的左臂。
?
導演梅爾吉普森在閱讀這段史料時覺得,如果將這段歷史拍成畫面,估計沒幾個人覺得它會是真實的,只會認為這是在給電影烘托氣氛,于是自作主張將這件事拆為兩截進行表現(xiàn)。

根據(jù)美國陸軍多部門的統(tǒng)計,戴斯蒙德至少在鋼鋸嶺救出了100位戰(zhàn)友,但戴斯蒙德自己回憶只有約50人被他救出。介于很多士兵很有可能在迷茫中不太清楚到底自己怎么到的醫(yī)院,美國政府將這個數(shù)字妥協(xié)到75人。為此,美國總統(tǒng)杜魯門與1945年10月12日授予戴斯蒙德·道斯榮譽勛章。

這是真的,而且憑借一己之力將戰(zhàn)友放下懸崖。更加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的確使用了那個在電影中被長官吐槽為“胸罩”的結。這個結的確是他在弗吉尼亞訓練時無意中打出的,后來戴斯蒙德稱之為“上帝教會我的繩結”。

是。作為基督復臨安息會的信徒,他相信遵守第四誡,說要遵守安息日的圣日。 這意味著從從周五的日落到周六的日落,他將致力于禱告。其他的一些戰(zhàn)士認為這是一個脫離做任何工作的偷懶做法。戴斯蒙德軍隊的隊長,所羅門·斯塔曼上尉甚至威脅要對他進行法庭的審判,如果他繼續(xù)在周六待在教堂。

當她遇到戴斯蒙德時,陶樂茜·舒特不是護士。直到戰(zhàn)爭結束的幾年以后,她才從護士學校畢業(yè)。那時的陶樂茜需要為家庭分擔負擔,因為戴斯蒙德由于戰(zhàn)爭中的傷病無法做全職工作。

這應該是真的。戴斯蒙德的戰(zhàn)友就在打掃戰(zhàn)場時注意到有的日本士兵的繃帶上有美國軍隊的標記。戴斯蒙德自己也說過,他曾在戰(zhàn)場上幫助過日本士兵,但是日本士兵通常都很激動,幫助日本士兵要非常小心。不過,沒有證據(jù)表明戴斯蒙德將日本士兵救下鋼鋸嶺。

電影《鋼鋸嶺》主體是架構在美軍進攻沖繩島的歷史上的?,F(xiàn)實中,沖繩離日本本島僅僅340英里的距離,非常適合使用該島作為攻擊日本的空軍基地。日本軍隊抱著必死決心深深扎根于島上,除了設置誘殺陷阱,還從洞穴和隧道中打擊美軍。戴斯蒙德·道斯和他所在的營被命令攻擊一個平均落差350英尺高的鋸齒形懸崖,被稱為前田懸崖(鋼鋸嶺)。(編者:看電影時很多人都有這種疑問,為什么美軍選擇這么個缺德地方攻擊。小編我略微查了一下資料,發(fā)現(xiàn)77師的所有分部遇到的戰(zhàn)斗都大同小異。沖繩本來就是一個多山的島嶼,島嶼的地貌也因為日本修筑的工事有了重大改變,島的內部還布滿地道,應該說不是美軍選了個缺德地方攻擊,而是日本人把整個島都變成了缺德的地方。)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