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國富論》(1776年)(英)亞當·斯密 第四卷 第六章 論通商條約 (下)

2021-07-25 11:47 作者:虹彩舞夜  | 我要投稿


0.1


在使用實物貨幣的時代,用金屬(金,銀,銅,鐵)鑄造貨幣,金屬貨幣已經(jīng)帶有一定的“信用貨幣”的意義。金屬貨幣的實際含量,要稍稍低于它的面值。比如,如果1元貨幣的面值是1克黃金,那么它的實際含量大約只有0.9克或者0.85克。


換句話說,如果我有1萬克黃金,就能夠鑄造成面值1元的貨幣11111個,也就是11111元。它直接就增值了。


為此,鑄幣就要增加一定的稅金,比如含金量0.9課的1元面值貨幣,需要繳納0.1克金的稅。這樣,鑄造1元面值貨幣的總成本就正好是1克,與它的面值相等了。


但是,能夠不繳納稅金,鑄幣就是有利可圖的事。所以,私鑄貨幣是非常令官府頭疼的問題。



0.2


信用貨幣時代,以紙幣為主。紙幣本身其實等同于價值擔保物的“憑證”,它自身并不具有價值,或者說只具有遠遠低于面值的價值。


雖然說,我們也可以想辦法把紙幣本身的價值提高,比如采用更為高端的制造技術(shù)和更為昂貴的材質(zhì),但這仍然很難達到完全符合面值的程度。


紙幣本身制造費用與面值之間存在著巨大差額,制造假幣就是不可避免的了。人們能夠做的,也只能盡量強化防偽技術(shù),使得真幣與假幣之間的差異明顯,能夠輕易地分辨。



1


通過合理的推斷,我們就能明確地知道,一個國家每年只需要進口少量的金銀,就可以滿足制造器皿和鑄幣上的需求。英國即使不與葡萄牙直接通商,要獲得這少量的金銀也不是什么難事。


在英國,雖然金匠行業(yè)很可觀,但其每年出售的新器皿,大部分都是通過舊器皿熔解制成的。因此,每年只需要進口極小額的金銀,就可以滿足制造器皿上的需要。


鑄幣也是一樣。在金幣改鑄以前的10年里,每年80萬鎊以上的貨幣鑄造,大部分是用來增加國內(nèi)的流通貨幣的。


在由政府支付鑄幣費用的國家,鑄幣里所含金銀的標準價值,不能大于等量金屬的價值。這是因為,如果鑄幣里所含金屬的價值大于等量金屬價值的話,人民群眾就會全都跑到鑄幣廠去要求鑄幣。


當然,任何國家流通的鑄幣,多少會因為磨損或其他原因而低于其標準重量。在英國金幣改鑄以前,這種情況比較普遍,一般來說,金幣低于標準重量的程度經(jīng)常在2%以上,銀幣低于標準重量的程度經(jīng)常在8%以上。


所以,44個半幾尼(若是標準重量,則為1磅金)不能交換多于1磅重的金,而不夠標準重量的44個半幾尼貨幣,只有再補足一些才能交換1磅重的金。


因此,金塊的市場流通價格和造幣廠相同重量鑄幣的價格是不一致的。比如,46鎊14先令6便士,有時大約是47鎊14先令,有時又大約是48鎊。


在鑄幣低于標準重量的時候,即使是從造幣廠新造出來的44個半幾尼,當它流入商人的金柜和其他的貨幣混在一起之后,它在市場上能購買的商品,其實就和其他普通貨幣能購買的商品差不多。它的價值就像其他貨幣一樣,也會小于46鎊14先令6便士。


然而,將新鑄幣倒入熔爐的效果是,基本上沒有明顯的損失就能與未熔解前的重量相等。也就是說可以產(chǎn)出標準金一磅,即可以交換47鎊14先令甚至48鎊的金幣或銀幣。


很顯然,熔化新鑄幣是有利可圖的,并且由于其速度很快,政府也不能加以預(yù)防。于是,造幣廠的工作,就如同潘納羅普織物,白天織晚上拆??梢哉f,造幣廠的工作只是補充那些被熔化的鑄幣量,而并沒有增加鑄幣量。


假若私人拿著金銀到造幣廠自己付費鑄幣,那么加工成本既可以增加鑄幣的價值,也可以增加該金屬的價值。于是,與未拿去鑄幣的金屬相比,已鑄幣的金屬要有價值一些。


我們知道,所有地方都是政府享有鑄幣的特權(quán)。如果鑄幣稅太高,稅的價值就會被加到金銀條塊之中。


當征稅額比鑄造所需勞動與費用高很多時,國內(nèi)外私自鑄幣者就會將大量假幣注入市場,以彌補金銀條塊與金銀鑄幣之間巨大的價值差額,最后導(dǎo)致官營貨幣的價值降低。



2


但在法國,鑄幣稅雖然是8%,卻從來沒有發(fā)生過大的騷亂。


我們知道,私自鑄幣是要冒很大風險的。法國的私自鑄幣者和他們國外的代理人,就是認為沒有必要為了6%或7%的利潤而冒這么大的風險。


在法國,鑄幣稅使鑄幣的價值比按純金含量比例所應(yīng)有的程度還高。例如,1726年1月,法國的法令規(guī)定,24克拉純金的鑄幣價格為740利弗91 111迪尼厄,約為巴黎的1馬克(8盎司)。將鑄幣時的誤差扣除,則法國金幣里只含有2 175克拉純金和225克拉合金,其價值相當于1馬克標準金價值,約為671利弗10迪尼厄。


而施行鑄幣稅之后,法國1馬克標準金可以鑄幣30個金路易(每個是24利弗),一共是720利弗。從以上可以看出,鑄幣稅給1馬克標準金增加的價值,就是720利弗減去671利弗10迪尼厄的差了,也就是48利弗192迪尼厄。


實際上,由流通貨幣應(yīng)含純金銀量減去實含純金銀量所得的差額,就是熔解新鑄幣的利潤。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這種利潤會因為征收鑄幣稅而減少或完全喪失。


當上述差額小于鑄幣稅時,熔解新鑄幣不僅沒有利潤還會有損失;當上述差額和鑄幣稅相等時,熔解鑄幣既沒有利潤也沒有損失;當差額大于鑄幣稅時,則所得利潤與沒有鑄幣稅時相比要小得多。


假若在金幣改鑄以前,鑄造貨幣需納稅5%,那么熔解金幣會有3%的損失;假若鑄幣稅是2%,那么熔解金幣沒有利潤也沒有損失;假若造幣稅是1%,那么熔解金幣可以獲得利潤,但獲利只有1%,而非2%。


在某些地方,貨幣是以個數(shù)而不是以重量來計算的,那么鑄幣稅將是防止熔解鑄幣及鑄幣出口的最佳辦法。因為,那些私自熔解或出口鑄幣的人,為了獲得最大的利潤,使用的大部分都是最好、最重的鑄幣。



3


最早在查理二世時,曾制定通過免稅來鼓勵鑄幣的法律。但該法律時效很短,經(jīng)過幾次延長期限后,最終于1769年被修改為永久性的法律。


政府將該法律改為永久性的法律,也許就是由于英格蘭銀行這樣的大銀行的請求。英格蘭銀行常常自己拿著金銀條塊到造幣廠鑄幣,以補充金柜。因為它認為,與自己負擔造幣費相比,政府負擔造幣費顯然更為有利。


在金幣改鑄以前,假設(shè)以重量計算金的習慣被廢除(由于不便,它很有可能被廢除),或者以個數(shù)來計算,那么大銀行會發(fā)現(xiàn),他們錯誤地估計了自己的利害關(guān)系。


在金幣改鑄以前,沒有鑄幣稅,英國流通金幣低于標準重量2%,其價值也比應(yīng)含標準金量的價值低2%。


因此,大銀行此時購買金塊以備鑄造時,鑄成之后的價值比支付的價格要少2%。倘若要繳納2%的鑄幣稅,那么,在流通金幣比標準重量低2%時,其價值仍然和應(yīng)含標準金量的價值相等。


在這種情況下,鑄幣的價值抵銷了其重量減少的價值。雖然銀行需要支付2%的鑄幣稅,但與以前一樣,它所遭受的損失也只有2%。


這是因為,當鑄幣稅是5%,并且流通金幣低于標準重量2%時,銀行可以在金塊價格上獲得3%的利潤,減去它必須支付的5%的鑄幣稅之后,損失剛好是2%。


當鑄幣稅是1%,并且流通金幣低于標準重量的2%時,銀行在金塊價格上將損失1%,減去它必須支付的1%的鑄幣稅之后,最后損失也剛好是2%。


當鑄幣稅不高不低,并且鑄幣含有標準重量(就像改鑄以前一樣)時,那么如同沒有征收鑄幣稅一樣,英格蘭銀行將沒有利潤也沒有損失。他們在金塊價格上獲利了,但在鑄幣稅上損失了。


因此,當一種商品的稅適中(當然不致獎勵走私)時,那么這種商品的運輸商其實可以被認為不是真正的納稅人,因為其在商品價格中又收回了繳納的賦稅。而商品最后的購買者即消費者,才是這種賦稅的負擔者。


但在一般情況下,對于貨幣來說,不存在最后的購買者或消費者,因為對于貨幣,所有人都是商人。我們購買貨幣就是為了把它再出售。因此,當鑄幣稅適中時,所有人都需要支付賦稅,每個人都會在鑄幣價值的提高中,收回各自支付的數(shù)額。


因此,無論如何,鑄幣稅是否適中,都不會增加或者減少銀行或其他拿著金銀條塊去造幣廠鑄造的私人的費用。


只要流通貨幣中含有標準重量,那么無論有沒有鑄幣稅,鑄幣都不會使任何人承擔費用;而當流通貨幣小于標準重量時,鑄幣所需費用,一定與鑄幣應(yīng)含純金量減去實含純金量的差額相等。


這樣一來,在由政府支付鑄造費時,政府不僅要負擔一定的費用,而且不能獲得應(yīng)得的收入。即使政府有這樣的慷慨,銀行或任何私人卻并沒有因此而獲得任何利益。



4


另外,銀行理事不會因為相信“鑄幣稅的繳納不會給他們帶來任何損失或利益”而同意繳納鑄幣稅。


在目前的情況下,如果繼續(xù)以重量計算金銀價值,他們不會得到利益;但如果廢除了重量計算的習慣,并且金幣的質(zhì)量又回到改鑄以前的狀況,那么征收鑄幣稅的結(jié)果是銀行將會獲得或節(jié)省一大筆收入。


目前,英格蘭銀行是唯一一家將大量金銀條塊送到造幣廠去的銀行,因此其需要負擔鑄幣的費用。


假若造幣的目的僅僅是彌補鑄幣不可避免的損失和磨損,那么每年的鑄幣一般不會超過5萬鎊,最多也不超過10萬鎊。


但倘若鑄幣比標準重量低,那么每年的鑄幣還必須額外補充由于不斷熔化和出口所造成的巨大缺口。


因此,金幣改鑄前的那10年或12年間,我國每年的鑄幣平均都在85萬鎊以上。而銀行每年要因為鑄85萬鎊以上的金幣,而在金塊上損失25%,也就是21 250鎊以上。在當時的情況下,征收4%或5%的金幣鑄造稅,也許能有效地阻止鑄幣的出口與熔解。這時,銀行的損失也許就不到上述數(shù)額的1/10。


議會每年撥給鑄幣的費用不超過14 000鎊,但在一般情況下,政府真正的費用(例如造幣廠職工的工資),只是這個數(shù)額的一半。


有人會認為,對政府來講,節(jié)省這么小額的錢或者取得和這差不多的錢,并不是一件很值得關(guān)注的事;但對于英格蘭銀行這樣的大公司來講,如果每年可以節(jié)省18 000鎊或20 000鎊的話,就是一件非常值得關(guān)注的事情了。


上面的描述,也許有一些放在第一篇的幾章中來論述更合適一點。例如,可以放在貨幣的起源和效用、商品的真實價格與名義價格的區(qū)別那幾章。我之所以將其放在這一章,是因為獎勵鑄幣的法律起源于重商主義的偏見。貨幣生產(chǎn)獎勵金,被認為是重商主義的富國政策之一。重商主義認為,貨幣構(gòu)成了所有國家的財富,獎勵貨幣生產(chǎn)最符合重商主義的精神。

《國富論》(1776年)(英)亞當·斯密 第四卷 第六章 論通商條約 (下)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女性| 常熟市| 大宁县| 永胜县| 万山特区| 罗江县| 永川市| 张家界市| 弥勒县| 英德市| 乡城县| 封丘县| 九龙县| 武夷山市| 武冈市| 荔波县| 胶南市| 肇庆市| 石棉县| 尚义县| 巫溪县| 磐石市| 瑞丽市| 双辽市| 临城县| 廉江市| 广丰县| 漠河县| 海淀区| 台山市| 大竹县| 沧州市| 濮阳县| 马关县| 吴堡县| 高邑县| 孟州市| 浦城县| 海晏县| 康平县| 泉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