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家有土窯

2016-09-14 15:14 作者:史光榮  | 12條評論 相關文章 | 我要投稿

家 有 土 窯

史光榮

想起老家,是一種懷舊,一種傷感,一條系著風箏的線。

想起老家,是一株古槐,一眼深井,一盤錯綜復雜的根。

我的老家就在湯都亳城,在亳清河畔,在古城國家濕地公園西門那個千畝荷花嬌艷欲滴的蓮池彼岸。

生活在縣城的我來說,老家并不遙遠,滿打滿算也就三十公里的路程,打個來回,開車也就一個小時的光陰。(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但從十四歲到縣城上學算起,離開老家三十七年了,一年到頭難得回去幾趟,倒是近幾年,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故鄉(xiāng)思念越發(fā)強烈,就像那經年陳封的老酒,打開泥壇,那是一種醇到心頭的柔綿,月亮底下,總是不經意間就勾起過去的往事,想起故鄉(xiāng),想起老家。

想起老家,就想起家里的土窯。

我很慶幸,多少年過去了,老家的許多記憶越來越淡,越來越遠,許多往事在人生的長河里像浪花浮現,又在另一撥的浪頭里湮沒,只有那三眼土窯洞啊,深深地戳在那地堰下的泥土里,也長在心里,長在記憶里。

那是簡陋得不能再簡陋的土窯,不到兩丈高的窯墻,注定土窯不能打得太深太高,四五米進深的樣子,主窯里依次安放著土炕、灶臺、木床、糧缸和做飯的案板,案板上面的木架上,擺著一行锃黑瓦亮的陶質瓦罐,那是全家人的一日三餐,土坑既是床的效用,更多的是椅子的功能,一兩個人、三五個人來了,擠擠就都坐下了,實在坐不下了,盤盤腿就上炕了。

土炕的對面是土窯的大用場,中央位置通常是一張三抽斗木桌或老式柜桌,兩邊配有兩把老式椅子或者凳子,土墻上裱糊著厚厚的報紙,顯眼的位置大都張貼著主席像,有的則貼著鮮艷的年畫或紅燈記什么的樣板戲劇照,桌上通常擺著各家各戶都有的毛選或語錄書,還有能上鈴叫時的鐘表,喝開水的暖瓶,待個外人、管個干部飯什么的都在這里,這是那個時代農家至高的殿堂,撐家的門面。

我家那三眼土窯,還是爺爺在世時,領頭建造成毛坯窯后,分給我們家的全部家當。

那時我還很小,六七歲的樣子,但己開始記事了。

三眼窯洞起初只有其中兩眼在門口做有剎,擠上了門框,裝上雜木做的木門,另一眼作雜貨間,直到我十幾歲時才收拾停當安上門窗,沒用多長時間我們便棄用進城了。

剛搬到這個小院時,院子還不方正,窯洞前面,還留有一個很大的圪臺,足有幾百方土需要挖下,外運到幾百米外的溝畔。為了挖運這些土,父親省吃儉用,東拼西湊,做出了隊里第一批平車,每到閑時,家里就要找磚瓦窯上沒活干的“流竄”到家運土,工錢不用幾個,主要是要管吃飯,家里是“一頭沉”,父親在外工作,本來就沒攢下什么余糧,雇人干活吃飯更加劇了糧食的饑荒,不時在青黃不接時需借糧度日。

歷經幾年時間,院里的終于挖完了,整個院子也平整得通順了,窯頂上修了騎馬墻,又沿偏面窯墻新打了耳窯,當作灶房和雜間,院里又栽了蘋果樹和乘涼的桐樹,郁郁蔥蔥,真是一個充滿活力的農家小院。

一度時間,父親臉上有了難得的笑容,歲月磨礪留下的皺褶開始舒展,有了土窯,家就有了,人生的大事了結了,雖然我們弟兄三人都還小,后面的路還很長很長,但父親總是說道,今生今世不再打窯置地了,你們弟兄三個,每人一眼土窯加一張桌子,家就預先分了,以后誰要有腰勁,再自己弄去。

那真是一段歡樂的時光,沒有雄心大志,沒有奢求,只想著在窯洞里重復著父輩的過法。

冬天,窯里雖暖和,但雙.手還是冷得伸不出來,縮在窯洞里,在灶圪澇里塞把柴火驅寒,有時烤點“啞巴豆”或玉米花,能讓我們激動得幾天睡不安穩(wěn)。

下雨天,我們在窯洞里一邊聽著大人嘮嗑,一邊用手化著玉米棒子,晚上,在微弱的煤油燈下,一邊聽著母親講著垣曲流傳的瞎話,一邊在母親的紡花聲中慢慢進入鄉(xiāng)。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隨著“六二壓”問題的徹底解決,全家人進城了,戶口也轉成了非農業(yè),徹底與農村告別了。

進城后,我們不至一次給父母講,我們好不容易從農村出來了,農活再也不用干了,老家也不用回了,把老家的土窯賣了吧,賣多少算多少,雖賣不了多少錢,但總能排上點用場,再說,窯是人頂的,沒有人住,過不了幾年就要倒塌了,到時候更沒價格。

其實,我們還有沒明說的,老家還有土窯,帶給我們幼小的記憶,都是生活的艱辛和無奈,都是歧視和掙扎,都是漫無目標的苦和淚,內心的傷,內心的痛,想起土窯,就像揭開內心的傷痕。

受苦受累最深的父母,卻總是堅定的說道,人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土窯不能賣,在他們手里,那怕窮也過,富也過,土窯是斷然不會賣出的。

他常說,土窯就是你們的根,是你們身份的證明,是你們身上的名片。

那怕多少年過去了,那怕窯已經倒了塌了,但還有院落在,廢墟在。

那怕村里的人已不認識你們,更不認識你們的子孫了,但只要土窯在,那怕是倒塌成一堆廢墟了,你站在這里,不用任何人證明,誰都能認識你,你就是村里的人,村里的根。

當時年輕氣盛,還不甚理解父母的心思和那樸實的話語,只是順著父母的意思,讓那土窯在歲月的滄桑中慢慢的變老。

先是窯墻上長了雜樹,慢慢地張開了裂縫,后是院墻一段一段地倒塌,開始時,窯門上還掛著一把錚亮的銅鎖,后來門鎖銹死了,砸開銹鎖后索性不再鎖了,再后來連窯門也腐爛了,只留下光禿禿的張著大口的洞口,變成徹頭徹尾的廢墟了。

但這就是我的老家,不時想起的老家,我的根、我的魂,在這窯口拴著,在這院落的上空飄蕩著,那股土腥味般的土脈永遠在我的血脈里流淌。

家有土窯,證明我的家就在這里,那怕只住過短暫的幾年,那怕一瞬間,那也是天老地荒,我的永遠。

家有土窯,我便有了回村的理由。

想起老家,我便理直氣壯地向土窯奔去。

順著殘存的記憶,追尋著過去的腳步,我又找回了當年的自己。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277762.cc/subject/3864954/

家有土窯的評論 (共 12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抚顺市| 萍乡市| 庆城县| 邵阳县| 新昌县| 京山县| 陵水| 宁乡县| 阿尔山市| 长海县| 东兴市| 收藏| 临邑县| 固镇县| 青海省| 法库县| 黄梅县| 宝兴县| 观塘区| 鲁山县| 和田市| 安宁市| 定襄县| 安达市| 泸西县| 辽源市| 会昌县| 雅江县| 宁城县| 屯留县| 普安县| 苏尼特右旗| 广元市| 建瓯市| 广南县| 南充市| 长顺县| 临夏市| 辉县市| 清涧县| 江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