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鷹社】南亞的精銳部隊
搬運自微信公眾號海寧的小世界
Osprey出版公司軍事書Elite系列第41號: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精銳部隊-Elite forces of India and Pakistan。原作者Ken Conboy,繪圖Paul Hannon。以下是該書的封面:


印度:
A1:空中跳傘隊員,第10傘降突擊營,20世紀80年代
配高空空降低空開傘作業(yè)裝備的這名傘降突擊隊員使用黑色跳傘服、頭盔、高度腕表和用美國“樹葉”迷彩套包裹的方形傘衣降落傘,它們都是通過商業(yè)途徑從西方國家購買的。他的武器是7.62毫米口徑SLR步槍,它們一部分是從英國進口的,一部分是印度引入比利時FN FAL步槍設計自己制造的。人物肩頭的“Commando”(突擊隊)字樣銘條章代表他屬于三支傘降突擊營中的一支,而銘條章下方的“西方司令部”徽章則可以確定他是名第10傘降突擊營的成員。
A2:貝雷帽帽徽,傘降突擊隊,20世紀60年代
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第9和第10傘降突擊營都在栗色貝雷帽上使用一種獨特的徽章。實際上它模仿英國空軍特種部隊(SAS)的徽章的樣式并加上了印地語箴言——“獻身”。70年代末這種徽章被淘汰,代之以傘兵突擊隊今天(本書出版于1992年,譯者注)使用的傘兵團標準制式貝雷帽帽徽。
A3:列兵,第1傘降突擊營,20世紀80年代
由于傘降突擊營是從傘兵團中派生出來的,所以這些營不得不下功夫顯示他們與普通傘兵的不同。帶傘兵團帽徽的栗色貝雷帽和右胸口袋上方的降落傘飛翼章的使用都是如此。那些經(jīng)歷過專業(yè)的陸軍突擊隊課程(一名傘兵成為傘降突擊隊員所必須的經(jīng)歷)的人員在右胸口袋上佩戴突擊隊資格章(見圖D2)。然而,只有那些傘降突擊營中的活躍成員才在胳膊上佩戴“Commando”字樣的銘條章。野戰(zhàn)中,傘降突擊隊員(如圖)經(jīng)常穿黑色制服,戴黑色頭巾。圖中人物的武器是帶美制夜視鏡的印度造7.62毫米口徑SLR步槍。

B1:中士,山地師,20世紀80年代
駐扎在穿越世界最高海拔山脈所在地區(qū)的印度陸軍山地部隊所穿的服裝必須能適應冷酷的氣候條件。另外,由于空氣稀薄,他們也不能攜行重裝備。圖中這名戴雪盲鏡的士兵身穿標準制式的冬季大衣。他手中操作的是蘇聯(lián)的SA-7防空導彈發(fā)射器。沒有部隊或專業(yè)資格章展示在冬季制服上。在較低海拔地區(qū),山地部隊戴貝雷帽,上面的帽徽是他們所隸屬部隊的徽章(步兵團通常戴橄欖棕色或深綠色貝雷帽,傘兵則是栗色貝雷帽)。山地師的師徽展示在左臂上,高緯度作戰(zhàn)學校的徽章有時則佩戴在右臂上。
B2:第17山地師部隊徽章
B3:第23山地師部隊徽章
B4:高海拔作戰(zhàn)學校徽章

C1:少校,第54空中突擊師,1987年
根據(jù)1987年8月最初部署在斯里蘭卡的第54空中突擊師的照片描繪的這名少校身穿印度陸軍普通的綠色制服,師徽佩戴在左臂上,塑料姓名牌則展示在右胸口袋上方。他的帽徽是第11廓爾喀團的,這代表著這名少校可能是來自附屬于第54空中突擊師第11廓爾喀團某營的一名連長。
C2:第54空中突擊師部隊徽章
C3:傘兵,斯里蘭卡,1989年
以1989年7月一名印度傘兵在斯里蘭卡東部海岸的一次重要掃蕩行動中留下的照片描繪了此圖。圖中他穿印度陸軍的土黃色制服,戴裝飾傘兵團帽徽的栗色貝雷帽。AK-47步槍的使用提示我們他屬于一支傘降突擊營。另外,肩頭的尼龍吸盤可能是用來固定突擊隊銘條章的,但在戰(zhàn)斗行動中,他將其摘除了。

D1:布爾薩哈(F. F. C. Bulsara)準將,第50獨立傘兵旅,1988年
在馬爾代夫的行動期間,布爾薩哈準將與第6傘兵營一起乘飛機從阿格拉前往馬爾代夫的胡魯列(Hulule)機場。這里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右胸口袋上方的降落傘飛翼章和突擊隊員資格章,他沒有佩戴其他任何徽章。還有一點是他得到了一身獨一無二的迷彩制服,這在傘兵團的任何其他成員身上都沒有看到過。
D2:中校,第6傘兵營,1989年
以第6傘兵團參加紀念慶典時留下的照片為素材描繪了此圖,當時他們已經(jīng)結束了在馬爾代夫的一年之旅。這名營長穿印度的“裂片式”迷彩服和禮服鞋。注意降落傘飛翼章佩戴在右胸口袋上方,右胸口袋之上則是突擊隊員資格章。突擊隊員資格章的樣式為燃燒的匕首上疊加印地語“獻身”字樣。右臂上沒有佩戴部隊徽章,這代表著第6傘降營,因為該部隊當時不隸屬于任何一個旅或師。出于不知名的原因,這名指揮官沒有在他的貝雷帽上佩戴傘兵團的帽徽。
D3:列兵,第6傘兵營,1988年
取材自在馬爾代夫行動的第一天的照片的這幅圖中,士兵手持印度造版本的7.62毫米口徑FN FAL步槍。額外彈藥攜帶在印度造的綠色帆布彈藥包中。印度版“裂片式”迷彩服當時已經(jīng)裝備給了國內所有在熱帶和溫帶地區(qū)駐扎的部隊;一種棕色/茶色的版本則裝備給在西部沙漠地區(qū)駐扎的一些部隊。

E1:總監(jiān)察長,特種邊境部隊,1973年
指揮特種邊境部隊的是被冠以“特種邊境部隊總檢察長”頭銜的印度陸軍的將軍。在最初的10年,是同一位將軍坐擁這一崗位。以1973年時留下的照片為基礎描繪的此圖中,這位將軍身穿印度陸軍的綠色禮服,頭上的深藍色/紅色頭巾加金色帽徽都是錫克教將官的標準配備。他肩頭佩戴少將軍銜徽章。左臂上則令人好奇地佩戴著特種邊境部隊獨一無二的“帶飛翼的匕首”徽章;當時印度人的標準習慣是在左臂上佩戴類似的飛翼章。
E2:突擊隊員,特種邊境部隊,20世紀70年代初
這名突擊隊員穿印度陸軍標準的雜役服,頭戴跳傘時用的黑色頭盔,他的名字則蠟貼在頭盔上。突擊隊員的武器是斯太令Mk4沖鋒槍,在當時它已經(jīng)在特種邊境部隊中開始取代美國的M-1步槍。“SFF”字樣(特種邊境部隊的縮寫)展示在兩肩頭,而特種邊境部隊的部隊徽章和獨一無二的降落傘飛翼章則分別佩戴在左右上臂位置。
E3:特種邊境部隊徽章
特種邊境部隊自1962年開始采用的這種徽章上展示著西藏神話中的雪獅子和燃燒著火焰的藏式寶劍圖案。

F1:特種行動部隊(SAG)突擊隊員,國家安全衛(wèi)隊(NSG),1988年
以一名國家安全衛(wèi)隊的反恐突擊隊員的照片為依據(jù)描繪的這名人物身穿帶拉鏈的黑色夾克和英國造防彈背心。一部電臺攜帶在他的右臂口袋之中。他的武器是Heckler &Koch MP-5 A2型沖鋒槍,其額外的彈夾以“反向方式”固定在正在使用的彈夾上。這身戰(zhàn)斗服上沒有佩戴任何徽章。
F2: 特種行動部隊(SAG)狙擊手,國家安全衛(wèi)隊(NSG),1988年
1988年“黃金廟行動”行動中留下的照片顯示出這名SAG的狙擊手手持著一支帶瞄準鏡的7.62毫米口徑Heckler &Koch PSG-I狙擊步槍。在行動的前三天,狙擊手的使用有效地將錫克教極端分子壓制在了寺廟之內。在黃金廟參加行動的所有SAG的突擊隊員都穿戴的是不帶徽章的黑色雜役服、英國造的防彈衣以及黑色的頭盔。
F3:國家安全衛(wèi)隊(NSG)部隊徽章
首次出現(xiàn)于1990年的這種“黑貓”徽章被NSG的特種游騎兵部隊佩戴在左臂上。

G1:突擊隊員,印度海軍陸戰(zhàn)隊特種部隊(IMSF),1988年
以1988年9月IMSF的突擊隊員在他們的孟買訓練營留下的照片描繪了此圖。這名突擊隊員武裝著一支美國造的帶瞄準鏡的商用十字弓。與印度軍隊標準的習慣相反的是IMSF的部隊徽章佩戴在右臂而不是左臂上。在穿禮服時,他們在左胸口袋之上佩戴金色金屬制戰(zhàn)斗潛水徽章,右胸口袋之上則展示金銀絲線織成的降落傘飛翼章。
G2:突擊隊員,印度海軍陸戰(zhàn)隊特種部隊(IMSF),1988年
在馬爾代夫行動期間,一次劫持船只事件導致了斯里蘭卡雇傭軍的潰散,以那之后的照片為參考描繪的此圖中,這名IMSF的突擊隊員穿著與正規(guī)印度步兵沒有什么不同的服裝。圖中的武器是印度造的斯太令Mk4型沖鋒槍,其額外彈藥放在印度產(chǎn)的帆布彈藥包內。人物所穿的是印度的“破裂式”迷彩服,但大多數(shù)IMSF人員(包括其他在馬爾代夫行動中的人員)偏向于使用全黑色雜役服。作為一名錫克教士兵,他在行動中仍使用橄欖棕色頭巾;IMSF中的非錫克教成員戴的是黑色/深藍色貝雷帽,上面配印度海軍的標準帽徽。

巴基斯坦:
H1:突擊隊員,特種任務部隊(SSG),20世紀80年代末
這名突擊隊員身穿齊亞家族統(tǒng)治時期制式化的英國“破裂式”迷彩外套。SSG的貝雷帽帽徽配置在淺藍色的底板上——SSG的所有連隊都使用類似的徽章底板;金屬材料的SSG銘條展示在肩頭;獨一無二的SSG飛翼章則佩戴在右胸口袋之上。像戰(zhàn)斗游泳徽章、跳傘員徽章和山地作戰(zhàn)徽章這樣額外的資格章佩戴在右臂上。并沒有SSG的部隊徽章佩戴在左臂上。本圖人物的武器是中國的56-1式突擊步槍。
H2:突擊隊員,穆薩連,20世紀80年代末
穆薩連原是一支戰(zhàn)斗游泳部隊,后來作為一支反恐力量轉入特種任務部隊(SSG)。這名突擊隊員穿英國式的“破裂式”迷彩襯衫,使用來自西方國家的防彈衣和防毒面具,手持的是H&K MP-5 A3型沖鋒槍。金屬制肩頭銘條是SSG所佩戴的僅有的徽章。
H3:特種任務部隊(SSG)的貝雷帽帽徽

I1:軍官,特種任務部隊(SSG),1990年
以1990年春部署在卡拉奇以控制暴亂的SSG人員的照片為取材的這幅圖中,這名軍官穿著一款在SSG中并不常見的美式迷彩服。作為對這身服裝的修飾,他在左胸口袋上方加上了“PAK ARMY”(巴基斯坦陸軍)字樣的銘條章。SSG的部隊徽章則展示在左臂上。SSG的貝雷帽帽徽則置于帽子左側淺藍色的方形底板上。
I2:士兵,特種任務部隊(SSG),1990年
同樣是根據(jù)卡拉奇暴亂期間留下的照片描繪的此圖中的這名SSG的士兵身穿標準的巴基斯坦陸軍茶色雜役服。他的武器是中國的56-1式突擊步槍。注意中國造的裝AK-47系列彈夾的圍胸彈藥包和右臂上的山地作戰(zhàn)資格章以及左臂上的SSG的部隊徽章也展示在圖中。
I3:塔里克·馬哈茂德(Tariq Mahmood)準將,1987年
我們展示了作為特種任務部隊(SSG)指揮官的馬哈茂德準將1987年3月在巴基斯坦指揮和參謀學院時的情況。他的右臂上佩戴著跳傘員銘條章和山地作戰(zhàn)資格章,右胸口袋之上則是SSG的飛翼章。圖中未見的一點是,那些戰(zhàn)場上負傷的人員可以在飛翼章下方佩戴一只紅色或黃色的(根據(jù)負傷嚴重程度)略章。

J1:突擊隊員,海軍特種任務部隊(SSGN),20世紀80年代末
這名突擊隊員身穿SSGN標準的淺藍色/白色雜役服。在他左臂上展示的是巴基斯坦海軍的暗色海錨圖案徽章,右臂上則是障礙物清除潛水資格章。在SSGN的深藍色/紫色貝雷帽上展示的是巴基斯坦海軍的暗色海錨圖案帽徽,它的使用代表使用者是一名非授銜軍官。他的武器是一支Heckler &Koch G3型步槍。在穿禮服時,SSGN人員佩戴空降飛翼章和SSGN的資格章(垂直的匕首上疊加潛水艇的微縮圖案)。
J2:突擊隊員,海軍特種任務部隊(SSGN),20世紀80年代末
以一次海上漂流滲透訓練中留下的照片為題材的此圖中,這名SSGN的非授銜軍官攜帶一支7.62毫米口徑Heckler &Koch G3型步槍,槍管的位置始終保持在水面之上。他的野戰(zhàn)背包是巴基斯坦陸軍的標準制式。注意救生背心繞過脖頸穿在制服外面。
J3:海軍特種任務部隊(SSGN)訓練中心的徽章

斯里蘭卡:
K1:中士,突擊隊團,1989年
80年代末的時候可以看到種類廣泛的制服穿在突擊隊團人員身上,它們包括了橄欖棕色雜役服和巴基斯坦、英國和韓國版本的迷彩服。斯里蘭卡當?shù)仄髽I(yè)甚至實驗性地為突擊隊員們生產(chǎn)了一種包括綠色、黑色和紫色的色彩鮮艷的迷彩服。圖中中士身穿陸軍標準的橄欖棕色雜役服和斯里蘭卡造軍靴;韓國造軍靴也在被使用。右胸口袋上方自上而下分別是跳傘飛翼章和突擊隊資格章。人物的栗色貝雷帽上則展示著突擊隊團的帽徽;兩肩頭則佩戴帶有黃色“Commando”(突擊隊)字樣的銘條章;兩只領子上則佩戴的是突擊隊團的徽章。另外他的武器是中國的56-1式步槍。
K2:軍官,特種任務部隊(STF),1989年
STF的工作制服是深棕色的,并搭配帶銀色圓形腰帶扣的綠色腰帶。寫有“Special Task Force”(特種任務部隊)字樣的標簽式徽章展示在右胸口袋之上,它是英國制造的,作為與英國Keeny-Meeny公司的訂貨合同的一部分提供。事實上,特種任務部隊與英國的合作超過30項,范圍涵蓋了迷彩服布料、徽章、粗呢背包、帶STF標志的茶杯等多種,它們都是從英國進口的,其價格遠高于斯里蘭卡本國制造的同類產(chǎn)品!野戰(zhàn)中,STF的突擊隊員們通常穿用英國“破裂式”迷彩布制作的制服。圖中這名軍官戴了STF的配有布制警察帽徽(銀色的金屬版本也存在)的綠色貝雷帽。警察警銜徽章則佩戴在肩頭。
K3:列兵,特種任務部隊(STF),1989年
與斯里蘭卡陸軍大量裝備著中國輕武器的情況不同,STF配備的是更現(xiàn)代化的西方武器。圖中這名士兵攜帶的是南非造40毫米口徑六聯(lián)裝Armscor榴彈發(fā)射器,身背后背的則是M-16步槍(STF也使用CAR-15沖鋒槍和新加坡的SAR80突擊步槍)。他的迷彩制服和相匹配的帽子則是用英國的“破裂式”迷彩布料制作的。和其他在野戰(zhàn)中的STF突擊隊員一樣,他的制服上也不佩戴任何徽章。

阿富汗:
L1:中士,突擊隊旅,1985年
1964年,第242傘兵部隊開始裝備以蘇聯(lián)空降兵的版本為取材的當?shù)刂圃斓囊患介蠙熳厣馓住:谏贾票嘲迳系慕饘僦瓶战碉w翼章佩戴在右胸口袋上方。當?shù)?44突擊隊部隊在1967年建立的初期,他們使用的是阿富汗陸軍標準的土黃色制服。淺藍色布制背板上的金屬制空降兵飛翼章同樣佩戴在左胸前。具有標志性功能的突擊隊部隊徽章(見圖L2)則佩戴在右臂上。
1969年,突擊隊部隊成為阿富汗陸軍中最早采用帶斑點的“獵鴨人”兩件式迷彩制服的部隊;這種服裝最初是從蘇聯(lián)進口的,之后的則為本土制造。同一年,傘兵們也開始穿著同樣的迷彩制服。70年代中期,第二版的迷彩制服開始裝備給突擊隊員們,其中一種是阿富汗本地制造的獨一無二的橙色/綠色“碎片”迷彩服。
隨著1979年蘇聯(lián)的入侵,所有在服裝標準化上的努力都停止了,阿富汗突擊隊則裝備上了式樣雜亂的制服,其中包括早期有限提供的兩款迷彩制服、阿富汗陸軍標準制式的毛料制服和新裝備的蘇聯(lián)迷彩上衣及褲子。作為補充,1985年,保加利亞人的迷彩制服(特為阿富汗陸軍所裁剪)開始裝備兩支突擊隊旅。
今天(本書出版于1992年,譯者注),阿富汗突擊隊部隊仍然使用佩戴在右胸前的空降兵飛翼章。幾種不同版本的飛翼章可以看到,其中包括了簡單的金屬式樣版本、金銀線縫制的版本和帶紅色、黑色或淺藍色布料背板的金屬制版本——這些背板的顏色不再具有任何重要意義,盡管紅色是突擊隊旅中最常使用的一版。突擊隊還裝備了栗色貝雷帽,配巨大的阿富汗陸軍金屬帽徽的這種帽子向右側一邊扯下,突擊隊的部隊徽章則佩戴在右臂上。
L2:阿富汗突擊隊徽章
這種徽章在1967年第一次被第444突擊隊部隊所使用,今天(本書出版于1992年,譯者注)的適用范圍已經(jīng)擴大到所有的突擊隊部隊。上面的普什圖語文字是音譯的英文單詞“commando”(突擊隊)。
尼泊爾:
L3:傘兵營貝雷帽帽徽
在戰(zhàn)術訓練中尼泊爾皇家陸軍傘兵營使用當?shù)刂圃斓拿圆手品蛥擦置保幻圆手品苯臃轮谱匀毡咀孕l(wèi)隊的版本。跳傘時他們使用以色列的鋼盔。傘兵們的工作服裝包括了尼泊爾皇家陸軍標準的橄欖棕色雜役服。直到1970年,以色列式的紅色貝雷帽仍在使用,那之后,這個營開始改用一側帽邊上翻的廓爾喀人式帽子。直到80年代初,傘兵營的帽徽都是圖中這種帶有印度教天空之神巴伊拉布納特(Bhairab Nath)形象的設計,徽章的底部則是“Bhairab Nath”的字樣,在廓爾喀帽上,它置于方形紅色底板之上。1982年,在傘兵營被分派到支援旅旗下之后,該營最初的部隊徽章(龍和降落傘組合的圖案)開始展示作為帽徽來使用。
L4:尼泊爾的傘兵營帽徽
如今(本書出版于1992年,譯者注),傘兵營開始在廓爾喀式帽子上使用這種縫制版本徽章。其設計采用的是已經(jīng)廢棄使用的該營臂章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