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作詩寓大意看《紅樓夢》的解讀之法

一段痛徹心扉的經(jīng)歷加之嘔心瀝血的創(chuàng)作造就一部無與倫比的絕世經(jīng)典,《紅樓夢》作者曹雪芹自述其歷經(jīng)一番夢幻,想用一部《紅樓夢》寫盡人間冷暖、世態(tài)炎涼。當(dāng)一個人經(jīng)歷了酸甜苦辣咸后驀然回首時,如同站在山頂看山腳,有一種盡收眼底、歷歷在目的通透。曹雪芹就是那個洞若神明之人,他經(jīng)歷了世間的一切,用他的血淚澆鑄成墨汁寫就了一部透徹天地的曠世之作——《紅樓夢》。
《紅樓夢》是書誕生后,對其所要表達的主旨思想便爭議不斷,可謂奇而不奇,俗而不俗,真而不真,假而不假。是仙不仙,人不人,鬼不鬼。說其仙,因其有神話,卻是人世兒女情長;說其是人世,卻是虛幻充其間;說其寫鬼怪,卻不濃墨重彩。由于作者自述將一段真事隱去,其書所隱之事到底是何,隨著脂批中若隱若現(xiàn)的批語與對后四十回的爭議變得無法考究,成了一樁謎案。
在生老病死永恒不變的規(guī)律下,《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先生帶著他曾經(jīng)著文之本意沉酣于天地,已不能為我們提供解讀《紅樓夢》所隱之事的思想源泉,更不能證明后四十回的真相。
僅憑前八十回,《紅樓夢》的主旨似乎變成了由我們后世讀者來決定的問題,因讀者的經(jīng)歷與感悟各不相同,對文字所能品讀出來的思想又各異,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由讀者決定《紅樓夢》的主旨很容易變成千家萬言,各說各話。
一切的一切仿佛到了山窮水盡處,但是只要我們能從水盡處坐看云起,可能又會從柳暗處迎來花明。

靜下來思考這一切, 我們能去探尋書之本旨的地方唯有文本,作者一切思想都將賦予在他所寫的文字中,要探求作者的思想主張,還是得回歸到文本中去尋找。這無疑又是一句廢話,二百年來誰又不是在解《紅樓夢》文本,可始終沒有形成一種共識。
或許作者寫文之初對文章的定位就沒有定下明確的主旨。提到寫文之初又似乎給了我們一種提示,正所謂“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們不得不問曹雪芹先生寫文的初衷是什么?
作者自述中已提到他歷經(jīng)夢幻一生,悔其以往仰賴天恩祖德,錦衣紈绔之時,飫甘饜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負師友規(guī)談之德,以至今日一技無成、半生潦倒之罪,愧其一生不如所見之閨中女子,枉愧堂堂須眉只能以一濁物污世。
既然作者有此感悟,歷十年辛苦,浸字字血淚只是為了兒女情長,風(fēng)花雪月,飲歡談笑,多少有些不合其自愧之言。所以我們第一步要明白作者的立文本意。
要弄清立文本意,我們得弄明白作者對于寫文章到底持什么樣的態(tài)度,我們先看看作者對于寫詩文的一些看法,或可從中找到些許線索,以此探尋出作者真正的行文意圖。
在賈寶玉與眾姊妹邊吃螃蟹邊寫菊花詩的最后,薛寶釵寫了一首食螃蟹的詩,在其詩之后曹雪芹利用眾人之口寫出了他對寫詩的看法。
眾人看畢,都說這是食螃蟹絕唱,這些小題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諷刺世人太毒了些。(《紅樓夢·三十八回》)
對于大才者,就算是寫小題目的詩也要寓大意才好,這是眾人對待寫詩的觀點,所謂寓大意就是要傳達出富有哲理的思想。在眾人看來,寫詩最重要的是思想,就算是一篇小文章也要傳達出極深的思想,這樣的文章才算是大才之作。
當(dāng)然僅憑眾人的看法就將小題目寓大意的觀點強加于作者寫《紅樓夢》之本意,未免有些片面。但是我們不妨先存著這個想法在心里,慢慢地去發(fā)掘,或許這就是真相也未可知。

在黛玉教香菱學(xué)詩時,黛玉明確表達了作詩立意的重要性。
黛玉道:“什么難事,也值得去學(xué)!不過是起承轉(zhuǎn)合,當(dāng)中承轉(zhuǎn)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
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舊詩偷空兒看一兩首,又有對的極工的,又有不對的,又聽見說‘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垂湃说脑娚弦嘤许樀模嘤卸牧襄e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聽你一說,原來這些格調(diào)規(guī)矩竟是末事,只要詞句新奇為上?!?/span>
黛玉道:“正是這個道理。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保ā都t樓夢·四十八回》)
在黛玉看來,作詩并不是什么難事,不過是起承轉(zhuǎn)合地寫出兩副對子,平仄相對,虛實相對,如果有了奇句的時候,這些規(guī)則都可拋掉。
香菱也從自己讀詩中發(fā)現(xiàn)古人詩中有對得極工的,也有不對的。雖然古人常說“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古人寫詩時,在二四六句上,有順著二四六分明來寫的,也有在二四六句上錯了的。于是香菱順著黛玉的觀點往下說,得出格調(diào)規(guī)矩都是末事,最重要的是詞句新奇。
黛玉贊成香菱所得出的要以詞句新奇為上的觀點,但是持此觀點還是處在對寫詩的低層次理解上。
在黛玉看來,寫詩的詞句也還是未事,最要緊的是立意,只要立意趣真了,就算詞句不用修飾,也可算是好詩。所以寫詩最看重的是立意,華麗詞句的修飾并不是最重要的。
想想多少人為了寫出華麗之文,在詞句上精雕細琢,卻不知其所言何事,最后變成了對句自解,自夸自贊。林黛玉認為詩詞所要傳達出來的思想才最重要,黛玉還引用了孟子“不以辭害意”的觀點為自己注解。
當(dāng)黛玉說出這番議論后,香菱繼續(xù)說道:
香菱笑道:“我只愛陸放翁的詩‘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說的真有趣!”黛玉道:“斷不可學(xué)這樣的詩。你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xué)不出來的。你只聽我說,你若真心要學(xué),我這里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淵明、應(yīng)玚、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紅樓夢·四十八回》)
香菱說她最愛陸放翁的詩,她認為陸放翁的“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說得極有趣。黛玉反而覺得這是淺近的詩,叫香菱千萬別學(xué)。
在黛玉看來,學(xué)詩的時候,一定要有大的格局,不要見了淺近的詩就愛,不然入了淺近詩的格局,就難以有大格局之思維,也就難以做出好詩來。所以黛玉勸香菱不要先學(xué)陸游的淺近之詩。而是以王維、杜甫、李白的大格局的詩詞打底子后,再學(xué)陶淵明、應(yīng)玚、謝、阮、庾、鮑等人的詩,使自己先從大處著眼??梢婘煊駱O重視詩的思想格局。
在六十四回賈寶玉與薛寶釵看完了林黛玉所寫的《五美吟》后,寶釵對寫詩也有與林黛玉相似的觀點。
寶釵亦說道:“做詩不論何題,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隨人腳蹤走去,縱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義,究竟算不得好詩。即如前人所詠昭君之詩甚多,有悲挽昭君的,有怨恨延壽的,又有譏漢帝不能使畫工圖貌賢臣而畫美人的,紛紛不一。后來王荊公復(fù)有‘意態(tài)由來畫不成,當(dāng)時枉殺毛延壽’;永叔有‘耳目所見尚如此,萬里安能制夷狄’。二詩俱能各出己見,不襲前人。今日林妹妹這五首詩,亦可謂命意新奇,別開生面了。”(《紅樓夢·六十四回》)
作者通過薛寶釵提出了作詩要善翻古意,不要隨前人的腳蹤,而要不襲前人,各出己見,別開生面。所以要新奇方好,我們要注意的是這里的新奇是指立意上的新奇,也就是薛寶釵最后所說的“命意新奇 ,別開生面”。新奇處是從立大意上來看,不是詞句來看。
那么我們在強調(diào)立意的重要性時,又如何在古人詩中找到真正立意新奇的地方呢?雖然說寫詩要開生面,立新場,但并不是一味無稽的無的放矢、天馬行空、自說自話,而沒有思想的出處。

大觀園試才時,作者通過賈寶玉題匾額為我們講解了何時編新,何時述舊。在賈政一行人入大觀園后,游一羊腸小徑,進入山口處,山上立鏡面白石一塊用來留題。跟隨賈政的眾清客知賈政要試賈寶玉才學(xué),所以用些俗套句來敷衍,以讓賈寶玉來擬。
賈政聽了,便回頭命寶玉擬來。寶玉道:“嘗聞古人有云:‘編新不如述舊,刻古終勝雕今?!瘺r此處并非主山正景,原無可題之處,不過是探景一進步耳。莫如直書‘曲徑通幽處’這舊句舊詩在上,倒還大方氣派?!保ā都t樓夢·第十七回》)
賈寶玉所題之名為“曲徑通幽處”,因為此處并非正景,所以用舊句來顯示其氣派。在賈寶玉看來,我們后人在題字書匾時,“編新不如述舊,刻古終勝雕今”,當(dāng)古語中有好的句子能表達當(dāng)時的情景,而我們后人又難以編寫出絕妙的新句時,我們不如承前人之美句,而不要自作聰明地賣弄才華,總以為自己高過古人一等,說些空洞之辭以附庸風(fēng)雅,還不如繼承與發(fā)揚古人之好句,比今人自創(chuàng)要好很多。
后賈政與眾人游至一亭,作者又用一手法寫出其命名經(jīng)過。
賈政與諸人上了亭子,倚欄坐了,因問:“諸公以何題此?”諸人都道:“當(dāng)日歐陽公《醉翁亭記》有云:‘有亭翼然?!兔砣弧?。”
賈政笑道:“‘翼然’雖佳,但此亭壓水而成,還須偏于水題方稱。依我拙裁,歐陽公之‘瀉出于兩峰之間’,竟用他這一個‘瀉’字?!庇幸豢偷溃骸笆菢O,是極。竟是‘瀉玉’二字妙。”
賈政拈髯尋思,因抬頭見寶玉侍側(cè),便笑命他也擬一個來。寶玉聽說,連忙回道:“老爺方才所議已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當(dāng)日歐陽公題釀泉用一‘瀉’字則妥,今日此泉若亦用‘瀉’字,則覺不妥。況此處雖為省親駐蹕別墅,亦當(dāng)入于應(yīng)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覺粗陋不雅。求再擬較此蘊藉含蓄者?!?/span>
賈政笑道:“諸公聽此論若如?方才眾人編新,你又說不如述古;如今我們述古,你又說粗陋不妥。你且說你的來我聽?!?/span>
寶玉道:“有用‘瀉玉’二字,則莫若‘沁芳’二字,豈不新雅?”賈政拈髯點頭不語。(《紅樓夢·第十七回》)
此時的雖有歐陽公所寫《醉翁亭記》中的現(xiàn)成詞字來命名,卻不合于其應(yīng)制之例,顯得粗陋不雅,失其蘊藉含蓄之立意。所以賈寶玉編成新詞“沁芳”二字,以得新雅之意??梢姽湃酥?,有可用者,也有不可用者。能用古人之意表其意,也就不必再尋新詞而牽強附會,只需附前人蹤跡即可。當(dāng)古人之詞不能表其意時,我們就要開生面立新場,以成其妙。
在眾人游至另一處時,賈寶玉對用古人之句又發(fā)一議論。
賈政笑道:“這一處還罷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讀書,不枉虛生一世?!闭f畢,看著寶玉,唬的寶玉忙垂了頭。眾客忙用話開釋,又說道:“此處的匾該題四個字。”賈政笑問:“那四字?”一個道是“淇水遺風(fēng)。”賈政道:“俗。”又一個是“睢園遺跡”。賈政道:“也俗。”賈珍笑道:“還是寶兄弟擬一個來?!?/span>
賈政道:“他未曾作,先要議論人家的好歹,可見就是個輕薄人。”眾客道:“議論的極是,其奈他何。”賈政道:“休如此縱了他。”因命他道:“今日任你狂為亂道,先設(shè)議論來,然后方許你作。方才眾人說的,可有使得的?”
寶玉見問,答道:“都似不妥?!辟Z政冷笑道:“怎么不妥?”寶玉道:“這是第一處行幸之處,必須頌圣方可。若用四字的匾,又有古人現(xiàn)成的,何必再作?!辟Z政道:“難道‘淇水’‘睢園’不是古人的?”寶玉道:“這太板腐了。莫若‘有鳳來儀’四字?!北娙硕己迦唤忻?。(《紅樓夢·第十七回》)
眾清客題匾額為“淇水遺風(fēng)”與“睢園遺跡”,這都是古人所作之句。在賈寶玉看來,古人中的這些句子都太板腐了。既然板腐,也就不可用。所以賈寶玉提出用古人所作的“有鳳來儀”四字。
賈寶玉的思想便是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古人好的詞句在適時用,不能用也不故作牽強用之,對于不好的詞句也不虛情假意地稱贊,而是直批其板腐不可用。
眾人又行至稻香村,在賈寶玉命完稻香村的名后,賈政因此處一洗富貴氣象,心中歡喜,便瞅?qū)氂駟柎颂幦绾?。于是作者寫道?/p>
眾人見問,都忙悄悄的推寶玉,教他說好。寶玉不聽人言,便應(yīng)聲道:“不及‘有鳳來儀’多矣。”賈政聽了道:“無知的蠢物!你只知朱樓畫棟,惡賴富麗為佳,那里知道這清幽氣象。終是不讀書之過!”寶玉忙答道:“老爺教訓(xùn)的固是,但古人常云‘天然’二字,不知何意?”
眾人見寶玉牛心,都怪他呆癡不改。今見問“天然”二字,眾人忙道:“別的都明白,為何連‘天然’不知?‘天然’者,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之所成也。”寶玉道:“卻又來!此處置一田莊,分明見得人力穿鑿扭捏而成。遠無鄰村,近不負郭,背山山無脈,臨水水無源,高無隱寺之塔,下無通市之橋,峭然孤出,似非大觀。爭似先處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氣,雖種竹引泉,亦不傷于穿鑿。古人云‘天然圖畫’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強為其地,非其山而強為其山,雖百般精而終不相宜……”(《紅樓夢第十七回》)
這是作者寫文的升華部分,是作者在為我們講解我們?nèi)嗽谄肺飬^(qū)事的時候,一定要以天然為其準則,拿稻香村來說,雖然有一洗富貴的清幽氣象,但雕琢痕跡太重,并沒有回歸于天然之中。不是天之自然而有,只是后天捏造而成。
雖置一田莊,明顯是人力穿鑿扭捏而成,遠無鄰村,近無城郭,雖背對著山,卻沒有山之根脈,雖臨著水,卻沒有水之源頭,只是峭然孤立而出,只是以小處著眼,有違自然之理勢,全是牽強而得,并非真正的天然圖畫、大觀之景。
所以賈寶玉說這里是非其地而強為其地,非其山而強為其山,雖然從單個來看每一樣都很精致,但是從總體來看,卻不相宜。人力雕琢痕跡太重,以至于失真。
也正是因為世人太喜穿鑿附會,而不顧自然之理,多少語言文字只顧圖虛華浮夸,而不顧理勢之必然,所以賈寶玉寫《芙蓉女兒誄》時,將寫作思路與世人寫作思路進行了對比。
忽又想起死后并未到靈前一祭,如今何不在芙蓉前一祭,豈不盡了禮,比俗人去靈前祭吊又更覺別致。想畢,便欲行禮。忽又止住道:“雖如此,亦不可太草率,也須得衣冠整齊,奠儀周備,方為誠敬?!毕肓艘幌耄叭缃袢魧W(xué)那世俗之奠禮,斷然不可;竟也還別開生面,另立排場,風(fēng)流奇異,于世無涉,方不負我二人之為人。況且古人有云:‘潢污行潦,蘋蘩蘊藻之賤,可以羞王公,薦鬼神?!辉谖镏F賤,全在心之誠敬而已。此其一也。二則誄文挽詞也須另出己見,自放手眼,亦不可蹈襲前人的套頭,填寫幾字搪塞耳目之文,亦必須灑淚泣血,一字一咽,一句一啼,寧使文不足悲有余,萬不可尚文藻而反失悲戚。況且古人多有微詞,非自我今作俑也。
奈今人全惑于功名二字,尚古之風(fēng)一洗皆盡,恐不合時宜,于功名有礙之故。我又不希罕那功名,不為世人觀閱稱贊,何必不遠師楚人之《大言》《招魂》《離騷》《九辯》《枯樹》《問難》《秋水》《大人先生傳》等法,或雜參單句,或偶成短聯(lián),或用實典,或設(shè)譬寓,隨意所之,信筆而去,喜則以文為戲,悲則以言志痛,辭達意盡為止,何必若世俗之拘拘于方寸之間哉?!保ā都t樓夢·第七十八回》)
賈寶玉想要將自己對晴雯的祭祀之禮做得別開生面,另立排場,所以不學(xué)那世俗之奠禮。但賈寶玉覺得古人說“祭祀不在于物之貴賤,而在于心之誠敬”說得有理,所以聽從古人這種說法。賈寶玉于是得出誄文須另出己見,自放手眼而作,但是不能蹈襲前人蹤跡套頭,填幾字搪塞耳目,而要灑淚泣血,以真實為要,字咽句啼之中,寧可使文辭不足以悲壯豪邁,不可因追求華麗的詞藻而失悲戚的誠意。
賈寶玉覺得“須另出己見,自放手眼“作文的觀點與薛寶釵評五美吟時說“后來王荊公復(fù)有‘意態(tài)由來畫不成,當(dāng)時枉殺毛延壽’;永叔有‘耳目所見尚如此,萬里安能制夷狄’。二詩俱能各出己見,不襲前人。”是一樣的思想主張。
所以賈寶玉要以文言其志痛,辭達而意盡即可,不可因為追句,而一洗尚古之風(fēng)。賈寶玉認為寫祭文要有尚古之風(fēng),因為古之時文字之用實乃表情達意,以真誠為主,以立意為重,非過分浮華絢麗而只以詞的新奇為主。
賈寶玉說前人填寫幾字搪塞耳目之文的套頭,在第七十八回賈政要賈寶玉、賈環(huán)、賈蘭作詩時,作者在通過旁白寫出賈寶玉的此看法:
那寶玉雖不算是個讀書人,然虧他天性聰敏,且素喜好些雜書,他自為古人中也有杜撰的,也有誤失之處,拘較不得許多;若只管怕前怕后起來,縱堆砌成一篇,也覺得甚無趣味。因心里懷著這個念頭,每見一題,不拘難易,他便毫無費力之處,就如世上的流嘴滑舌之人,無風(fēng)作有,信著伶口俐舌,長篇大論,胡扳亂扯,敷演出一篇話來。雖無稽考,卻都說得四座春風(fēng)。雖有正言厲語之人,亦不得壓倒這一種風(fēng)流去。(《紅樓夢·第七十八回》)
此話是借賈寶玉之口明點出了古人的一些文章中有杜撰的,有誤失的,不拘較許多,只是堆砌文字,卻沒有任何趣味。只如世上油嘴滑舌之人,只是信著伶口利舌,長篇大論,胡扳亂扯的敷衍一段話來。也不管其有無稽考,只在文辭上讓人感到耳目一新。其文章像是啥都說了,聽完后又像是啥都沒有說。
這就是現(xiàn)代人所說的有道理的廢話。有些話不過是套前人套頭,新瓶裝舊酒,有些話不過是自創(chuàng)之語,卻沒有立意之脊梁。這樣的文字只不過是徒增耳目一時之愉悅,長久來看,對所閱之人終究無大意義。作者借賈寶玉之思所寫的這段話當(dāng)然是在諷刺那些只求文字精美,不求思想表達的人。

文字只不過是表達我們思想的工具,在使用時,最重要的不是文字本身,而是文字中所包含的思想。立意其實就是思想的體現(xiàn)。如果一篇文章,沒有思想可言,就算是雕文織采,也不過是玩弄辭藻的浮文巧語。
如果沒有站在寓大意的思想高度來著書立說、寫文作詩,這樣的文章終究算不得好文章。所以作文時不以辭害意的同時,還要做到文以載道的目的。
眾人評價薛寶釵所寫食螃蟹詩之前,薛寶釵與史湘云二人夜擬菊花題的時候,薛寶釵對于詩的立意也有一番議論。
這里寶釵又向湘云道:“詩題也不要過于新巧了。你看古人詩中那些刁鉆古怪的題目和那極險的韻了,若題過于新巧,韻過于險,再不得有好詩,終是小家氣。詩固然怕說熟話,更不可過于求生,只要頭一件立意清新,自然措詞就不俗了。究竟這也算不得什么,還是紡績針黹是你我的本等。一時閑了,倒是于你我深有益的書看幾章是正經(jīng)?!?/span>
湘云只答應(yīng)著,因笑道:“我如今心里想著,昨日作了海棠詩,我如今要作個菊花詩如何?”
寶釵道:“菊花倒也合景,只是前人太多了?!?/span>
湘云道:“我也是如此想著,恐怕落套。”
寶釵想了一想,說道:“有了,如今以菊花為賓,以人為主,竟擬出幾個題目來,都是兩個字:一個虛字,一個實字,實字便用‘菊’字,虛字就用通用門的。如此又是詠菊,又是賦事,前人也沒作過,也不能落套。賦景詠物兩關(guān)著,又新鮮,又大方?!保ā都t樓夢·第三十七回》)
薛寶釵提到作詩的詩題并不要過于新巧,古人所作的新巧刁鉆古怪的題目并壓極險韻的詩,也并非好詩,而且還顯得小家子氣。
雖然詩怕熟話,但是不可只為了求新求巧只求生,而不求立意的清新,只有辭文之美,沒有起到辭達意盡的作用,這樣的詩詞文章也不是好文好詩,只要我們做到立意清新,措辭必不俗,文章所立之意才是其真正的神韻。
薛寶釵的觀點與林黛玉說作詩“格調(diào)規(guī)矩竟是末事,只要詞句新奇為上?!薄霸~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币安灰栽~害意”是一樣的道理。
薛寶釵的觀點與賈寶玉為晴雯寫誄文時說“亦不可蹈襲前人的套頭,填寫幾字搪塞耳目之文,亦必須灑淚泣血,一字一咽,一句一啼,寧使文不足悲有余,萬不可尚文藻而反失悲戚。”也是同樣的意思。都是對前人作詩寫文只求標新立異而不注重思想的一種諷刺,也是對我們后人在作文時的一種勸誡。
薛寶釵還提到寫詩其實不過是人生閑了時的娛樂,終究不是人的分內(nèi)事,要以紡績針黹為女兒之本??赡芎芏嗳藭R薛寶釵這個觀點,因為作者所立之大意,此時我們沒有完全道明,我們也不好為薛寶釵在此處所說的話進行過多分辨。
筆者只希望大家一定要看薛寶釵在后面所說的話,就算是一時閑了,不要過多的將自己的精力花在那虛比浮詞之上,而是要看有益的書才是正經(jīng)。
為什么薛寶釵要如此說?因為很多文章的立意本就有問題,如果我們不擇揀精挑,必受其所立之思想移了本性,而使自己落入邪意之中。最終如黛玉說香菱如果入了淺近詩的格局,就學(xué)不出來了一樣。
寶釵與湘云二人繼續(xù)探討作菊花詩一事,前人已經(jīng)有太多的人作了關(guān)于菊花的詩,如果只以菊花為主來作詩未免不落于前人的俗套中。薛寶釵提出以菊花為賓,以人為主,這樣就新鮮大方了,新鮮是著重于立意層面說的。這是作者以人為本思想的體現(xiàn),作詩的目的是給人品鑒,而將詩中主體賦予于人,這樣的立意與薛寶釵勸湘云說看有益的正經(jīng)書是同樣的道理,都是寓大意著手。
以上引用作詩的立意法則,不管是借誰之口表達出來,最終的版權(quán)還是歸作者曹雪芹所有,是他將其思想融入筆墨的產(chǎn)物。既然作者如此注重寫詩立意的重要性,那么對于批閱十載而精雕細琢的《紅樓夢》安能不關(guān)注其立意的重要性。
所以曹雪芹在《紅樓夢》一書的創(chuàng)作中,肯定也是將他的這種寓大意的觀點植入文章的架構(gòu)之中。除了寓大意外,如薛寶釵所說“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隨人腳蹤走去,縱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義,究竟算不得好詩?!?/p>
所以《紅樓夢》的寫法吸取古人觀點,但不會隨古人腳蹤,而是另辟蹊徑,也就是在古人的立意之上找到一種新奇的立意之法,如同大觀園之美,隱藏于曲徑通幽處。
當(dāng)明白了《紅樓夢》的寫法是為了寓大意且立意新奇,那么我們在讀《紅樓夢》的時候須得按著作者所構(gòu)設(shè)的這一層意思去讀。 在第一回茫茫大士向渺渺真人介紹絳珠還淚的故事時,對《紅樓夢》中的這段故事進行了評價:
那道人道:“果是罕聞,實未聞有還淚之說。想來這一段故事,比歷來風(fēng)月事故更加瑣碎細膩了?!蹦巧溃骸皻v來幾個風(fēng)流人物,不過傳其大概以及詩詞篇章而已,至家庭閨閣中一飲一食,總未述記。再者,大半風(fēng)月故事,不過偷香竊玉、暗約私奔而已,并不曾將兒女之真情發(fā)泄一二。想這一干人入世,其情癡色鬼,賢愚不肖者,悉與前人傳述不同矣。”(《紅樓夢·第一回》)
這是一段比歷來風(fēng)月故事更加瑣碎細膩的故事,風(fēng)月故事中只是偷香竊玉、暗約私奔的一時荷爾蒙沖動,并沒有真正地將兒女真情發(fā)泄一二。所以曹雪芹要寫的這段故事,其情癡色鬼,賢愚不孝之處,悉與前人不同。如果與前人相同,就如薛寶釵所說,“隨人腳蹤走去,縱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義,究竟算不得好詩”,那曹雪芹的文章也算不得好文章了。

在前面引文中林黛玉提到的“不以詞害義”的說法出自《孟子》,這句話不僅在寫詩的時候用得上,而且在解詩的時候也用得上。
“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保ā睹献印とf章上》)
所以我們得用一種全局觀念為著眼點去尋找作者賦予《紅樓夢》的高度立意,從古人所立之意上找出新奇之處,找出看似形散的《紅樓夢》的神之所在,這樣就能把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變成不矛盾,看似不合理之處變成合理。切忌取書中一段一句所述之事過度解說,陷入盲人摸象的泥淖之中。
那么問題來了,百多萬字的《紅樓夢》,哪里才是《紅樓夢》的神之所在呢?
要說《紅樓夢》之神韻這就不得不提到文以載道地擔(dān)當(dāng)了。文所載之道的最高境界,當(dāng)然是從探索世界本原的哲學(xué)角度來分析一切,只有我們真正弄懂了《紅樓夢》的哲學(xué)思想,我們就能真正明白《紅樓夢》的主旨。
我們將在后面的文章中介紹《紅樓夢》的哲學(xué)思想,敬請關(guān)注!
本文由張延安(幽之鳴)原創(chuàng),歡迎轉(zhuǎn)載并保留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