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深度|| 慣性定律,人生成就高度的永恒密碼

我是省流君,看視頻也許需要半小時,但讀文字只需十分鐘。希望大家能花更少的時間,去獲取更多的知識。
以下是該視頻的文字版全記錄:
為什么你總是相信彎道才能超車?為什么你總是相信人生有辟邪劍法般練了就能迅速開掛的秘籍?為什么你在努力與奮斗的過程中會那么的焦慮?無論是后來者想扳倒老大,還是底層人想成為人上人,都有需要遵守的客觀規(guī)律。從革命說起,想革命成功,有一個著名的金句,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從陳勝吳廣開始,任何時代最開始挑戰(zhàn)國家機器的,都避免不了滅亡的結(jié)局。為什么不用搞多么復雜的論證?從祖宗告訴我們的簡單生活到底來講這個問題,老祖宗們通過觀察天體運行的規(guī)律,在一年中設定了 24 個節(jié)氣來指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每年的冬至這天,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太陽光對于北半球最傾斜,太陽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這一天也是從太陽獲得能量最少的一天。這一天過后,白天開始變長,能量獲得開始越來越多。但有意思的是,別看冬至是至暗時刻,冬至后面的小寒大寒才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同樣,夏至也是如此。夏至這天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但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卻出現(xiàn)在夏至后的小暑到楚暑之間。為什么?因為即便過了冬至開始好轉(zhuǎn),但每天接受的太陽熱量和散掉的熱量相比,依然是入不敷出的,因此溫度還是會下降,直到吸收和耗散達到平衡。夏至也是如此。
牛頓同志和大江這種現(xiàn)象定義為慣性,是物質(zhì)固有的屬性,它存在于每一個物體當中,大小與該物體的質(zhì)量成正比,并盡量使其保有現(xiàn)有的狀態(tài),不論靜止狀態(tài)還是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對于我們的生活慣性,最關(guān)鍵的兩點在于,第一,萬事萬物都有慣性,不存在例外。第二,慣性和質(zhì)量成正比。牛頓同志用物理學公式給我們解釋了一個玄之又玄的現(xiàn)象,任何一種趨勢要改變圓心的狀態(tài)都不可能立竿見影,其效果總是滯后的,越大的趨勢越是如此。任何一個人、組織、國家,從做出努力進行改革到走向蒸蒸日上的過程,無一例外都會是上面這幅圖。即便你最開始做的是正確的選擇,你已經(jīng)開始走出冬至,但你仍然會深陷小寒大寒的泥潭一段時間,這個時候千萬別泄氣,前面的努力沒有白費,大量的熱量已經(jīng)開始帶走嚴寒,看不到立竿見影的變化,只不過是因為慣性的原因。如果繼續(xù)堅持正確的方向,等過了臨界點時,就守得云開見月明了。
之所以高入強廣,脊梁緩稱王,因為你需要前面大量的炮灰去阻擋,就有勢力的慣性,等整個大環(huán)境的勢能積累,幫你走過嚴寒的臨界點。所有跳蚤的都成為了阻攔國家機器慣性的炮灰。第一個舉起官僚反擊的大隋,第二家庭的楊玄感,你說呢?幫著大隋鎮(zhèn)壓了好幾輪叛亂,還乖寶寶拈著的李淵,你說呢?再往深點說,這個道理僅僅局限于革命這件事嗎?慣性這大哥屬于地球不爆炸,我們不放假。任何一個國家和經(jīng)濟體,當改革或者騰飛之前,都會有一段至暗時刻。任何改變或新的科技與手段,無論好壞,最開始都不會產(chǎn)生什么好的結(jié)果,因為原有的平衡會被打破,舊有的利益鏈條會反撲,不僅不會繁榮,甚至會出現(xiàn)衰退。這個時候,反對你的聲音會搖旗吶喊,大部分國家和經(jīng)濟體會掉頭轉(zhuǎn)舵,退了回去,永遠沒有越過龍門。
任何一個人從失敗走向成功也是如此。當你換新的人生算法,新的學習方法,更新技能動作,最開始都會不適應,工作會覺得不順手,學習會覺得吃力,競技成績會下降,技能會出現(xiàn)失常。這個時候很多人會根據(jù)實時的反應,草率的給出結(jié)論,覺得走錯了路,然后在一次又一次左右搖擺中蹉跎一生,一世無成。
綜上所述,無論是顛覆者超車,還是組織機構(gòu)改革,還是人本身爬坡過海的成長階段,永遠不要相信立竿見影,這是物理學大廈的基石定律框死了的。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太多人相信立竿見影,太多人在剛看到風口就要跳進去,總是擔心晚了就沒了,總是交易這風口沒把自己刮起來。其實,單純以牛頓同志的思路推演一下,如果真的是風口,那這個風口的勢能就會很大,慣性就會很大,在慣性定律的加持下,會持續(xù)很長時間。
比如說今天的中國,整個國家的騰飛規(guī)模已經(jīng)起來了,已經(jīng)遠遠地走出了臨界點,哪怕現(xiàn)在瞬間熄火了,慣性也會推著他走很遠。往歷史中看,華夏的國運強悍開疆,盛唐氣象,那都是在開啟國運后飛奔了一個世紀。西域的奠定和高高籬的消滅,那都是在李志民死了以后的幾十年,都是在午后開始禍國給國家剎車的時候。吳偉治亂了 20 多年,中間出現(xiàn)了那么多磕磕絆絆,但慣性依舊,讓盛唐勢不可擋的又走了 40 多年。
如果真的是風口,那會是很久,早一點進,晚一點進,有什么差別嗎?你要做的是做好準備,在風口中待得足夠久。你要做的是追求一個長期發(fā)展且能有復利效應的機會。你要做的是在一個風口領域深耕 10 年、 20 年,從而拿走頭部的利潤。因此,早一點晚一點的意義不大,方向和思考的意義很大,如果不是風口,那晚1點進也沒失去什么,看準了,看準后進去往死里干。別看了個大概,著急忙慌進去以后有瞻前顧后的哆哆嗦嗦。
有人會問,馬云同志說過,先是看不起,然后看不懂,然后來不及,然后跟不上。馬老師教導過我們,看到機會后不沖進去就完了。你夢想馬云不攔著。但首先有幾個,馬云之所以看得懂且看得起,是他從美國回來后看到那邊已經(jīng)成熟且蒸蒸日上后,得出互聯(lián)網(wǎng)注定牛逼的結(jié)論的。而且他得出判斷的要素中有個不起眼的環(huán)節(jié),他爹是浙江曲協(xié)主席的副廳級干部,你看到的他都是往來接白丁,但他談笑有鴻儒這事大概率不愛跟別人念叨。況且就算強如馬云, 95 年就投身他看得準的方向了,也是直到 99 年他才稍微喘了口氣。不是每個人都能活過那等大事的。 4 年的。你如果有機會采訪他,多問他 95- 99 年的故事,別問夢想和戰(zhàn)略,那對你都沒有用。問他咋活下來的,問每筆現(xiàn)金流的單子。如果你沒有把握他的特殊性,那就別 95 年殺進去。東哥 04 年才把京東搬到了網(wǎng)上,張一鳴 12 年才成立了字節(jié)跳動,黃征 16 年才推起來的拼多多。事實證明,這幫后來者們也沒錯過啥。
一個人的成就等于成功率乘以事業(yè)量級,乘以效率,乘以時間長度,乘以時代的機遇。你能控制在手里的是成功率和效率。像事業(yè)量級、時間長度,時代的機遇,是你看準的那個風口,慣性定律告訴我們,大石頭會很久,這個時間長度會給你事業(yè)量級和時代的機遇。你要站得久,想要打小鬧的事情,慣性不會大。
這世上有太多貌似的風口,之所以掙貌似風口的錢有風險,因為任何動作和資源投入都有成本。那種轉(zhuǎn)瞬皆是的投資機會,其實更類似于賭,就算趕上了,也不過是一錘子買賣,更多的是進去以后封停了,然后把褲衩都輸沒了。這世道有很多刺激你去忽略慣性定律,去立竿見影的那些所謂的神話。當年滿大街都是囤貨,一箱一箱的 bb 機,很多賣成功的老師們也都在說自己有秘籍,從他那脫胎換骨只要3888。但還是那句話,咱們再來加深一遍印象,無論是顛覆者超車,還是組織機構(gòu)改革,還是人本身爬坡過坎的成長階段,永遠不要相信立竿見影。
慣性作為每個有著基礎教育的人都學過的定理,簡單嗎?藝德但不懂這個智慧的人,占這個時間的絕大多數(shù)老師們只會教孩子們咋用這定理做題,老師們不會教人咋用這個公式和人生結(jié)合。也正因為此,上層的建筑從來不擁擠,根本不知道或者琢磨不明白慣性這個物理協(xié)定律的人,會自發(fā)衍生出人性中的焦慮,從而將人篩選出三六九等。
成功過的人通常會對外如下宣稱,莫名其妙飛起來的豬會說,這都是我自己的努力與拼搏。聰明點的人會說,我運氣真不錯,他們大概率都不會說的是背后的高人指路和貴人扶持都能理解,但高人指路,你說他能幫你解決啥?高人經(jīng)歷過你的慣性階段,然后告訴你眼前的事業(yè)走到柳岸花明所需要的大概的時間和歷程,讓你靜下心來,戰(zhàn)勝那些人性中的焦慮。關(guān)于慣性,還有一個問題,能走出冬至,走向立春立夏,因為你選擇了正確的道路,你怎么才知道你目前堅守的道路走的是對還是不對?幫你走出這個焦慮,讓你清晰看出路線是否正確的,是以史為鑒的真正意義。準確的說,是歷史沉淀于人性與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那些客觀事實,是高筑前、廣脊梁緩稱王的那一條條鐵律所衍生出來的智慧,不是簡單的將上一次成功的過程復制一遍,而是知道在暫時看不到前途時,知道是該堅持還是退回來。
歷史所帶給我們最偉大的意義,是那堆人性中的千年不變。一千年前男人好色,一千年后,男人依然好色,再過一千年依然如此。 1000 年前,送禮是圍繞錢、權(quán)、色、孩子展開,再過 1000 年也還是這意思。無論多么高端的事,他最核心的馬達永遠不復雜,永遠會像物理公式一樣清晰、簡潔??孔V的人,永遠能用一句話描述清楚自己要做、再做準備做的事。這是你想成事所要時時刻刻對標并思考的綱。做不到的,要么是腦子邏輯不行,他捋不清楚自己要干啥,干的是啥,要么是表達能力太差,他調(diào)動資源的能力估計堪憂,要么就是忽悠人的。國家上升的時候,它能通過幾個核心指標算出來未來大勢。公司上升的時候,它的產(chǎn)品或服務能帶給客戶的好處一定是一目了然的。英雄上升的時候,他融資融人的能力一定是花小錢辦大事的,他的團隊骨干各領域一定是以一當百的。這些真正重要的東西都不復雜,剛才咱們說的都是常識,平時拎出來一個,你根本不會看上一眼,但人活一世,最需要的也最缺乏的恰恰就是基本常識,而不是那些花里胡哨。
信息在今天早就爆炸了,但有幾個人說比丞相的智慧高?古人沒有那么多信息,沒有那么多理論,卻為啥做出了那些讓人瞠目結(jié)舌的布局,干出了那些匪夷所思的事業(yè),因為知識不值錢,智慧值錢,信息爆炸的工作,繁忙的讓你充實與披靡奔命的同時,也拿走了無聊與靜思反芻時的那些智慧。
18 年9月工號開刊的時候,很多人說晚了,誰還寫文字?風口是視頻。 22 年8月視頻號啟動的時候,很多人說晚了,紅利期已經(jīng)過去了,現(xiàn)在競爭紅海的要死,平臺不扶持了,你趕緊直播使勁吧。晚了嗎?其實確實晚了,但錯過了嗎?好像并沒有。為什么?因為我們今天講的這個慣性的定律,在經(jīng)濟總量達到一定基礎后,精神文明之花注定會開遍城鄉(xiāng)。文娛產(chǎn)業(yè)飛起來了,會飛好多年。不過這個產(chǎn)業(yè)無論怎么變化,無論是圖文還是視頻,還是直播,它核心不變的永遠是倆字,內(nèi)容。你的內(nèi)容能占多久,是這個公式對于你來講最重要的放大器。今天這個內(nèi)容之所以要放在進化緩慢的人性這個專欄里,就是因為人性永不變。你再過 10 年,看今天的所有論據(jù)依然不過時。物理學的那些公式,亙古長存發(fā)展的規(guī)律與模型也會隨著亙古長存。這是我工號付費級別的內(nèi)容。如果您覺得這個視頻會再看第二遍,請您點贊、投幣轉(zhuǎn)發(fā)的支持。小麗人性專欄的每一期都要打磨很久,付出很多,所以也更需要您的幫助與鼓勵,您的支持是小麗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