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附地黃丸、金匱腎氣丸和附子理中丸,哪個補陽效果好
桂附地黃丸、金匱腎氣丸和附子理中丸,哪個補陽效果好。大家好,我是崔醫(yī)生,你是不是經(jīng)常感覺怕冷、衣服總是比別人穿的厚,一到冬天手腳冰涼,總也暖不熱被窩?這一般是陽虛導致的,那有的人說了,崔醫(yī)生,我也知道自己是陽虛,但是那么多補陽的藥,我應該選哪個呢?

首先比較常用補陽藥啊,是桂附地黃丸,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溫補腎陽,方中一共八味藥物,附子、肉桂溫陽補火;地黃補腎精,山茱萸、山藥補肝脾之精,這里重用了補陰的藥物,其實是“陰中求陽”的寓意,因為陰陽是可以相互轉(zhuǎn)化的;澤瀉、茯苓利水滲濕,牡丹皮活血散瘀;可以使補益的同時又不壅滯。那如果你平時怕冷,同時呢,腰腿、膝蓋有明顯的酸冷疼痛,小便顏色淺、總感覺尿不盡、或者是夜尿增多;出現(xiàn)耳鳴或聽力下降;這些都是腎陽不足的表現(xiàn),可以參考一個桂附地黃丸來溫補腎陽。

那還有一個中成藥,叫金匱腎氣丸,很多人認為金匱腎氣丸就是桂附地黃丸,但是你仔細看,這兩種中成藥的配方還是有細微差距的,金匱腎氣丸中用的是桂枝,而桂附地黃丸中用的是肉桂,也就是這一點微小的差距,導致了桂附地黃丸以溫補腎陽為主要功效,而金匱腎氣丸則有通陽化氣的作用。為什么呢,肉桂溫里,可以溫陽,而桂枝走表,可以通陽。桂枝與附子配合,既補腎陽,又能助氣化;配澤瀉、茯苓配可以溫化痰飲;配牡丹皮可以通血分;所以呢,金匱腎氣丸的主要作用是補腎助陽,化氣行水,針對腎陽虛,同時有水濕的情況,在桂附地黃丸的基礎(chǔ)上,有水濕癥狀的,比如總是有痰,痰白清稀的,顏面部浮腫、小便不暢啊,這時候就參考一個金匱腎氣丸。

最后看一下附子理中丸,主要功效是溫陽祛寒,益氣健脾,脾胃是人體氣機升降的樞紐,如果比人身體比作暖氣管道,脾胃就好像是閥門一樣,所以脾陽虛也會導致怕冷;附子理中丸是在理中丸的基礎(chǔ)上加了炮附子組成,方中干姜溫中祛寒,黨參補氣健脾,干姜和黨參配合既祛寒,又補虛。白術(shù)能健脾燥濕,跟黨參配合能健脾,又能燥濕。炙甘草既能補氣,又能調(diào)和藥性。加了一味附子,補火助陽,可以同時溫補脾腎。那如果你平時怕冷,同時呢,總是覺得肚子疼、肚子涼,暖一暖,揉一揉會好一些,感覺肚子里滿滿的不想吃飯,偶爾會有腹瀉或者嘔吐,舌頭伸出來一看呢,舌質(zhì)是淡的,舌苔是白的,這種情況下就適合參考附子理中丸。

桂附地黃丸、金匱腎氣丸和附子理中丸,如何選擇,你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