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回來的營房.作者:程汝明——額濟納旗紀事(十三)
背回來的營房.作者:程汝明
——額濟納旗紀事(十三)
1968年3月,我們部隊進駐額濟納旗。
1972年3月,我們離開內(nèi)蒙古。
四年間,額濟納旗,只下過一次雨;而那雨,也僅僅是“雨過地皮濕”。但在冬季,那兒的雪,卻不斷,下起來,常常兩三天不?!?/p>
額濟納旗的雪,不像內(nèi)地,更不像江南:雪停日出,水流滿地。在那,冬季氣溫低,空氣干燥,雪落在干冷的沙子上,即便冬末春初,雪,一天天見少,少到一丁點兒,用手摸摸,仍干碴碴,硬殼殼的。(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根據(jù)那兒氣候特點,當?shù)孛勺?、漢族居民,便尋來黃土,與沙子混合筑墻。
那兒的房子,一邊高,一邊低;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房頂,一律鋪上紅柳編成的笆子,笆子上放一層苦豆秸稈,和些沙土,壓在秸稈上,用手,用木板推平,屋子就算“封頂”,就算成了!
房子蓋好后,下一道工序就是筑“火墻”:先在房外砌個灶,灶后火道通屋內(nèi),屋內(nèi),用土坯砌成一頭高一頭低空心墻,墻的一端,立上煙囪。冬季,你只要在房子外面點上火,房內(nèi)就會溫暖如春。
我所在的部隊,因肩負國防特殊任務(wù),每年都要搬一次家;每搬一次家,我們都要自己動手重新建造一次營房。
——離開內(nèi)蒙,離開額濟納旗,整整三十年了,我不知,我今日的戰(zhàn)友們,在那荒涼的戈壁,在一眼望不到頭的沙丘間,是不是每到夏季,就忙著,在紅柳林內(nèi),在浩如煙海的苦豆秧下,尋找黃土,一袋袋背回去,去構(gòu)建自己的營房?
我懷念土營房,不單單是它冬日暖和;讓我不能忘記的是:那些營房,是我和我戰(zhàn)友,從幾里,或十幾里外,一口袋一口袋背回來的......
(原載2002年12月24日《揚子晚報》)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ubject/3833756/
背回來的營房.作者:程汝明——額濟納旗紀事(十三)的評論 (共 13 條)
- 心靜如水 推薦閱讀并說 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