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特斯拉學做咖啡,馬斯克第一性原理,如何成就一家咖啡創(chuàng)業(yè)公司
隅田川是零售咖啡行業(yè)的頭部玩家。
根據天貓數據,8月份,隅田川在掛耳咖啡、咖啡液、袋泡咖啡三個類目蟬聯(lián)第一。
有意思的是,隅田川的模仿對象不是咖啡行業(yè)的其他公司,而是特斯拉。
雖然隔行如隔山,但做產品的底層邏輯卻是相通的。
隅田川創(chuàng)始人林浩在一次訪談中,提到最多的不是咖啡品牌,而是特斯拉和馬斯克。
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已經火了好多年,大部分創(chuàng)業(yè)者都不陌生。
很多創(chuàng)業(yè)者也喜歡談第一性原理,但如何把第一性原理運用到企業(yè)的管理中,很多人都摸不著頭腦。
通過把第一性原理運用到咖啡行業(yè),從而大獲成功的隅田川,是一個非常好的案例。

第一性原理需要不斷追問和思考,找到事物的本質,然后采取相應的行動。
那么首先要思考的就是,咖啡這個賽道,第一性原理是什么?
林浩發(fā)現用戶的根本需求是高品質現磨咖啡,但這個需求很多時候,無法被滿足。
雖然大家都知道現磨的咖啡更好,但很難做到隨時喝到現磨的咖啡。
于是市場上出現了凍干咖啡粉、咖啡液和掛耳包等替代品。
凍干咖啡粉、咖啡液,經歷萃取、濃縮、升華這一系列深加工之后,咖啡風味會產生嚴重的流失和破壞。
所以好多顧客會說咖啡液和凍干“不香”。
掛耳包是咖啡豆研磨后直接裝袋,沖入惰性氣體(氮氣)阻隔氧氣密封,從而最大程度保留了咖啡的風味。
所以零售咖啡的第一性原理,就是如何盡可能做到完全隔絕氧氣保鮮。

如果掛耳咖啡在研磨后得到“完美”保存,那么用戶萃取飲用時,這杯咖啡幾乎和現磨咖啡沒有差距。
但認識這點還不夠,還要找到可以量化的指標,來改善提升隔絕氧氣保鮮的效果。
特斯拉的做法是找到核心指標,比如電動汽車,核心指標是電池的能量密度。
掛耳咖啡中,衡量隔絕氧氣保鮮效果的指標是殘氧量。
我們經常說管理者一定要把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但很多管理者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
經過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分析,林浩對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就很清晰了。
創(chuàng)立隅田川的5年多時間,林浩在供應鏈上花了90%的精力。
通過整合先進的日本產業(yè)鏈,投資技術及設備、優(yōu)化生產流程等等,目的就是控制掛耳咖啡的殘氧量指標。
現在隅田川的掛耳咖啡的充氮量在99%以上,殘氧量控制在1%以下。
正是因為對第一性原理的深刻理解,隅田川通過死磕殘氧量,從而獲得了口感上的提升,贏得了消費者的喜愛。

成功企業(yè)都有自己的秘密,建立起自己的護城河。
如果不是運用第一性原理,創(chuàng)業(yè)者就會陷入目標的迷茫,很容易被趨勢裹挾,迷失方向。
與第一性原理相對的是“比較思維”,就是看到別人做什么,我也去做。
比如有公司請了明星代言人,或做了網紅營銷,或者推出什么新品,其他公司就很容易跟風模仿。
這可能會有一時的效果,但無法與競爭對手拉開差距。
而一旦運用第一性原理,發(fā)現了控制殘氧量指標這個目標。
就可以擺脫各種噪音的影響,堅定地走自己的道路,直至建立起護城河。
用第一性原理創(chuàng)業(yè),就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到行業(yè)里最關鍵的本質問題,然后專注于此。
不管你的公司在哪個行業(yè),也要好好想一想,你所在行業(yè)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富日記原創(chuàng),如轉載請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