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說

一直以為蟬喜歡在烈日下長吟,今天陰雨,對坐在一排楊林邊的樓上,驀地聽到幾陣蟬鳴,就覺得奇怪了。不知道為什么卻并不感到聒噪,這就更奇怪了。
而且那是數(shù)十只蟬才可以奏出的曲子,雖聽不真切那曲調(diào)的音階變化,但一定不是煩躁不安的。
蟬是生命的歌者,總喜歡以自己的方式鳴奏較單一的曲子,不被世人了解贊賞足夠遺憾了,還要忍受大家的誹議,實在是可憐。
好在它有一種獨特的清高風(fēng)度,并不受世俗沾染打擊和泯滅。夏日炎炎的正午和午后,農(nóng)人歇鋤,雞犬歇蔭,清風(fēng)慵懶無痕跡,而蟬卻在綠樹濃蔭里按捺不得,全心全意,竭盡全力地鳴叫著,令人厭倦,更令人嘆服。
有時月色皎潔如晝,也可以偶爾聽得幾聲蟬鳴,別有一番詩意: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如果不是這蟬的夢游,怎讓詩人拾得如此意境,繪出如此明媚千載而不陰沉斑駁的月色畫卷?
秋天來的時候,寒蟬凄切,蟬聲更襯西風(fēng)的涼意,在蕭蕭簌簌地飛揚中,在枯萎憔悴黃落地變化里,在天高云淡雁燕南歸的悵然間,蟬鳴是另一種秋聲秋韻。"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fēng)?!毕s到秋深處,其聲不止凸顯其自身的特立品性,也足以襯托文人逸士的閑情了。“蟬發(fā)一聲時,槐花帶兩枝?!毕s與槐花相映相協(xié)。(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所以,蟬聲可聞,蟬心可賞。
雖然蟬喜歡鳴叫,它的本性還是喜歡安靜。它是千百年以來持節(jié)奉道的隱者。不是高枝濃葉不棲,不是幽靜林間不止,它怎不是隱者?雖然滿腹經(jīng)綸,聲高鳴遠,然而它亦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幾乎反抗不得雀的偷襲。因此,它實在是虛張聲勢有余,暴戾恣睢不足的安靜者。
在黑暗的地下茍且數(shù)千日,只為在林間歡快抒情兩月余,此蟲可憐可嘆可惜可敬。不是長了翅膀的就好高喜遠飛,無論飛得高低遠近都只是為尋覓一處棲息靈魂的幽境而已。即使孤獨不被理解也在所不惜。
數(shù)年來,人們以吃蟬為樂,甚而至于吃掉它的幼蟲或者蟬蛻也不放過。幸好縣城邊并無以長桿粘其薄翼,囊之以兌錢幣之人,蟬在此喧囂地得以長吟,可喜。
只是水泥地是無法繁衍歌者的。這不只是歌者的悲哀。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ubject/3855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