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靈魂的現(xiàn)代人|閱讀此書前請先閱讀弗洛伊德和泰德勒的書各兩本

個人推薦指數(shù)五星。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泰德勒的個體心理學,榮格在兩者的基礎之上綜合其優(yōu)點提出分析心理學。弗洛伊德的學說把性作為第一驅動力,揭漏人性的陰暗處,而泰德勒則將這些歸結于權利與欲望。這是在閱讀本書之前需要了解的基本知識,也就是說在讀本書之前,最好先讀基本關于弗洛伊德和泰德勒的書。
靈魂是什么?我先前在讀了有關生理學的書之后,我認為靈魂只是大腦皮層,杏仁核,前葉額,下丘腦,海馬體等這些腦部元件整體之物的附屬品,因為有這些基礎,我們的大腦才能有意識一說,剛開始我是把意識等同于靈魂的,只有一個意識尚存在的人才有靈魂的,腦死亡的人是沒有靈魂的,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簡單的這么理解是有錯誤的地方,有一些無意識的東西,比如幻覺,夢境,心理感應也是我們靈魂的一部分,可能與我們的靈魂更加接近,意識和無意識的共同體構成了靈魂。那么靈魂是否等同于心靈呢?在這本書中我認為兩者是大體上相等的,藝術家的作品都是心靈的本身,藝術家的生活必然充滿了沖突,有兩股力量在他的身上爭斗著——一方面是普通人對生活中的幸福、滿足和安全感的渴望;另一方面則是一種無法遏制的創(chuàng)作激情,它超越了任何個人欲望。藝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是探索心靈的過程,將靈魂指向心靈之后,那么所謂的追求靈魂的探索就是追求內心的探索――愛、信仰與希望。愛我們可以透過家庭獲得,信仰可以透過宗教獲得,而希望如何去獲得?沒有希望的人總是詢問生活的意義是什么,難道是無盡的空虛嗎?這個問題我只得求助于哲學。
小科普知識。在心理醫(yī)生在治療病人的同時也得治療自己,因為在這過程之中,醫(yī)生會受病人大量負面情緒的影響(醫(yī)生治療病人的第一準則是接受病人的一切,接受他們的觀點),長期接觸大量這樣的病人,會積累大量負面情緒,醫(yī)生要在這時同時治療自己,消除自己的負面情緒,如果不好好治療自己,有可能心理醫(yī)生退休的時候,自己成了一個瘋子。
本書寫的最好的一章是關于原始人的那一章。原始人對于自然的未知,讓他們信仰自然,而文明的我們,企圖支配自然,并且竭盡全力去探索自然的因果規(guī)律,對自然的秘密一探究竟。在原始森林中,每每發(fā)生偶然的超出原始人認知的超自然事件之后,原始人會把這看成是一種災難來臨的征兆,然后通過舉行一場自然的儀式來企圖消除不幸。原始人的世界有著變化無常的力量,原始人不得不每天與之周旋。對他們來說,異常事件不是兒戲。他們認為支配人類的力量支源自外部世界,人類只有憑借這股力量才能得以生存。
新學會的兩個名詞:前邏輯,用理性的觀點來看時,一件事情的發(fā)生我們無法找出其原因的時候,這是我們的大腦就會求助于迷信,強行套上邏輯,使這件事情的發(fā)生看起來合乎情理。
心理投射,將自己的心理投射在非人的事物上,卻謊騙自己這是神或者惡魔的力量使其發(fā)生,甚至是個體出現(xiàn)幻覺。這其實是患者內心的心理活動,它只是為了蒙騙自己讓自己和他人信服。
其實根本沒有什么現(xiàn)代人之說,在幾百年幾千年之后,那時的人看現(xiàn)在的我們也只是過去人,古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