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你練了很久靜觀也靜不下來
本文章無法用思維閱讀,請注意!思維無法理解思維本身,你能只能夠通過本我去了解這個意識構造的過程,才能不受無意識的狀態(tài)所影響,才能夠進入心流,才能更好的專注,平靜。
靜觀不是呆看,轉念也不是長久之計,唯有破解意識結構才能看清楚意識的源泉,此時它會自動崩解。雖有慣性但卻無法迷惑你,從覺入靜從而達到:本來無一物,何處忍塵埃的穩(wěn)定。
模仿是小我的終極利器,它讓你無意識的就會產生意識認同,這里面有一個很清晰的結構,模仿你的一言一行的時候腦海里影像,會刺激你的安全意識,你會下意識的注意到這個內容,然后去看(意識認同)這個內容。
這個啟動誘因機制:個體安全性、個體獨特性、個體認同性。而激發(fā)一切意識波動的第一方案是拉動意識的注意力,注意力不在當下不在覺察的狀態(tài)則入幻(無意識狀態(tài))。而小我的模仿本我的過程會產生注意力的拉動從而啟動情緒,它變有再次復現(xiàn)的力量。
當模仿的內容是你實際經歷過的事件,它在內在為你重現(xiàn)的時候,你并沒有覺察到它有什么不對(因為這是過去的事實本身),但是你要知道重現(xiàn)其實很多時候是在啟動另外一個程序叫做情緒,而情緒是很難從一開始就覺察到啟動的過程,大多數(shù)都是事后覺察到了情緒,而情緒是啟動干擾意識覺察度的過程,針對讓個體達到無意識是有輔助作用的。
舉例子:你寫了一篇文章,有很多人評論,友好的很多,苛責的也很多,小我給你啟動了一個評論畫面,例如有人說:這都什么年代了還有人出來說這個,真是笑死了,尼瑪9年義務教育都沒有把這些文盲掃除干凈,笑不活了家人們,還有人說自己在修仙。
注意:此時小我意識創(chuàng)造了一個幻,首先它復現(xiàn)了現(xiàn)實(啟動:情緒)然后表達了觀點(讓你進行意識選擇),同時又給你創(chuàng)造了分離意識,(即你存在錯誤性),你如果只觀不覺就會讓情緒積累,從而讓它可以持續(xù)的為你創(chuàng)造幻。
因為你只是不為所動但并沒有解決,除非你能夠看懂它的原理和意識結構,不然情緒它就可以積累能量,一次不行就一萬次,一萬次不行,就一億次你總有放松的時候,它的能量來自于情緒,所以覺的目的是破開它看清楚,從而讓它情緒體自解體,單說情緒不好理解,舉個例子:你會發(fā)現(xiàn)那些老實人瘋起來比知識分子更猛,壓抑太久了就會反彈爆炸。
覺的含義=知道并了解明白
作者感悟的解法:
此時你需要注意,要拆解小我的意識結構就需要從新的視角開始進行,你在拆解它的時候你要注意,此時你本身就不存在認同了,因為新的視角產生了觀察的隔離作用,從而抽離出來去解,小我給的影像具體是由那些因素組建出來的,實戰(zhàn)讓你在意識層進步,當下轉化自身的心障源頭,就算不能轉化也清楚自身漏在那里從而明心見性。
然后這一次小我影像自滅。(請注意,只是這個幻滅了,不是小我滅了,只是這一次滅了,不是所有的幻都會滅)很多時候我們無法長期保持的原因,就是以為這關過了從而降低了警惕又入幻了。
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這里面的應,是指應用辦法,解決它并明白它的過程,常應常靜乃是如此才明心見性,小我即來即解,從而不受影響,從而無漏,從而常靜。
觀=不參與意識認同(隔離作用) 覺=拆解小我幻像的意識結構(破幻明心) 正念或者轉念實際上是讓你暫時不收影響或者建立一個新的慣性來解決應發(fā)的漏洞源頭。
止念很容易的,只需要不認同它過一會就沒了,但是它還會來,所以觀是穩(wěn)定的基礎,解是覺察的基礎,覺察的深度取決于你意識認知的上限,而意識認知的上限決定了意識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