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這些絕美桃紋瓷器你知道多少?最喜歡哪一件?
在我國古代瓷器中,植物圖案源遠流長,種類繁多,而植物圖案中的桃紋在植物圖案中又占有一定比例。
而桃紋瓷器食始于宋代開始,到元代,隨著景德鎮(zhèn)窯青花瓷燒制工藝的成熟,有青花雙桃大盤、釉里紅桃紋大盤,內(nèi)飾裝飾花果紋,包括桃、石榴、荔枝等。
清乾隆 景德鎮(zhèn)窯仿汝釉桃式洗
上海博物館藏
明清兩代,桃紋成為裝飾的主要題材,以桃為造型的器具頗為常見,如桃式洗、桃形壺等,質(zhì)地則遍及金、玉、瓷、木、漆、牙角等多種類型,更出現(xiàn)了具有大量吉祥寓意的裝飾紋樣。
雍正官窯粉彩瓷器上所繪蟠桃多繪八只桃實,而乾隆時則多繪九只桃實,因此有“雍八乾九”之說。
清雍正 粉彩蟠桃紋天球瓶
高50.6cm,口徑11.9cm,足徑17.7cm
故宮博物院藏
明清時期是吉祥紋樣的高峰期和成熟期,“吉祥”幾乎成為裝飾的唯一主題。桃作為長壽的象征,使得它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紋樣。桃紋在我國古代人們的心中,不論是帝王將相、還是黎民百姓,都認為是寓意長壽的吉祥圖案。
清乾隆 白套紅玻璃桃蝠紋瓶
高14cm,口徑6.2cm
故宮博物院藏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