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V大崛起?賽那、嘉華靜態(tài)體驗
作者 —— 咖加用戶:Kingdo有kingdom
【前言】
8月底的成都車展上,起亞嘉華開啟預售、豐田賽那正式亮相,這倆美式Minivan人氣都不低,尤其是將于年底開售的國產賽那,大有挑戰(zhàn)別克GL8的架勢。

此外,現代庫斯途、改款奧德賽等車型的加入也讓MPV市場有了很多新的選擇,考慮到這其中一些車還未正式上市,后文將以靜態(tài)體驗對比為主,包含外觀設計、被動安全性、空間、使用便利性及配置、車型歷史等,本文時間跨度較大,導致字數失控,可以看圖選擇性閱讀。

涉及車型的尺寸和價格如下,撰文時國產賽那尚未公布正式售價,處于預售階段,預售價為32-42萬元,參考漢蘭達的預售價差,賽那可能為29-39萬元,此為個人猜測,實際上市價格以10月30日官方公布價格為準。

【設計】
總的來說,賽那嘉華的外觀設計都是SUV化的,好看與否見仁見智吧,這部分是本人個人解讀,可以直接跳轉至被動安全性部分。
位于上海金橋的上汽通用泛亞設計中心的歷代GL8設計基本沒什么爭議,接受度比較高。賽那和嘉華的外觀設計官方口徑均是出自其美國加州設計中心,甚至豐田Calty Design Research和起亞Kia Design Center America相距僅13公里。

15分鐘車程的兩家設計中心給出的新一代Minivan外觀設計都是SUV化的,也許是想要爭奪北美那些因為Minivan這樣“熊孩子運載器”太過無聊的印象轉而購買SUV的顧客。靈感來自日本新干線列車的賽那后輪附近有大量線條和凸起,避免了以往MPV那圓滾滾側面帶來的臃腫感,雖然前懸只加長了15毫米,但A柱后移還是有了更長的車頭。

嘉華A柱也后移了51毫米,非常SUV化的車頭我個人覺得有點路虎的味道,尤其是燈組部分。C柱大面積鍍鉻紋理的前傾裝飾條勾勒出了傳統(tǒng)比例的Greenhouse(大概就是一二排車窗區(qū)域到后軸垂直延長線為止),這也是許多美式中大/全尺寸SUV的常見造型。

關于設計這邊再多說兩句,現在一輛車的設計很多都是多位設計師作品進行競標,通過集團內部一輪又一輪的評審,不同方案交織融合,其中設計師還要與工程部門不斷就可行性協商修改,一個設計元素從平面的手繪素描到面世可能歷經5年多。比如下圖中奔馳上代C級(W205)外觀設計評審視頻出現的兩位亞洲面孔,就是制作中等比例油泥模型參與評審。

賽那是美國加州和密歇根兩個工作室共同完成的設計,嘉華同樣是美國加州和韓國南陽兩個工作室完成的設計,現代那個小一號的庫斯途則看起來像新ix35一樣是現代印度設計工作室和上海設計工作室共同完成的,其他幾款車限于篇幅就不過多展開了。

【被動安全性】
全新賽那在被動安全性方面進步巨大,可以說是一雪前恥,上代賽那在美國IIHS的主副駕小偏置碰撞測試中一直是Minivan品類里墊底的存在。這可能和豐田在國內塑造的安全形象不太相符,國內沿襲IIHS測試的是CIASI“中保研”,在進行多年摸底測試后,2018年才開始對外公開測試結果,此時正值豐田大量TNGA概念的車型進行換代,屬于趕得早不如趕得巧吧。
總之,與凱美瑞、漢蘭達等同樣基于TNGA-K平臺開發(fā)的全新賽那在IIHS測試成績表現都很好,國產車型理論上也不會有太大差異,但國內尚未實測。起亞嘉華美國IIHS測試成績同樣很好,美版嘉華為整車韓國進口,國產嘉華約60%的零部件為韓國進口,國內組裝,理論上也不會有啥問題,不過國內也未實測。
IIHS這種25%重疊的小偏置碰撞測試在中國道路環(huán)境的實際事故中占比也不大,喜歡“我全都要”的倒是可以做個參考。

至于說有些人在意賽那是“塑料尾門”,美版賽那確實是這樣的(如下圖),國產版本我尚未驗證,但應該同樣采用樹脂材料,這個東西基本不影響被動安全性,我上篇漢蘭達文章中也說過,我覺得沒有必要糾結這個。
根據CIDAS(中國交通事故深入研究)的公開數據顯示,國內造成乘用車乘員傷亡的事故形態(tài)中,正面碰撞占比約51%,側面事故占比約20%,尾部事故占比約11%,翻滾事故占比約17%。也就是說嚴重事故中追尾造成的乘員傷亡比例并不是很高,是否要為了這11%放棄奧德賽這種市區(qū)方便靈活但三排座椅頭頂住玻璃的車型,轉而去選擇更大更重的車,還是看個人需求吧。
美版賽那前機蓋是鋁制的,側滑門也是鋁制的,這個后期擦掛維修和傳統(tǒng)鋼制也會有些區(qū)別。賽那側滑門使用鋁材主要是為了避讓后輪拱上那復雜的造型設計,加長了上中下三根滑軌的鉸鏈,如果繼續(xù)使用鋼制側門,側門重量以及加長的鉸鏈可能導致側滑門機構故障率較高,故而采用鋁制側門減重。

兒童安全座椅方面,只有嘉華的第3排具有ISOFIX接口,全車共4個ISOFIX接口,二胎家庭可以放倒部分三排座椅,在第二排絕對放松的姿勢下同時照顧前后兩個孩子。而本次對比的賽那、GL8等其他車型僅第2排的兩個座椅有ISOFIX接口,全家出游可能面臨長輩坐第三排的尷尬問題,一定要第三排放置兒童安全座椅的話,可能需要仔細研究車主手冊規(guī)格和說明書正確安裝其他使用安全帶固定類型的兒童安全座椅。

臺灣省版本的賽那的第三排是有ISOFIX接口的,國產賽那貌似是全部取消了,而且因為法規(guī)問題,國產賽那沒有8人座的版本,第二排座椅也不能像奧德賽、庫斯途和嘉華一樣橫向移動,導致在第二排想要照顧旁邊的兒童距離較遠,略有不便。

主動安全部分,比如自動剎車什么的,國內沒有完全可信賴的機構測試并公開數據的,如果以美國IIHS的測試結果看的話,嘉華低配的系統(tǒng)和賽那的“TSS 2.5”系統(tǒng)性能接近。即使是高配嘉華那套系統(tǒng)的水平也只是輔助,駕駛員還是需要時刻注意環(huán)境,及時做出反應,不要過分相信。
【空間】
這方面其實大家都不會太差,畢竟MPV已經是犧牲很多東西只為空間的車型種類了,空間再做不好那真的有點丟人,所以就不挨個細說了,挑幾個特殊的出來說說。

第一排的儲物空間方面,賽那是絕對的冠軍,門板上多處儲物格,中控部分就有4個杯架,檔把下方還有一個掏空的巨大儲物格,放個靴子都沒啥問題,與此同時扶手箱位置空間也很大。嘉華中控部分是類似常規(guī)SUV的造型,儲物空間方面只能算中等水平。

至于說做工用料,賽那遠看起來還是有些高級感的,但靠近摸一摸敲一敲,嗯還是那個熟悉的豐田,不過賽那現在是個試裝車,量產車能改進多少我就不知道了,嘉華和GL8的質感相對要好很多。
第二排乘坐空間方面,嘉華高配這種二排帶腿托的座椅是可以左右移動的,在外側時我身高183cm會頂到頭發(fā),座椅向內橫移以后頭部空間才是正常水平,其他車就沒啥特別的了。

第二排儲物空間方面,嘉華小勝,中控下方帶有隔板的拉伸式儲物格容量5.5升,塞進去2個玲娜貝兒公仔沒啥問題,平時帶娃可以放些奶瓶、小玩具什么的,不過嘉華這算是犧牲了第一排儲物空間換來的一點優(yōu)勢。

第三排空間基本都比7座SUV好,沒有特別差的,即使是以我的身高也能有一個較為舒展的坐姿,不會成為憋屈的“N”字型壓縮餅干。說幾個特殊的,除了賽那,其他車型第三排杯架后方都有扶手,且部分車型是軟質材料包裹,長途出行第三排使用手機時能撐著扶手,賽那感覺胳膊無處安放。
賽那輪拱突出侵占了大量空間,第三排座椅的坐墊和靠背也因此削去一角,兩側乘客可能有些不適,而且三排側窗很小讓人感到壓抑。奧德賽則是受限于車身尺寸,第三排座椅靠背較短,個別身材較高的乘客可能會覺得肩部得不到承托,但空間、舒適性及通透感都還不錯。

后備箱空間方面,賽那嘉華這倆美式Minivan祖?zhèn)鞯娜拧霸「住笔占{方式帶來了超大的空間,以嘉華為例,在三排坐滿7人的情況下后備箱還有627升空間,與奧德賽只坐4人收起三排座椅時差不多。
而賽那嘉華收起第三排、將第二排前移時可以得到最大2900升的行李空間,可能很多人沒什么概念,國內售價130萬、車長5.66米的美式全尺寸SUV林肯領航員長軸版最大行李空間也就2947升。
國內基本沒人用的車頂行李架方面,賽那最大承重68kg,嘉華100kg。

【使用便利性及配置】
這部分信息可能比較碎,可以看圖跳過。第一排可說的不多,對于賽那嘉華這種5米×2米的大家伙如果想要360環(huán)影,嘉華29萬的配置即有,賽那需要上到頂配39萬才有,且豐田原廠這個環(huán)影分辨率和8萬塊還啥都要的國產買菜車差不多,比較懷舊,下面放張皇冠陸放頂配同款環(huán)影的圖,12.3寸中控屏幕上顯示的360環(huán)影還是8寸的,屏幕兩側有超大黑邊。

其他的,比如傳祺M8和賽那第一排遮陽板不能伸縮,有一段無法遮陽,實際使用中一些特殊情況會形同虛設,不過我個人覺得這都不是啥大問題。

作為MPV最重要的位置,第二排可說的就多了,先是座椅,本次對比的車型高配都提供了可躺倒的獨立座椅,且部分車型還有腿托。賽那國產版本找了國內供應商重新開發(fā)了有電動腿托第二排的座椅,填充物和乘坐感受都還不錯,就是試裝車做工確實挺糙的,正式量產版本可能有所改善。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我感覺國產賽那座椅相比之前試的美版加寬了,不過當時沒測量,這部分就過了。國產這倆新椅子中間加入了一個小桌板,質感比較差,不過附帶4個杯座,加上門板和腳下的4個杯座,賽那二排一共有8個杯架。國產賽那相比美版還多了絨質腳墊和發(fā)光踏板裝飾條以及二排天窗,想要提升豪華感。
嘉華的座椅填充物稍硬,不過大角度躺倒加上腿托升起和伸縮均為電動的座椅,整體乘坐感受也很好,具有一鍵躺倒/恢復功能,按住內側“HOLD”鍵0.5秒后放開,靠背和坐墊即可自動調整至躺倒狀態(tài),在此過程中座椅扶手也會隨之自動調節(jié),這些都是賽那全系沒有的??紤]到安全因素,二排座椅沒平移至中間位置,或者檢測到第三排有乘客系了安全帶時,這張座椅不會執(zhí)行一鍵放倒。
奧德賽的二排座椅在放倒以后,肩部靠背還能和上圖一樣再次調節(jié),豎起挺適合用手機的,不怕手機砸臉上。
庫斯途由于和SUV平臺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第二排座椅滑軌較短,座椅前后左右平移均為電動,這功能埃爾法也沒有,我印象中就大通G20有。第一排乘客還可以通過中控大屏直接操控放躺第二排座椅,我想了想有啥用,也許和后排乘客吵起來時有點用。
座椅加熱通風啥的各取所需就不說了,嘉華可以通過車頂的攝像頭直接在中控大屏上看到后排實時情況,支持放大操作,不需要在行駛中分散注意力轉頭去看,另外一個功能是“后排對話模式”,主駕說話時可通過麥克風拾音,在第三排的揚聲器播放出來,專治和家長鬧別扭上車就鉆第三排裝聽不見的小朋友。雖然這功能在北美不算新鮮,但國內基本就嘉華頂配專屬。
賽那頂配車頂有一塊11.6寸的屏,不僅可以投屏看動畫片、投屏KTV唱歌,選擇合適的車充為Switch供電還可以在車上連接屏幕玩。如上圖,高配賽那是4分區(qū)的空調,且后排空調控制面板位于中間。嘉華是3分區(qū)的空調,后排控制面板位于副駕側,如果后排左側乘客想要調節(jié)空調,只能通過車頂的按鍵喚醒語音助手進行語音控制,當然后排通過語音操控音樂、導航、車窗升降也是可以的。
車頂按鍵旁邊的三個孔是“后排乘客遺忘提醒”的超聲波傳感器,我上篇漢蘭達文章中也提到過,通過監(jiān)測遺忘鎖在車里兒童和寵物的動作,及時向周邊和車主手機發(fā)出警報,避免被鎖車內密閉高溫造成的慘劇。賽那的遺忘提醒功能是和安全帶提醒一樣那種僅檢測座椅壓力的,不過總比沒有好。
后排遮陽簾方面,嘉華后兩排一共4個遮陽簾,且和奧德賽的一樣做工不錯有包邊,覆蓋面積表現也很好。賽那國產版本全系砍掉了第三排遮陽簾,第二排的遮陽簾沒有包邊,長時間使用后可能破損,且覆蓋面積表現不佳,前后都有較大的留空。
上車便利性部分,奧德賽表現最好,有前傾且整體都很低的地臺,上車和普通轎車差不多,而傳祺M8則是地臺最高的那個。賽那和嘉華表現接近,賽那的把手向下延伸,方便兒童登車,但其側滑門導軌在車內突出的部分在成年人登車時容易頂到頭。賽那高配擁有腳踢感應開啟的側滑門,嘉華是全系標配身上裝著鑰匙門邊站立3秒自動開啟,兩種方式在旁人看起來都有點傻,不過在抱孩子或重物時很方便。
下車便利性方面,賽那和嘉華也是各有優(yōu)劣,賽那的優(yōu)勢是超長把手,劣勢則是座椅距離車外過遠,我183cm身高想要一步下車都有困難。兩車地臺相對都比較高,如果是4歲左右兒童,可能還是需要自己跳下車。
如下圖所示,全新賽那的第三排椅背材質也更換為整件的樹脂材質,從而使拉起座椅僅需9公斤的力,上代賽那椅背15個部件需要24公斤的力,實際體感上拉起賽那第三排座椅也確實比嘉華更輕松。這是豐田北美和巴斯夫共同研發(fā)的,質量降低了30%,還獲得了去年的Altair輕量化零部件冠軍獎。
關于車載充電口,貌似說啥的都有,什么“USB 2.0接口”、“PD 2.0接口”,讓人聽起來云里霧里的,一些車型自帶充電口還會出現邊充邊掉電的情況,加上前文提到的能在車上玩Switch,這里展開說下。
當年初中物理學過電功率等于電壓和電流的乘積,即P=UI,單位瓦特(W),給手機平板等設備充電時充電功率越高,則通常情況下充電時間越短。舉例來說,使用蘋果官方售價145元的“Apple 5W USB 電源適配器”,充電時便是5V電壓和1A的電流,即5W的功率為手機充電補能,從0充滿一部超大杯iPhone 13 Pro Max需要5個小時。如果使用相同售價的“Apple 12W USB 電源適配器”,則因為其支持“Apple 2.4A”協議,會以12W的功率充電,充電時間會縮短至2個半小時左右,這速度基本就是蘋果官網宣傳的“充電,超速了”(這不是iPhone最快的充電速度)。
由于各家手機可能使用不同的充電“協議”,類似手機是食客,插上充電線時會向充電頭這個餐館點菜來果腹,而食客個人喜好以及廚師技能共同決定了桌上的菜品。下面對后文測試儀器上可能用到的充電協議做一說明:
嘉華全車USB接口對iPhone用戶不太友好,只能以5W的功率充電,對于近年來的安卓用戶來說(華為、小米、OPPO、VIVO等),支持QC2.0協議的9V檔位,基本都能以12W左右的實際功率充電。在嘉華上使用iPhone和iPad玩點原神啥的重負載游戲,不想邊充電邊掉電的話,建議自行選購20W或以上功率的PD協議12V電源接口車載充電器,全車有3個12V電源,100元3個車充就能實現近年來蘋果全家桶的快充,甚至是最新的Macbook Pro 16也能以近100W的充電功率高速補能。
庫斯途比較特殊,全車USB接口支持“Apple 2.4A”協議,iPhone用戶基本不需要額外購買充電器,此外庫斯途第二排的右側接口還支持華為FCP協議,左側不支持,不過這協議比較老了,實際上全車USB接口為華為手機充電都會是12W左右功率,這對安卓用戶來說不能算“快充”了,畢竟現在很多不到兩千的手機都是65W功率,甚至120W的。
賽那現在還是試裝車,且靜態(tài)體驗時并未通電,支持情況未知。美版賽那的后兩排是有120V 1500W的交流插座的,可以接上電吹風或PS5、Xbox等,國產版本插座只有頂配第二排有一個,且功率只有十分之一150W,是帶不動PS這種游戲機的,但手機充電頭可以直接使用。想在車上投屏玩Switch的話,搜索“PD 車充”購買第三方的12V車載充電器,注意產品規(guī)格參數里的“輸出”項“15V 3A”這個檔位,有這個檔位的基本都能實現,看不懂的話,大多數輸出功率大于等于45W的第三方車充都可以。
【車型歷史】
賽那和嘉華都是美式Minivan,顧名思義,迷你版的VAN,而VAN這種車按照國內的認知是類似五菱宏光、依維柯那種商用拉貨屬性較強的車輛。Minivan在北美因為其前置前驅布局最大化空間和實用性的理念,無論是搬家、拉一車孩子都是較為典型的使用場景。
Minivan在北美市場曾經十分暢銷,2000年左右達到頂峰,當時整個市場上有20多種Minivan車型可選,但隨著被打上“無聊”、“青春結束車型”等標簽以及大量SUV車型的出現,此后整個Minivan市場逐年萎縮,甚至1984年開創(chuàng)了Minivan車型的道奇Caravan也于去年停產退市?!端俣扰c激情7》中保羅·沃克照顧家庭開著克萊斯勒大捷龍登場便不斷被調侃,由此也能看出北美部分消費者對這類車型甚至有些“惡心”的印象。
時至今日,北美市場的Minivan只剩下4款了,分別是繼承Minivan開創(chuàng)者衣缽的克萊斯勒大捷龍、連續(xù)5年銷量下滑后今年換代終于再次超越大捷龍的豐田賽那、有著不錯聲浪3.5 V6發(fā)動機的美版本田奧德賽,以及曾用名Sedona現在全球統(tǒng)一叫Carnival的起亞嘉華。
豐田賽那的歷史要從豐田Previa說起,1990年豐田為了從迅速擴張的Minivan市場分一杯羹,推出了日本進口蛋型設計的Previa車型(普瑞維亞,國內民間也有稱之為大霸王、子彈頭),但中置發(fā)動機后輪驅動的結構導致的高地板以及彼時的“日本車”身份等,導致其并未在美國市場獲得成功,伴隨著1996年IIHS較差的碰撞測試成績黯然退市。

豐田當然不愿放棄Minivan市場,普瑞維亞遇冷后,立即開發(fā)了市場主流的前置發(fā)動機前輪驅動全新車型,也就是1997年面世的第一代Sienna(賽那),同時改為美國本土生產,Sienna這個名字源自意大利托斯卡納地區(qū)的Siena市,意大利語讀音接近“謝娜”。
此后豐田謝娜憑借不錯的可靠性,市場表現跟上了美國本土品牌車型,第二代第三代車型逐步變成了“在美國設計、在美國研發(fā)、在美國制造”的“All American”車型,有點“北美特供車”的意思,大概相當于國內的豐田亞洲獅、大眾速騰這種?,F在全新的第四代賽那是美國加州紐波特海灘設計,底特律旁的安娜堡研發(fā),印第安納州工廠生產,在美國上市時豐田也反復強調這個“美國車”屬性,這也是其優(yōu)勢之一。
賽那在美國的市場表現雖然不像RAV4和凱美瑞一樣大殺四方,但也逐漸成為了Minivan市場的三強。國產賽那將會在廣汽豐田和一汽豐田兩家投產,在明年一汽豐田版賽那上市前,廣豐賽那的價格可能會不太友好。

比起豐田賽那,起亞嘉華進入國內市場要早很多,一共4代嘉華都在國內官方銷售過,第一代嘉華于1998年推出,2004年東風悅達起亞正式國產銷售嘉華,當時競爭對手正是同樣剛剛引進的別克GL8,不過前三代嘉華在國內市場都是不溫不火,存在感極低。至今4代嘉華都是韓國進口美國銷售,市場表現也是同樣,“千年老四”。但是在韓國本土市場,嘉華的地位非常高,銷量甚至和國內的GL8差不多,政、商、明星、家族旅行等領域全面開花。
許多現代起亞車型使用美國地名作為車輛名稱,比如近年熱銷、消費者報告打出97分超高分的起亞Telluride中型SUV,Telluride也是個擁有知名懸崖越野小道Black Bear Pass的科羅拉多州小鎮(zhèn)。
前三代嘉華在美國都叫做Sedona,是美國亞利桑那州一個以紅色巖壁景觀為特色的旅游小鎮(zhèn)。全新第四代嘉華不知道為何打破傳統(tǒng),全球統(tǒng)一使用Carnival這個名稱了,類似狂歡節(jié)的意思,不過“carn”這個詞根總讓我想起些興奮的事情。
【寫在最后】
僅看賽那和嘉華,如果國產塞納和漢蘭達的動力總成表現差不多的話,那么賽那比較適合只在城市內開,深踩油門發(fā)動機介入高轉速時,噪音震動表現確實不太理想。尤其是中低配置車型可能進一步減少了隔音材料,本人看到的XLE中配車型備胎罩內就沒有頂配鉑金版的隔音棉,不過這兩輛賽那都是試裝車,一切以正式銷售車輛為準。
嘉華更適合長途旅行和不需要等人的機場接送場景,不只是因為隔音表現較好,國產嘉華為了滿足國6排放標準,2.0T發(fā)動機是有GPF(汽油顆粒捕捉器)的,在4s那種短程試駕環(huán)境下試駕車已經亮起了GPF燈,如果只天天市區(qū)短途開,可能會遇到這類GPF堵塞問題。

也許嘉華很多方面都比賽那更加符合國內市場需求,但品牌和渠道層面的劣勢,未來嘉華的命運也許和當年的起亞佳樂一樣。正如賽那嘉華的廣告中呈現的,選購這類車型的個人用戶應該是找尋生活的幸福,希望大家都能買到那輛自己喜歡的車,為自己為家庭找到新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