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美景牡丹谷
深山美景牡丹谷
著名歌唱家蔣大為的《牡丹之歌》,熱情、奔放的傾訴了人們對牡丹的喜愛,歌詞的作者形象、藝術地再現(xiàn)了牡丹的容貌和性格,成為民間廣為流傳、贊頌牡丹之歌。
早就聽說甘肅省康樂縣鳴鹿鄉(xiāng)鳴關村有一處隴上聞名的世外桃源---千畝牡丹谷,盛夏假日的一天,與家人驅車游覽,親眼見證蔣大為歌中牡丹的多姿多彩和雍容華貴。從康樂縣城出發(fā),不一會,一排排錯落有致的肉牛養(yǎng)殖棚、一棟棟風格獨特的牛肉加工樓、一塊塊青翠嫩綠的玉米飼草地,便呈現(xiàn)在“全國扶貧龍頭企業(yè)---甘肅康美牧業(yè)集團公司”的周圍。沿途而行,一片片云杉苗基地、一個個新農(nóng)村建設,如詩如畫、掩藏綠蔭,真有種“車在綠中行、人在畫中游”的感覺。從蘇集鎮(zhèn)豐臺村向鳴鹿鄉(xiāng)行駛,只見屹立山旁,建于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的穆扶提西拱北,建筑可謂宏偉、風格可謂獨特,使人耳目一新。
遐想中,已到鳴鹿鄉(xiāng)洼灘村,順右邊山溝而進,便是深藏始建于東漢章帝建初九年的西峰窩寺。西峰窩寺初名"大佛寺",唐太宗貞觀二十三年,李世民親賜"大圣壽寶積寺"名;元成宗大德元年,成宗頒敕改建"大圣壽寶積寺";明永樂十年,明成祖改"大圣壽寶積寺"為"正覺寺";清順治九年,清世祖踢贈香巴佛鎏金銅像。寺院掩藏綠海、云霧繚繞,真乃千年之古剎、藍川之古跡。
約十分鐘許,便到了鳴關村,沿山溝而進,翠綠色的疊峰、黃橙橙的油菜,成群的羊兒、茁壯的莊稼……,仿佛使人置身于童話世界、夢幻之境。多美的大自然,清新的好氧吧,描繪出一幅多姿多彩的世外桃源。不一會,來到了牡丹谷。此時,游人搭起的帳篷、擁擠的車輛,早就占據(jù)了牡丹谷“羊腸小道”兩旁的“半壁江山”。眼前山坡上,五彩斑斕的花朵漫山遍野、醉人心脾的花香撲鼻而來,翩翩起舞的蝴蝶、嘰嘰喳喳的鳥兒,穿梭花間、熱鬧非凡。我們停好車,趕緊爬上山坡,步入牡丹之海仔細觀賞,用心遨游,拍照留念。兒子則在牡丹叢中捉蝴蝶、嘻鳥雀,盡情玩耍。我們走進牡丹、品味牡丹,揭開了牡丹谷的神秘面紗,感受著大自然的絢麗多姿
牡丹,不愧被稱為百花之首,在眾多繽紛的山花之中,沒有一種花能向牡丹那樣多姿多彩、雍容華貴。她幾十片,上百片花瓣組成的花朵碩大,嬌媚。引人駐足,令人贊嘆。她的花色繽紛艷麗,黃的莊重矜持,紅的如火如荼,粉的嬌柔娥娜,白的一塵不染。而花型更是俊秀婆娑,荷花型娉婷嬌美,繡球型花團錦繡,菊花型舒展嫵媚,皇冠型富貴典雅。一位詩人,一首詠牡丹詩“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竟夸天下無雙艷,獨立人間第一香。”更是證據(jù)充分地奠定了牡丹在百花中的地位。為了觀賞牡丹,寫過《琵琶行》、《長恨歌》的大詩人白居易,有過這樣的描述:“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惟有兩只殘;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痹娙送锵袑⑺〉哪档?,夜色中擎持著火把,再仔細的看一眼,明日就要被風吹落的紅牡丹。由此可見,牡丹花的魅力與詩人的癡情。(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據(jù)當?shù)啬寥酥v,近年來,康樂縣把打造千畝牡丹谷作為發(fā)展觀光旅游、增加群眾收入的一項新興產(chǎn)業(yè)來培育,引進甘肅省綠色硅谷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在鳴鹿鄉(xiāng)鳴關村荒山上投資,建成紫斑牡丹和觀賞芍藥品種擴繁和示范栽植基地,打造集種植、旅游于一體的千畝牡丹谷。目前,建成油用牡丹優(yōu)良品種育苗基地、品種資源圃、商品苗圃和育苗擴繁基地5000畝,栽植藥用牡丹230多萬株。千畝牡丹谷同時帶動了當?shù)赜^光旅游產(chǎn)業(yè)的異軍突起,且畝均增收5000元左右。
五彩斑斕、蜂飛蝶舞、鳥雀歡唱……原汁原味原生態(tài),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牡丹畫卷,播下了一片增收的“綠色銀行”。品種繁多的牡丹、結對成群的鳥雀、秀麗誘人的景色、涼爽清新的氣候,構成了牡丹谷極佳的生態(tài)自然環(huán)境,猶如人間仙境,世外桃源。在這個天然氧吧里,欣賞牡丹,擁抱自然,完全是一種超脫、一種神往。
走累了,在嫵媚動人的牡丹叢中坐下休息一會兒,吃點零食喝點水,戀戀不舍要離開,忽地感覺原來康樂竟還有這么一個優(yōu)雅別致的境地……(馬曉春)
甘肅省康樂縣地方史志辦公室馬曉春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ubject/3768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