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萬輛,是王傳福對技術堅定的結果,更是夢想的起點
這兩天朋友圈被比亞迪刷屏了,第5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這是比亞迪的里程碑時刻,更是中國汽車的歷史時刻。20年的堅持,換來了如今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領導者,連續(xù)10年銷量穩(wěn)居全國第一,成為首個達成500萬輛這一里程碑的中國品牌,成為中國乘用車市場、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的“雙料冠軍”。

抉擇與堅持
能取得現在的成績,與比亞迪的創(chuàng)始人王傳福自始至終的堅持密不可分。1993年還在國企任總經理的王傳福就發(fā)現國內在電池獨立知識產權方面存在很大的技術缺口,毅然決定辭職創(chuàng)業(yè),填補了國內二次充電電池的技術空白,甚至一度超越全球電池巨頭三洋、索尼,成為摩托羅拉、諾基亞第一個中國鋰離子電池供應商。

而在電池業(yè)務取得不錯的成績下,比亞迪2003年宣布收購秦川汽車踏入車圈,也是這一重大決定,才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新能源領導者比亞迪汽車。初入汽車圈的比亞迪并不被看好,股價下跌、油車占勢,新能源根本就不被大眾所接受,王傳福回顧20年的造車歷程,就如歌曲《海闊天空》中所描述的一般,一路充滿荊棘與嘲笑。

在面對“一個造電池的,怎么敢做汽車”的質疑,王傳福堅信新能源的趨勢是不可逆的,堅信技術研發(fā)是科技自強自立的新長征,在技術研發(fā)方面,王傳??偨Y了三個關鍵詞:早投入、敢投入、咬牙投入。2002年就開始新能源技術的研發(fā),累計研發(fā)總投入超千億,截至目前,比亞迪擁有11個研究院,超9萬研發(fā)人員,研發(fā)總投入超千億,現在平均每個工作日遞交19項專利申請,獲得15項專利授權。

回顧技術創(chuàng)新之路,王傳福道“在最近的12年,比亞迪有11年研發(fā)投入超過凈利潤”,這樣的“賭博”式的數十載堅持不斷地投入和研發(fā),使得比亞迪也在新能源技術上實現了重大突破,做到了行業(yè)領先水平,刀片電池證明磷酸鐵鋰路線可行且高安全,并且不會在原材料方面被卡脖子;第四代DM混動技術將比亞迪從命懸一線救了回來,徹底打開新能源市場大門;e平臺3.0、CTB技術、易四方、云輦等顛覆性技術將助力比亞迪在更進一步,更加自信穩(wěn)健的走向世界舞臺。

夢想與情懷
從踏入新能源這條賽道開始,無論是面對多少冷言與嘲笑,都在堅持負重前行,比亞迪要向外界證明“比亞迪可以,新能源可以,中國汽車可以”,其實不單單是汽車產業(yè),比亞迪在其他行業(yè)亦是如此,如電子、軌道交通等等,創(chuàng)始人王傳福一直堅持的理念就是做屬于中國自己的技術,為解決社會需要而努力奮斗,2020年疫情期間,比亞迪改生產車間,自主制造口罩生產線,跨界援產口罩和熔噴布,為阻擊疫情做出巨大貢獻。

活動上,王傳福談的更多的中國汽車,比亞迪的發(fā)展歷程是中國汽車發(fā)展的一個縮影,技術被卡脖子,產品不被認可,服務不被認可,而如今中國汽車迎來了彎道超車的機會,隨著新能源時代的到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yè)不再被“卡脖子”,中國新能源汽車專利公開量占全球的70%,全球有超63%的動力電池由中國供應,中國已掌握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和完備的產業(yè)鏈,成為名副其實的新能源汽車強國。

活動現場,比亞迪將十幾個國產品牌代表車型放在場館外集中展覽,會場內屏幕上的幾個大字“在一起 才是中國汽車”,相信這讓現場和線下的觀眾熱血沸騰,無論是什么行業(yè),我們中國都需要自己的世界級品牌。

王傳福呼吁國內汽車攜手前行,一起共同面對未來,為實現“14億中國人在情感上需要自己的世界級汽車品牌”這個目標而努力奮斗,這也是企業(yè)家們應肩負的責任和使命,為消費者造好產品,讓中國汽車閃耀于世界。

在這場汽車產業(yè)百年變局之中,比亞迪憑借前瞻的視野、精準的戰(zhàn)略、持續(xù)的技術創(chuàng)新,不斷挑戰(zhàn)不可能,不斷創(chuàng)造歷史。作為創(chuàng)始人,王傳福以夢為引,肩負壓力與責任,堅持“技術為王”,打造屬于比亞迪的“技術魚池”,解決中國汽車被技術卡脖子問題,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向更高層次邁進,讓世界見證中國品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