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洛陽游 誕生二七精神的地方

索易帶你刨根問鼎,聊聊洛陽那些事。每天行走在數(shù)千年歷史的河洛大地,不經(jīng)意間,一塊磚,一片瓦,一棵樹,一座橋,或者一條街道,都是一段歷史,一個優(yōu)美的故事。為此,我用文字和照片留住每一個瞬間。深度游洛陽之系列照片、視頻和文字,均為本人原創(chuàng)。歡迎瀏覽、提供線索并提出建議!本篇為深度洛陽游的第147篇。
上世紀20年代,軍閥混戰(zhàn),廣大勞動人民備受剝削。當(dāng)時,京漢鐵路工人每天勞動時間長達12小時至17小時,一天工資僅2角錢,還會遭到罰款、挨打。1922年底,京漢鐵路沿線已建立起16個分工會,工人運動蓬勃興起。1923年2月1日,京漢鐵路總工會在鄭州成立。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當(dāng)天,軍警包圍了代表的住處,監(jiān)視代表行動,占領(lǐng)、封閉、搗毀總工會和鄭州分會會址。當(dāng)晚,總工會秘密召開緊急會議,決定在2月4日舉行全線總罷工。2月4日上午9點,鄭州分工會的工人們關(guān)閘停車、停電放水、中斷通訊、熄滅爐火、拆機件,實行罷工。隨后,江岸從10點起,長辛店從11點起,先后宣布罷工。3個小時后,京漢鐵路全路2萬多名工人全部罷工,長達1200多公里的京漢鐵路癱瘓。軍閥吳佩孚決定用武力鎮(zhèn)壓。2月7日,吳佩孚調(diào)動兩萬多軍警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二七慘案”。在這次大逮捕和大屠殺中,施洋、林祥謙、高斌等52位同志犧牲,300多人受傷,1000多人被開除?!岸邞K案”后,鄭鐵工人堅持斗爭、割斷電線。1925年2月7日,京漢鐵路總工會宣布恢復(fù),并將會址設(shè)在鄭州。1926年10月6日汪勝友、司文德被捕,15日被殺害于鄭州的長春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人民政府將長春橋舊址擴建為二七廣場,1971年二七紀念塔雙塔落成。
“二七精神”,在一代代中原人中延續(xù)和傳承,激勵我們奮勇前行,用雙手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