鏟除官員“共腐圈”關鍵在于標本兼治
黨的十八大以來,萍鄉(xiāng)市僅落馬的省管干部就有賀維林等5名,還不包括曾擔任過萍鄉(xiāng)市委書記的江西省人大原副主任陳安眾。據萍鄉(xiāng)市紀委統(tǒng)計,除被查辦的中管、省管干部以外,2013年至2014年,萍鄉(xiāng)市各級紀檢監(jiān)察機關立案的縣處級干部37人,鄉(xiāng)科級干部138人,一般干部203人。萍鄉(xiāng)因此也被稱為江西的腐敗“重災區(qū)”?!靶氯A視點”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萍鄉(xiāng)市部分官員抱團腐敗形成“共腐圈”,造成選人用人“逆淘汰”現(xiàn)象。(新華網 1月13日)
近日,“共腐圈”成為反腐熱詞。所謂“共腐圈”指的是一個腐敗官員周圍,常常圍繞著親友幫、秘書幫、朋友幫、商人幫等形形色色的圈子,“一軸多圈”上下勾連、左右同謀形成利益板結,在板塊內和平共處、利益共享。這種信奉有“圈”走遍天下,無“圈”寸步難行朋友圈一旦被撕破,揭露出來的腐敗事實總是觸目驚心。往往查處一個案件牽出一窩人,社會影響極其惡劣,對黨和政府的形象產生較大的損害。
“共腐圈”的畸形存在,人民群眾對其早已深惡痛絕。因為這種官員們依靠圈子共同腐敗的危害遠甚于“獨狼”官員的危害。從紀委辦案角度來說,此類案件的查處難度會因為“共腐圈”成員的所謂攻守同盟增大,不少違規(guī)違紀案件的潛伏期會相對變長,危害也相應增大;從一個地區(qū)發(fā)展來說,共腐官員們相互勾結,會嚴重損害當地政治生態(tài),造成不少違背組織原則和人事制度的負面案例,不利于圈子外廉潔從政、能力突出的優(yōu)秀干部的成長;從群眾角度來說,官員抱團貪腐會導致群眾對黨和政府失去信任,會引發(fā)潛在的社會矛盾。
官員有自己“朋友圈”無可厚非,只不過,這個“朋友圈”應當是建立在不損害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基礎上。官員熱衷的“朋友圈”應該是動機純潔、志向情趣高尚的“朋友圈”而不能是那種見不得光的“共腐圈”。要消除這種畸形“共腐圈”,就必須給官員劃出不可觸碰的“底線”,鏟除腐敗生存土壤。一是要強化組織紀律,提升官員廉潔從政的使命感,二是要開展警示教育活動,讓官員意識到選擇好“朋友圈”的重要性,樹立清白做官、干凈辦事的意識。三是要加強官員權力運行的監(jiān)督,加大違規(guī)違紀辦案力度,對違規(guī)違紀人員嚴格按照黨紀國法懲處。
相信隨著腐敗斗爭的深入開展,管黨治黨失之于寬、失之于松、失之于軟的問題會得到根本解決,不敢腐的震懾作用將得以充分發(fā)揮,官員畸形的“共腐圈”也將被堅決鏟除。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277762.cc/subject/3810769/
鏟除官員“共腐圈”關鍵在于標本兼治的評論 (共 8 條)
- 心靜如水 推薦閱讀并說 治國必先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