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結局能毀掉一部作品,但毀掉AZ的不是結局

評價一部作品,視野不能局限于劇情;
評價一段劇情,視野不能局限于情節(jié)。

Waaaghning:
*評分只針對第一季
**本復盤主要基于印象,可能有記錯的地方
***雙季劇透警告!

本文其實還是要說第一季的,但如果你看懂了第二季的問題所在,自然就明白第一季好在哪了。
很多人判定AZ“爛尾”的依據(jù),是第二季最后的BE:要么因女主主動被截胡而憤慨,要么覺得女主的搞法火星陣營吃棗藥丸。相應的,也會有人覺得政治聯(lián)姻很現(xiàn)實,雖然大家都不開心但這結局沒毛病——很多時候你看到關于AZ的爭議都是這兩撥人在互致問候。
但是,收場是不是悲劇對于一部作品的品質(zhì)真的很重要嗎?如果把AZ拆解為兩個單獨的作品橫向比較,你可能會注意到,論BE,第一季遠比第二季更“bad”——第二季的結局只是幾個主角都不開心,而第一的結尾看起來就是個兩死一瘋的希臘悲劇。如果不是明知第二季已經(jīng)定檔,這個作品直接完結也沒什么不妥。但為什么第一季風評很好,為什么相關討論中幾乎看不見第一季BE這個問題?
一個邏輯上顯而易見、但直覺上莫名其妙的結論:二者差距根本就不在劇情?!
人們總是默認劇情是一個單一的維度,或者劇情和演出各管各的。但其實劇情和演出其實是有交集的,那就是對劇情演繹、呈現(xiàn)的方式,或者說,“表達”。而且正是這個把情節(jié)編譯為實際演出的過程,讓“動態(tài)”的影視動畫游戲相比“靜態(tài)”的文學和美術有了鮮明的特色。
而AZ第二季與第一季的最大差距,就出在這個過程上。
在第一季的最后攤牌之前,學霸的固執(zhí)、男二的癡情和恥辱感、公主的圣母心,都在自核爆開始的一系列展開中從不同角度有了充分的刻畫。如果有更充足的時間,作為觀眾不難意識到學霸肯定會藐視男二的警告,公主肯定會圣母到底,男二肯定會歇斯底里。盡管對于很多人來說這個結局有點突然,而且非常負面,但當你試圖理順之前的情節(jié),線索其實很清晰,悲劇要素突然但不突兀。這時作品就體現(xiàn)出一個優(yōu)秀的悲劇應有的素質(zhì)。
反觀第二季,在公主自愿被截胡之前,黃毛(好像是叫庫朗凱因來著?)的戲份幾乎是完全空白的,我能想起來的有他的鏡頭只有他開著飛船進了基地——沒別的了。
政治聯(lián)姻說得通嗎?說得通;無論學霸還是小天使跟公主都不會有好結果,這其實也說得通。但這些“通”都是需要我們額外套用現(xiàn)實中的常理來腦補才能意識到的,而不是從動畫的表現(xiàn)中感知到。實際動畫是什么樣的?前一集學霸的義眼還在代他向公主表白,后一集公主就毫不猶豫地去蹭黃毛的勢力了,而且特別干脆的一句話帶過,黃毛也特別干脆的一口答應——黃毛的勢力在哪些領域?有多強?此時公主對學霸怎么想?對男二怎么想?對黃毛這個人又怎么想?黃毛又是怎樣看待這場政治聯(lián)姻的?他跟公主有什么情節(jié)?他對公主怎么想?他對時局怎么看?
都沒說。
公主設定是帝國長公主,實際結局卻潦草得像個被隨手安個封號扔出去和親的路人宗室女。
第一季相比第二季好就好在它是個完整的悲劇,而第二季起碼還需要兩集左右才能把殘缺的背景補全到不影響理解的程度,把該展開的戲劇沖突充分展開。如果是個HE殘缺一點有時也能蒙混過關,但制作方卻有著和實際資源不相稱的心氣。這就像個缺了一塊的盤子,現(xiàn)在只能裝皆大歡喜HE或邪不壓正NE這樣的小魚,但制作方非要給顧客上冰冷現(xiàn)實BE這樣的大魚。大魚裝不下,他們就把魚剁成魚段,閉眼隨手從中揀了幾塊把盤子填滿就上菜了。
老虛在這種機械降神式悲劇方面是有前科的,比較典型的就是《Phantom》的動畫版。但近年來老虛在一些作品中明顯在盡量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無論是翠星、魔圓以及劇場版《叛逆的物語》還是“虛斯拉”,負面情節(jié)的出現(xiàn)都做到了“突然而不突兀”。短暫的震撼過后,觀眾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情節(jié)其實都有著清晰的脈絡。而AZ第二季實際劇本的結尾部分,在這方面別說跟前述幾個年代較近的比,就算跟《Phantom》動畫版也差得很遠。

不把呈現(xiàn)方式的水準視為作品水準的一部分、單純看狹義的劇情,有時會得出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結論。
比如對于《罪惡王冠》,很多人覺得它爛尾,理由是祈妹死了。其實楪祈的結局遠不是這番最影響觀感的地方。中期節(jié)奏拖沓且不說,涯哥的無端黑化和無端洗白、沒頭沒尾的daath都是相比祈妹結局更大的劇情不和諧因素。因為楪祈的結局之前其實已經(jīng)進行了非常充分的鋪墊,頂多算是突然,另外那倆是突兀。
評價劇情只看情節(jié),往上一層就是評價作品只看劇情。同樣是網(wǎng)管,其在分鏡等方面的高水準帶來的良好體驗,被很多人在做評價時作為“雜波”濾掉了。劇情以外的部分,真不是作畫崩不崩、人設討喜不討喜、音樂好聽不好聽那么簡單。AZ第二季作為作品的悲劇之處也在于,它在很多地方的素質(zhì)都非常出眾,甚至劇情的情節(jié)本身也說得過去,但卻栽在了劇情的呈現(xiàn)上。
不過這方面我心理陰影最深的,還是某核的編輯Nxxxa,在愛死機最火的那段時期,他在電臺節(jié)目中表示覺得《Zima Blue》不好的理由就是“原作比動畫劇情深刻多了”——至于動畫各方面的素質(zhì)、尤其是制作方對現(xiàn)代藝術的理解與運用,他都看不到,或者根本不當回事。

“巧合”的是,現(xiàn)代藝術的一大特征,正是對“表達”本身——
尤其是創(chuàng)作者意志的表達——有了更深層的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