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帝三次北伐,為何全部失敗,還讓北魏飲馬長江?
宋文帝劉義隆是南朝宋的第三位皇帝,在位時期勵精圖治,使得劉宋王朝經(jīng)濟繁榮、政治穩(wěn)定,被稱為“元嘉之治”。在這種情況下,宋文帝先后發(fā)動了三場北伐戰(zhàn)爭,想要收復黃河流域地區(qū)。結果,宋文帝的北伐非但沒有成功,還讓北魏的騎兵打到了長江北岸,搞得宋文帝惶恐不安。那么,宋文帝的北伐為何會失敗呢?

一、三場北伐
元嘉七年(430年),宋文帝派到彥之率軍北伐。四月,到彥之出兵,于七月抵達須昌,然后沿著黃河西進。北魏在黃河流域的兵力不多,主動撤出,因此劉宋軍隊很快就占領了碻磝、滑臺、虎牢、金墉等地,前鋒直抵潼關。同年十月,北魏大軍發(fā)起了反攻,迅速占領洛陽等地,宋文帝派檀道濟馳援,但依然無法改變戰(zhàn)敗的結局。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在被王玄謨忽悠后,宋文帝居然有了“封狼居胥之意”,于是發(fā)動了第二次北伐,投入了20多萬大軍,兵分三路。交戰(zhàn)之初,劉宋三路大軍都取得了一些勝利。可是隨著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發(fā)起反攻,劉宋的軍隊開始潰敗。拓跋燾趁機反攻,一直打到長江北岸。元嘉二十九年(452年),宋文帝發(fā)起第三次北伐,依然損兵折將,未能取勝。

二、沒有良將
宋文帝的父親宋武帝劉裕是一位驍勇善戰(zhàn)的帝王,手下更是名將如云??墒堑搅怂挝牡蹠r期,他面臨著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就是手中沒有良將可用。在第二次北伐時,他重用的大將王玄謨只不過是個夸夸其談的人,根本不會打仗?;_之戰(zhàn),正是由于王玄謨臨陣脫逃,才導致全軍的潰敗。第一次北伐的主將到彥之也毫無軍事才能,臨陣指揮問題很多。
另外,宋文帝還誅殺了不少良將!比如說北府軍名將檀道濟,他跟隨劉裕作戰(zhàn),屢建戰(zhàn)功,很有軍事才能??墒撬挝牡蹍s并不信任檀道濟,不肯委以重任,甚至產(chǎn)生猜忌。436年,檀道濟被宋文帝殺害。后來,北魏大軍打到長江,宋文帝后悔地說道:“如果檀道濟還在,怎么會到這個地步!”另外還有一位叫裴方明的將領,也被宋文帝處死。

三、遙控指揮
劉宋雖然軍隊人數(shù)不少,但是缺少戰(zhàn)馬,所以很難在平原與北魏騎兵作戰(zhàn)。在這種情況下,將領的臨陣指揮就顯得非常重要,可是宋文帝卻喜歡“遙控指揮”前線的作戰(zhàn)。根據(jù)史書的記載,宋文帝“授將遣帥,乖分閫之命,才謝光武,而遙制兵略,至于攻日戰(zhàn)時,莫不仰聽成旨”。也就是前線將領連攻城、作戰(zhàn)的時間,都要向遠在建康的宋文帝請示。
比如在元嘉二十九年,宋文帝就派自己的親信徐愛率領五百人,跟隨北伐大軍行動,他的任務就是“銜中旨,臨時宣示”。也就是說,宋文帝不僅在出兵時“懸授兵略”,還派出自己的親信,率領一部分人,監(jiān)督前線將領,隨時宣讀皇帝的旨意。這樣搞得前線將領束手束腳,即使有才能,也無法發(fā)揮作用。宋文帝在這一點上,頗似后來的宋太宗趙光義!
參考資料:1.《宋書》;2.《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