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鶴力推新國標產品,可惜配方不是它扭轉困局的關鍵
編輯 | 于斌
出品 | 潮起網「于見專欄」
去年三月,國家衛(wèi)健委發(fā)布了包括《嬰兒配方食品》、《較大嬰兒配方食品》、《幼兒配方食品》在內的嬰幼兒配方食品新國標,這給國內奶粉行業(yè)提供了全新的發(fā)展指引,也對行業(yè)的健康有序發(fā)展指明了更好的方向。
隨著嬰幼兒配方食品新國標在2023年2月22日正式實施的時間表越來越近,奶粉市場針對新國標推出的產品也在不斷出現,特別是對于一些頭部奶粉品牌來說,盡快、盡早地擁抱新國標,有利于它們更好地摸清消費者需求、獲得市場反饋。
在此背景下,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的飛鶴近來不斷在新國標奶粉產品上做文章,并以“標準之上”的姿態(tài)來突出自身在產品營養(yǎng)層面的積淀和實力。
與此同時,飛鶴的現狀更加容易引發(fā)大量關注。這段時間以來,營收和利潤雙雙下降、股價“跌跌不休”…相對于前幾年風光無限的飛鶴來說,現在的它無疑正在遭遇困局。
一面是全新的標準和產品,一面是不佳的業(yè)績表現和大幅下跌的市值,飛鶴的未來會不會有變數?
更好的新國標,比標準更進一步的飛鶴
近期,飛鶴召開了一場奶粉新國標專家研討會暨中國飛鶴新品發(fā)布會,并在會上對奶粉新國標以及飛鶴的相關新品進行了突出。
據悉,這一次的奶粉新國標研究歷時五年,相比于舊國標最重要的特點是增加了“中國方案”,營養(yǎng)值設置基于中國母乳研究成果更貼近中國孩子的需求。
此外,新國標這一次對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以及膽堿、DHA、ARA等成分都作出了更加細致的規(guī)定,還在安全性方面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
簡單來說,奶粉新國標將更科學、更營養(yǎng)、更高質量,這對于中國奶粉市場的整體質量提升有著重要意義。
聚焦到飛鶴來說,它在積極擁抱新國標的同時,也在凸顯著自己身為行業(yè)頭部品牌的實力。眾所周知的是,國標只是基礎,對于有能力的廠商來說,它們應追求更高的標準以形成自己的優(yōu)勢和競爭力,飛鶴也是這么做的。
比如,通過研究,飛鶴在新國標考慮蛋白質攝入過多會增加肥胖發(fā)生風險而下調了6-12月齡和12-36月齡嬰幼兒配方奶粉的蛋白質指標的基礎上,探索標準規(guī)定范圍內更精準的蛋白質水平,并基于研究成果推出相應產品。
此外,飛鶴在兩年前曾通過研究中國母乳脂肪酸含量特點發(fā)現在中國母乳中,對于嬰兒腦部發(fā)育重要的營養(yǎng)物質DHA與ARA的比例為1:1.7,與國外有著顯著差異,所以它就推出了星飛帆卓耀等系列新國標產品,按照更適合中國母乳的營養(yǎng)物質配比進行調制。
可以看出,在研究什么樣的奶粉更適合中國嬰幼兒健康成長這一層面,飛鶴還是下了不少功夫的。
問題重重,未來發(fā)展面臨不確定性
需要指出的是,當我們看待飛鶴這個品牌時,產品配方往往并不是衡量它具備哪些行業(yè)優(yōu)勢的關鍵,因為國內奶粉市場足夠大、競爭也夠激烈,只是對比誰的產品更好的話,我們很難區(qū)分出一二三名。
于是在更高的維度,飛鶴在定位、市場、營銷、股價等維度的表現更受關注,但在這些維度,飛鶴近來的表現很難說令人滿意。
今年七月底的時候,飛鶴發(fā)布了公司在2022年上半年的業(yè)績預告,預計中國飛鶴在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在95-98億元人民幣,同比減少約14.9%-17.4%;利潤為22-25億元,同比減少33.4%-42.4%,公司遭遇了營收、利潤雙重下滑的局面。
受此影響,中國飛鶴股價迎來了持續(xù)下跌態(tài)勢,截至8月30日收盤,中國飛鶴股價為6.4000港元每股,總市值為569.17億港元,這個股價相比于去年高點時候的超過25港元每股下跌了超過七成。
不斷創(chuàng)下股價新低記錄的飛鶴正在面臨著未來市場的多重不確定性,而這種不確定性顯然不只是由不佳的財報數據所決定的,人們對于飛鶴未來的悲觀預期才是重點。
從外部大環(huán)境來說,隨著嬰幼兒配方奶粉企業(yè)面臨著愈發(fā)復雜的經營環(huán)境,飛鶴自然也會承壓。在出生率下降、宏觀經濟表現不佳、行業(yè)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飛鶴正呈現出市場份額增長放緩、成本投入不斷增加的局面,嗅覺靈敏的資本市場自然會對飛鶴表示悲觀。
從此前動輒業(yè)績增長比例以兩位數計,到現在的負增長,飛鶴的業(yè)績波動被很多人視為行業(yè)承壓的前兆,隨著大環(huán)境表現持續(xù)未見回暖,飛鶴的這種降溫或許還會持續(xù)很長時間,它急需新的業(yè)績增長點來維持增長。
可是,在嬰幼兒配方奶粉之外,飛鶴相比于其它細分巨頭們來說競爭力并不強,這就讓它的處境稍顯尷尬了。
而從內部情況來說,飛鶴近些年正在遭遇越來越多重營銷輕研發(fā)、“全世界最貴”的質疑,在以“智商稅”為核心的品牌危機下,飛鶴想要扭轉消費者的這種認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必須要在證明自己“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同時,還要讓消費者心甘情愿接受它的高溢價,其中難度可想而知。
未來,隨著Z世代成為奶粉消費市場主力軍,擁有更高教育背景、更好成長環(huán)境的他們將對奶粉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他們的鑒別能力也將越來越強。當理性消費思維占據主導、消費者不再簡單地認為貴的就是好的,飛鶴還能不能堅守自己的市場地位?相比于配方來說,也許這才是飛鶴最先要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