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渴望成為你認同的朋友,而不是特定環(huán)境下關系鏈的稱呼
我以好朋友來稱呼她,她應該不會介意吧!畢竟我只有這一個可以稱得上朋友的熟人。
小時候,只要認識了,她們就是我的朋友,也非常在乎我是不是你的朋友?好朋友就要一起分享辣條、一起玩耍、一起抄作業(yè)?。?/p>
可是長大后,我發(fā)現(xiàn)找朋友好難,我們與熟人之間不再只有一個朋友的稱呼,還有同學、同事、認識的人等等。
和所謂的朋友手挽手一起逛街,突然這位朋友遇到了一個她的熟人,她們在寒暄打招呼之后,她給我的介紹是這樣的“這是我的一個同學”,她將我們之間的關系劃分的很清楚,那個人是她的朋友,而我只是她的同學。
但是這個同學的關系,又恰好比其他的同學關系近了一點。
畢業(yè)后的多年,盡管我們之間一直保持著聯(lián)系,卻依舊不是朋友,而是老同學。
其實我早就默默地將對方劃分為我的閨蜜,盡心維護著這一段友誼而不是同窗之情。
但是我始終沒有勇氣,甚至做不到將自己在對方心里的排名提升一些,我渴望成為你的朋友,而不是由于一個組織環(huán)境下而被迫產(chǎn)生的關系鏈稱呼。

后來她不斷結交著新朋友,也可以不由自主的將新同事稱為朋友,正是由于她不假思索的脫口而出,我才意識到自己失去了將她作為真朋友的底氣,就如同她給我的備注還是同學這樣的標簽,而我的聊天置頂卻始終是她的位置。
隨著異地工作,人生圈子的漸漸分離,我們之間從無話不談變?yōu)榱藷o話可說,她尋求幫助的時候,只需給她的朋友們打一個電話就解決了,而我翻遍手機通訊錄,都找不到一個合適的人選來分享喜悅。

有時候友誼就是這樣,一個膽戰(zhàn)心驚的維護,一個毫不在意的結交新友。
有一天,我們會從彼此的通訊錄中沉落下去,最初的標簽也成為最終的結局,可能有一天看到對方發(fā)布的動態(tài),也會失去點贊的固定模式。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