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與歸屬感
我不知道其他人的家庭是怎么樣的,但我相信大部分人最開始肯定是依賴父母,相信父母的,遇到不懂的問題了父母會解答,遇到解決不了的困難了父母會幫忙,這也是最原始的“家”的歸屬感——一個無論何時都能回去的避風(fēng)港。 但對于我來說,我并沒有這樣的一個地方。 我的父母都是很努力的人,我不會說他們對我不好,但我也不敢說他們對我好,他們雖然都在幫助我往他們認(rèn)為“好”的方向發(fā)展,但從不過問我的感受,也許他們覺得考慮過了,但實際情況是如果我支持那就沒問題,如果我反對他們就要多合一來“說服”我,誰叫我還“年紀(jì)小不懂事,長大了才會懂爸媽的苦心”呢。他們雖然嘴上都是一副不求回報為了我好的樣子,卻又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我身上。家庭教育是一代人經(jīng)歷的縮影,所以我不想責(zé)怪他們。 我從小時候就意識到了這點,所以一直難以接受他們的“好”,我已經(jīng)明白沒有什么比“免費”更加昂貴的東西了。印象比較深的是老爸經(jīng)常和我說“我花那么多錢供你學(xué),你就學(xué)成這樣?”,這句話有兩個意思,一是告訴如果做的不好我將失去支持,二是告訴我他們支持我只是因為看得到回報。大概就是這時候開始,我對家失去了歸屬感。我想要的東西,我想做的事情,我不想向他們尋求幫助,因為這意味著我需要滿足他們的期待。 失去歸屬感的就像海中的一葉孤舟,家并不是一個我能無憂無慮存在的地方,我開始想要一個歸宿,一個不論我做的好做的不好都能接納我的地方,一個不用擔(dān)心被拋棄的地方。我希望有人能接受我,允許我的存在。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