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導師周建忠先生
作者簡介:施仲貞,博士,南通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古人云:“行為世范,學為人師?!痹诿利惖哪贤ù髮W校園里,有這樣一位令人敬佩的教師。他一直以傳道、授業(yè)、解惑為己任,勤勤懇懇,孜孜不倦,身上盡顯學者的風范,心中充滿園丁的情懷。他就是原南通大學副校長、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周建忠先生。
一
周先生是當代著名楚辭研究專家。他成名很早,三十多歲時,章太炎助手湯炳正先生就稱他“是一位相當有氣魄有毅力的開拓者,但又是一位非常深邃縝密而又審慎謙虛的探索者”。
周先生看起來瘦小,但他身上有用不完的力氣和不服輸?shù)木瘛K錾碛谪毧嗉彝?,干過繁重的農(nóng)活,年輕時當過農(nóng)民,練就出一副吃苦耐勞的體魄。十幾歲時,他被家人送到木工師傅那里當學徒。不料,剛干完幾天的活,他因左撇子而拉斷一把鋸子,就被木匠師傅遣送回家。于是,他下定決心“用一支筆打出一片天地”。周先生下班回家忙完雜事后,本已到了該睡覺的時候,可是他卻要坐到書桌邊,正式開始看書、寫文章,樂此不疲。他要求自己:每天最早在半夜十二點睡覺,一般到第二天凌晨一兩點鐘。至于通宵達旦地坐著看書、寫文章,也是常有的事。他說:“記得有一次深夜三點鐘時,‘天空’的‘空’字,我寫了一個‘穴’字,就不知不覺地睡著了,醒來已是晨鳥鳴唱、霞光滿天。每次搬家,周圍幾幢樓的住戶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那漫漫長夜的一線光芒,正來自我的窗口?!敝芟壬臒粝驴嘧x,一時成為大家的趣談。?
三十余年來,周先生始終堅持楚辭本體研究與楚辭學史研究“同步進行”,在楚辭研究領域作出了執(zhí)著不懈的探索和可圈可點的貢獻,從而為當代楚辭研究樹立了一個典范。一方面,他仔細考察楚辭本體研究的歷史和現(xiàn)狀,積極運用出土文獻與傳統(tǒng)文獻相互印證的方法,從而對屈原及其作品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扎實細致的探究。另一方面,他立足于古代、近現(xiàn)代楚辭學史,重點著眼于當代楚辭學史,從而勾勒出整個楚辭學史的發(fā)展進程。他的很多學術觀點,在楚辭學界都產(chǎn)生過一定的影響。(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至今,周先生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2項,主持在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出版《當代楚辭研究論綱》、《蘭文化》、《楚辭考論》、《楚辭講演錄》、《五百種楚辭著作提要》等10余部楚辭研究專著,發(fā)表170余篇楚辭研究論文。同時,他還從事楚辭數(shù)據(jù)庫建設及應用研究,創(chuàng)辦世界上第一個楚辭研究與教學的專業(yè)網(wǎng)站。
二
2005年,我如愿以償?shù)乜邕M南京師范大學的校門,攻讀古代文學專業(yè)碩士學位。開學的第一天,張采民老師負責召集第一次全體師生見面會。周先生當時正好出差在外,而沒有參加見面會,我不免有所失落。于是,我就很想拜見周先生,但又害怕見到他,因為總覺得他是大學的副校長,一定很難接近,心里惴惴不安。沒過幾天,正當我想去見而又不敢去見他的時候,由于周先生的來電邀約,我終于鼓起勇氣到南通拜見他。在寒暄了幾句后,周先生問道:“你以前畢業(yè)于什么大學?”我聽后立刻緊張起來,因為自己此前壓根兒就沒有讀過正規(guī)大學,心里暗想:“這回一定會被周先生看不起了?!碑斘矣仓^皮簡述了自己的自學經(jīng)歷后,周先生不僅沒有絲毫嫌棄之意,反而慰勉有加。周先生看著我,臉上露出了笑容,親切地說道:“一個人的成功在于和時間賽跑。人與人的競爭在于將來長遠的較量,并不在于眼前一時的高低……你的可貴之處就在于渴望不斷超越自己?!蔽蚁仁且汇叮又兔靼啄鞘侵芟壬鷮捨课业?,激勵我的。我隨后如釋重負,原先累積的焦慮和不安,一下子,煙消云散了。從那一刻起,周先生給我的印象始終是那樣的和藹可親。
?周先生堅信,學術研究應當是一個長期發(fā)展的過程,只有依靠一代又一代學者的學術傳承,才能不斷推進學術發(fā)展。否則,就會造成學術中斷。他惋惜地說道:“這種學術中斷,是最令人痛心、傷感的?!痹谒难詡魃斫滔?,大部分弟子都毫不猶豫地選擇楚辭作為自己學術研究的對象,已有多人主持完成或在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省部級社科基金項目。
周先生有許多重要的科研項目要做,但他卻始終堅持每學期給本科生、研究生上課。他曾深情地說道:“我的生命就是為了上課而來。作為一名教師,我特別喜歡講課,帶著強烈的成就感、陶醉感,可以綜合前賢,指點江山?!痹谥v課過程中,周先生會緊扣課文,善于想象,觸類旁通,或穿講一些歷史人物和當今人物的逸聞趣事,或穿說他自己的一些人生閱歷,深入淺出,趣味橫生。
有一次,周先生舉屈原為例。他認為,屈原之所以在政治上會失敗,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和身邊的同事處理好關系;而一個人能否成功,成功大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跟身邊的同學或同事關系融洽與否。于是,他諄諄教導道:“一旦確定考入哪個學校學習,你就再也無法選擇身邊的同學;一旦確立進入哪個單位工作,你就再也無法選擇身邊的同事。如果你與身邊的同學或同事關系不好,你可能會在學習或工作中處處碰壁,因此失去很多好機會?!?/p>
還有一次,周先生講了孔子批評弟子向子夏借傘的故事。他說:孔子之所以要阻止子路向子夏借傘,就是因為孔子非常了解子夏十分愛財而不愿意借東西給別人用,如果一定要去借傘就會讓子夏很難受,暴露出他的小氣吝嗇的天性,為人不善。最后,他告誡大家:“做人不能強人所難?!睂τ谥芟壬纳险n風格,陳亮師兄曾動情地說道:“周師從活潑潑的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從先賢的行跡中提煉智慧以審視當下,然后自然親切地告訴你。這種認識世界的方式值得我們學習與傳承。”
周先生認為,作為人文學科的大學教師不能止步于給學生上課,而應當更加自覺地擔負起傳播文明、普及文化的責任。自2015年以來,他專門為南通大學文學院學生開設了“古典詩詞創(chuàng)作講堂”的選修課,親自指導學生創(chuàng)作古典詩詞。同時,他還牽頭成立“曙汛詩社”,不定期地組織學院師生參加詩詞唱和活動,并多次為師生的佳作出版內(nèi)部刊物,推薦媒體發(fā)表。他的這些舉措,一直受到廣大學生和年輕教師的一致好評。此外,周先生先后被中央電視臺、韓國高麗大學、延世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臺灣玄奘大學、復旦大學等海內(nèi)外單位邀請作學術講座,并經(jīng)常到江蘇省各類中小學去給青年骨干教師作培訓,包括偏僻的農(nóng)村小學、初中。?
周先生在弟子們面前,常常以自己的治學經(jīng)歷體會教導他們:“治學如做人須嚴謹,絕不能心存僥幸,心生惰意。應當有漫長閱讀、大量閱讀、深度閱讀,時時處于沉醉、吸收、冥會的亢奮狀態(tài);但閱讀若過多地出于找資料的功利之心,又會往往導致沮喪、苦悶,因為有時讀了三五本,看了十幾天,可能一無所獲,甚至本來清楚的問題反而糊涂模糊起來”,“寫作論文的過程就是要將自己的理解與發(fā)現(xiàn)表述出來,要經(jīng)得起檢驗與推敲,實際上是一個鑒別淘選、去偽存真、去粗求精、沙里淘金的過程。沒有足夠的時間、從容的心態(tài)、高度集中的精力,是無法完成這種特殊勞作的。無論耗費多少心血,付出多少代價,都要有大胸懷,無怨無悔”。賈捷師妹在留學韓國延世大學期間,周先生就曾多次提醒她要注意學術積累和學術訓練,不僅要積累韓國楚辭文獻資料,而且要深入思索并撰寫相關論文,最終她申報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得以成功立項。
平時弟子們提交給他的論文,不管寫得怎么樣,周先生都會認真審讀,常??吹桨胍箷r分,并一一指出論文所存在的問題,或是謀篇布局,或是遣詞造句,或是標點符號。有的文稿被他改得面目全非,它上面的修改筆跡就像蜘蛛網(wǎng)似的,縱橫交織在一起。他常常對弟子們說:“文章寫好后,不要急于投稿、發(fā)表,而要多通讀幾遍,多修改幾次?!背酥苯有薷牡茏觽兊恼撐耐?,周先生還會給他們推薦一些與他們所寫論文相關的中外名家的論著,并把自己收藏的論著帶給他們,讓他們好好借鑒名家的寫法,從而讓他們受益匪淺,長進不少。
三
1978年,周先生剛參加工作不久,就擔任班主任。當時班級比較特殊,不僅文化基礎參差不齊,而且學生年齡也差別很大,再加上生活習慣各不相同,學生之間難免存在許多矛盾和糾紛。周先生在細致分析學生們的情況后,循循善誘,成功引導學生們專心學習,相互關愛。至今,許多學生仍然對他敬重有加,與他保持著聯(lián)系,互致問候。有一次,周先生曾看到平時好學的袁同學在課堂上睡覺,連當晚的自習都沒來,于是他就特地到宿舍去看袁同學,結(jié)果卻發(fā)現(xiàn)袁同學已昏迷了。身材瘦小的周先生攔腰抱起這位身高一米八的學生,在其他兩位情緒慌張的同學的協(xié)助下,艱難地將這位學生扶上車,護送至醫(yī)院,及時搶救了過來。事后,他不禁感慨道:“那是一種爆發(fā)性的力量,我作為老師,應該勇于擔當。”
對于一些生活困難的本科生,周先生都一直堅持予以經(jīng)濟資助。他回想道:“我出身貧寒,對饑餓、寒冷有切身而且長期的感受;我的弟弟們讀大學的時候也是非常困難的?!焙髞?,當周先生覺得自己有能力回報社會、資助他人時,他就當仁不讓。他語氣平和地說道:“我每學期不管在哪個班級上課,我都會資助四個學生,課代表幫我找他(她)認為比較困難又愿意接受資助的同學。這是我自己形成的一個慣性,只要有能力我就會一直做下去?!钡降资悄男┍究粕邮芰怂馁Y助,周先生是從來不過問的,他從來不與被資助的本科生交談,因為他擔心一旦過問或面談就很可能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對于自己帶的碩士生和博士生,他每年也會資助他們,或用于購買書籍,或用于參加學術會議,或用于出國訪書,或用于改善伙食。至今,他用于資助學生的錢,加起來已是一筆相當可觀的數(shù)字。2008年,我順利地考入蘇州大學,繼續(xù)追隨周先生攻讀博士學位。開學后不久,周先生來電讓我去他辦公室。我一到辦公室,他就打開抽屜,拿出一個厚厚的信封遞給我,笑著說:“獎學金,祝賀你考上博士!”當我接起那個裝著5000元的信封時,內(nèi)心感激不盡,也深感沉重!要知道,我當時連第一年1200元的住宿費還沒有交上。
對待青年教師,對待進取的教師,周先生是親切的,熱情的,他總是保持著平易近人的態(tài)度,扶持新秀,甘做人梯。周先生認為,青年教師,由于閱歷和學識的限制,難免會遇到挫折,因此對待他們要多寬容,多鼓勵,多獎掖。他經(jīng)常說:“在我年輕時,曾得到很多老先生的指點和幫助,如高中班主任藍田先生,南京師范大學葉晨暉先生、吳錦先生,單位老領導王湛先生、陸文蔚先生、朱雙六先生,等等。沒有他們的提攜,我就很難有今天的成績?!敝芟壬峒斑@些老先生時,眼睛放出光芒,話語充滿感情。在和青年教師聊天的時候,周先生絕不以領導和長輩的身份居高臨下,而是以同事和朋友的身份平等對待,通過形象的比喻和有趣的故事,給青年教師傳授一些經(jīng)驗。他經(jīng)常為青年教師作序,資助他們出版專著,推薦他們發(fā)表論文,指導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困難,如青年才俊王育紅教授、顧友澤教授、劉成才副教授、千金梅副教授等。時間一長,很多青年教師有心里話都愿意跟他講,有重要的事也愿意請他幫忙。從韓國延世大學畢業(yè)的千金梅博士,來到南通大學工作后,作為周先生“青藍工程”的徒弟,耳聞目睹著周先生的為人處世,她由衷地贊嘆道:“若人生中有這么一個人值得去學,那人非周教授莫屬。一輩子可拜為師的人就在眼前,我們太幸運,別人是求之不得的?!?/p>
四
周先生與人閑聊時,喜歡說笑而不曲意逢迎,出語幽默而機趣橫生。只要經(jīng)他一說,很多枯燥的材料便變得生動了,很多陳舊的話題便變得新奇了,很多無聊的事情便變得好玩了,時常逗得在場的人哈哈大笑。有一次,一位青年教師因職稱評審未通過而找周先生訴苦,周先生微笑地說道:“在我看來,學位、職稱、項目、成果,盡管每個人的情況不同,但都是早早晚晚的事。如果活到八九十歲,早一年兩年就沒有什么特別的意義……一件事情的走向,可能和多種因素有關。就像一炷沉香點燃之后,我知道它會散發(fā)馨香,但是我們無法預測在某個特定瞬間,它會飄向哪里。我們唯一可做的就是愛惜自己,順應自然?!?/p>
每當周先生召集弟子們聚會或聚餐時,他往往會自己先講一件有趣的事或一段有趣的話,然后鼓勵每個人輪流講一件有趣的事或一段有趣的話,或按照入門的先后順序,或根據(jù)年齡的大小排列,竭力為大家營造一種自然靈動、輕松愉悅的氛圍。他時常對弟子們說:“一個沒有生活情趣的人,是沒有什么生機活力的。不管在什么環(huán)境下,我們都不能成為書呆子,要懂得尋求生活的情趣。”若有人說了什么好笑的事或好笑的話,周先生也會放聲大笑。他的笑聲是爽朗的,是發(fā)自肺腑的,很有穿透力和感染力。
周先生白天工作很忙,需要處理很多事情,還得經(jīng)常抽空接待各種各樣的人。每次親友、同事或?qū)W生來訪時,周先生就會親自為他們沏上一杯好茶,親切地與他們交談。周先生休息時,喜歡獨坐在沙發(fā)上喝一杯咖啡。他開心地說道:“我把喝咖啡的時間用在休息上。而品著苦中帶澀的咖啡,有一種陶醉感,有一種人生況味,即使不喝,在疲倦時打開瓶蓋,放在鼻下聞一聞,就有一種清閑、愉悅、飄逸的心境。”
周先生平時比較注意儀表。一旦出席什么正式場合,他一定會西裝革履。他說:“一個人的衣裳可以表現(xiàn)他(她)的素養(yǎng),應當要注意整潔、得體,既不要過于華麗而顯得低俗,也不要過于陳舊而顯得寒磣。”在一個炎熱的夏日,我興高采烈地帶著我女友,去南通拜訪周先生。令我沒想到的是,周先生表情十分嚴肅,眼睛從上往下仔細打量了我一番,然后當著我女友的面,非常嚴厲地批評道:“你穿著拖鞋、運動衫去見我,實在過于隨便……希望你日后注意禮節(jié)!”過后,周先生又特意發(fā)給我一份關于禮儀常識的郵件。周先生經(jīng)常是笑瞇瞇的,很少批評人,但他卻多次勸告弟子們要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說道:“受到別人的批評是人生之快事。一個人、一部書或一個觀點受到批評,從一個側(cè)面證明了他們的存在價值。沒有人批評是可悲的,不能接受別人批評的人難以進步。但是,對于類似‘三七二十’的批評不要爭執(zhí),置之一笑可矣?!庇幸惶?,周先生叫上陳亮師兄、賈捷師妹和我一起去他辦公室。那一天,周先生很有興致,先把每個人的衣著略評了一下,接著又說道:“你們已經(jīng)參加工作,要更加注意衣著打扮,不能像做學生時那樣隨便……瘦的人不要穿黑色的或豎條紋的上衣,胖的人不要穿白色的或橫條紋的上衣,牛仔褲不要配西裝上衣,背有點駝的人不能穿圓領的上衣……”剛說完,周先生就起身打開柜子,從中拿出他出訪英國時購買的三件禮物分別送給我們,一件襯衫,一條圍巾,一根領帶。
周先生承認自己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如同他所研究的屈原。不管做什么事,他總想做出名堂來。對于那些做事草率的人,他是不喜歡的。周先生常說:“我覺得,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要盡力做到最好,這樣才有價值與意義”,“從小事做起,一步一個腳印,日積月累,聚沙成塔”,“做一件事,要做到學理上應該、情感上愿意、思想上深邃”,“要學會吃虧、愿意吃虧、主動吃虧,付出不圖回報”。有一次,我陪同周先生去郵局,給一位楚辭愛好者郵寄他的幾本專著。當周先生準備給那幾本書題字簽名時,卻發(fā)現(xiàn)專用的簽字筆已經(jīng)墨水不夠用,于是他就立馬回辦公室拿來一支新的簽字筆。等周先生認認真真地題字簽名后,他又小心翼翼地在那幾本書上蓋上兩個印,一個是真名的印,一個是筆名的印。隨后,他又親自用牛皮紙把書包裹得方方正正,并把捆書的那根細繩也剪得整整齊齊。后來,我跟紀曉建師兄提起過此事,紀師兄說:“周師的做人,不是平常之人學得了的。哪怕是一點小事,他都從不馬虎。”
作為教師,周先生幾十年如一日,一心撲在教育事業(yè)上,始終以廣博的學識教導學生,以豐富的閱歷啟發(fā)學生,以豁達的胸懷關愛學生,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而這,正是“春風化雨育桃李,三尺杏壇寫春秋”的真實寫照。
(首發(fā)于公眾號“壹學者”)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ubject/394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