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將還山不論兵
因此引出孔子平日的理論,說明這個道理。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這是很重要的,《泰伯》第八提到過,這里又重復(fù)出現(xiàn)。一個干部,對于臣道的修養(yǎng),乃至學者自己本身的修養(yǎng),都要守住這個原則。這和政治思想也有關(guān)。譬如站在政治學的立場,有人說國家的事是大家共有的,所以人是政治的動物,都是政治的分子。中國人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人人都應(yīng)該關(guān)心。但是,有個原則,“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他不在那個位置,不輕易談那個位置上的事。 在我來說,認為知識分子少談?wù)螢槊?。因為我們所談,都是紙上談兵。我們看到這六十年來,都是知識分子先在這一方面鬧開了動亂的先聲,很嚴重。尤其人老了,接觸方面多了,發(fā)現(xiàn)學科學的更喜歡談?wù)?,如果將來由科學家專政,人類可能更要糟糕。因為政治要通才,而科學家的頭腦是專的,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錯誤。 所以孔子這兩句話,是為政的基本修養(yǎng)。表面上看來,好像帝王可以利用這兩句話實行專制,要人少管閑事。事實上有道理在其中,因為自己不處在那個位置上,對那個位置上的事情,就沒有體驗,而且所知的資料也不夠,不可能洞悉內(nèi)情。因此,我們發(fā)現(xiàn)歷史上許多大臣下來以后,不問政治。像南宋有名的大將韓世忠,因秦檜當權(quán),把他的兵權(quán)取消以后,每天騎一匹驢子,在西湖喝酒游賞風景,絕口不談國家大事,真如后人有兩句名詩說:“英雄到老皆皈佛,宿將還山不論兵?!边@也就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道理的寫照,孔子并不是說把政治交給當權(quán)者去做,我們大家根本不要管。 另外還有一層意思,孔子和蘧伯玉曾經(jīng)分別在魯、衛(wèi)兩國當過政的,現(xiàn)在都退休了,雖然還住在自己的國家里,但已退休,就不必再問到國家大事了,所以從這一段話里,輕描淡寫地襯托了魯、衛(wèi)兩國當時的政治,的確是不大高明。因此孔子在無可奈何之中,只好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