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之骨》我的忘年之交安毅夫老先生

文:貴州 趙威
春天是個溫暖的季節(jié),百花盛開,萬鳥齊鳴,這樣寧靜的夜會讓人想到很多的人與事。很久已經(jīng)沒有寫東西了,一是生活的壓力。二是因為自己懶惰。三這是個沒有精神和文化向往的時代。文學和藝術(shù)是沒有前途的,人們在乎的只有權(quán)與錢,或許僅是我這樣的認為,或許是看多了過多的世態(tài)炎涼!然而總有些人是那么的難能可貴,他們在你的人生之中讓你看到希望,體會到人生的溫暖,這樣的人要不就是長輩或者就是朋友,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很長時間了,想抽空寫寫我認識的長輩、朋友、鄉(xiāng)黨、親人們!因為有了他們,寂寞的人生旅途才顯得不是那么的寂寞與孤獨。從他們成長的人生之中體會和感悟生活的苦與樂!
與安毅夫老先生認識是在幾年前的一個冬天,之前在讀大學的時候就聽到很多人說起他的名字,特別是一些大學老師,他們總是說起老院長對教育的貢獻,對學校建設(shè)的貢獻,談到老院長的時候,很多的大學老師充滿了欽佩之感!在與安老的交往之中,我始終把他當作我的長輩。他年紀比我大很多,故稱為忘年之交!認識他的時候安老剛好米壽,還記得我第三次去他家,他和吳逸云奶奶共同作了一幅畫送我,畫上提款稱我為小友,可惜后來遺失了!于我來說始終是種遺憾!安老現(xiàn)在已經(jīng)九十多了,年前去貴州醫(yī)學院附院老干病房去看望安老,安老帶著病重之軀還對我關(guān)心備至,感動之余,不便更多的打擾老人,半小時的時間我離開了老干病房!無論是在異鄉(xiāng)還是在故鄉(xiāng),對于安老我始終念念不忘,祝福他健康長壽!
安毅夫老人早年出生于廣州,祖上乃著名的水西彝族奢香夫人的后裔,他的父親就是貴州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安健先生,奢香夫人和安健先生都是貴州歷史上杰出的人物,在《郎岱縣志》上有一句話大意說:安氏家族最重視教育,代有人才! 奢香夫人在明朝時被朱元璋冊封為順德夫人,開五尺道,為維護西南地區(qū)的穩(wěn)定和祖國的統(tǒng)一及其西南地區(qū)的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智斬馬燁等歷史故事在史書之中早有記載!而安毅夫老人的父親安健先生,早年留學日本,隨章太炎學習,后加入孫中山先生領(lǐng)導的同盟會,文章曾經(jīng)震驚海內(nèi)外,為孫中山先生的秘書,西南宣撫使,北伐時期為黔軍第九軍黨代表和政治委員,賀龍元帥當時為其麾下任師長,曾經(jīng)任貴州省民政廳廳長,為孫中山手下得力干將之一,國民黨蔣介石曾經(jīng)委任為交通部部長,因反蔣未到職,貴州籍黃埔軍校學生多為其推薦,比較著名的歷史人物如牟其中等就是安健先生推薦就讀黃埔軍校的,后在昆明病逝!云南王龍云和一些辛亥革命元老等向國民政府力爭逝后照上將軍銜給予家屬撫恤,安健病逝后,云南王龍云親派部隊護送靈柩到老家六枝安葬,安健出生的故鄉(xiāng)改名為安健的字號為舜欽鄉(xiāng),解放后安健先生的墓被列為貴州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與安老的交往之中,安毅夫老人說,前些年清明節(jié)他們家族回老家掃墓,他還向家鄉(xiāng)的小學捐款,改善家鄉(xiāng)的辦學條件!
其實走進安老的家,你就會有一種書香門第的感覺,簡樸的家里散發(fā)著濃濃的書香氣息!安老早年出生于廣州,后在南京上小學 ,由于日寇侵華,回到貴陽,后考入浙江大學機械專業(yè)就讀,一九四六年畢業(yè),加入東江革命游擊隊,從上海到香港接受組織任務(wù),到貴陽從事革命工作,和前貴州省委書記、中宣部部長朱厚澤先生等一起負責貴陽地下黨特別支部,為朱厚澤先生的介紹入黨人!1951年3月,調(diào)到西南民族學院工作,先后任干訓班主任、馬列教研室副主任等職。1954年春被評為講師。1958年12月至1978年12月,安毅夫因“右派分子”等無辜之罪名而判刑20年,送到貴陽王五磚瓦廠等單位勞動改造,直到1979年3月平反并恢復黨籍和工作,任貴州省委統(tǒng)戰(zhàn)部業(yè)務(wù)處副處長。1981年3月,經(jīng)國務(wù)院和貴州省委批準,到貴州民族學院任院長,為貴州省民族學院名名譽院長。第六、七屆全國人大代表。
在與安老的交往之中,每當問起他在五八年反右和文化大革命中受到的沖擊時,有時候他會沉默不語,有時他又會開朗的笑著說:要是不在牢里,在文革期間可能早就被人整死了,那能夠活到現(xiàn)在!可見安老是個性格豁達、樂觀而積極的人,他在任職貴州民族學院院長期間,對民院的發(fā)展嘔心瀝血,奠定了今天貴州民族大學的發(fā)展,并且組織教師積極的對外進行學術(shù)性的交流,有幾次去他家,他還把日本搞人類學教授的書籍送給我,包括國際人類學研究的書刊給予我。退休后的安老時時的還在參加各種各樣的社會活動,并且籌備和成立了貴州省彝學研究會任貴州省彝學研究會第一任會長,為貴州彝學研究會的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今天貴州的彝學研究遍布于貴陽、畢節(jié)、六盤水、黔西南等地。(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安老性格樂觀,率性而又耿直,一次我和貴州畢節(jié)黔西籍現(xiàn)居貴陽花果園 《大西南月刊》主編、貴州著名詩人阿諾阿布先生去安老家看望安老,安老指著他年輕時候的照片對我們說:不要看哦,我年輕的時候可是個小帥哥!把我和阿諾阿布先生逗得哈哈大笑。安老的晚年生活是健康幸福的,安爺爺和吳逸云奶奶九十幾的老人了,天氣好的時候他們會在省委大院里聊天散步,一對銀絲白發(fā)的老人會不時的引起路過的人們回頭觀注,可謂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肚性鐖蟆返挠浾咴鴮iT的采訪和報道過,我去看望安老的時候,安老把報道的報紙給予我看,并且問我是否認識《黔中早報》的美女記者方靜,后來我給阿諾阿布先生電話問起此事,認識了方靜女士!
吳逸云奶奶早年出生于福建,由于日本侵華而到貴陽,后考入云南大學社會學系就讀,在西南民族大學參加工作,在阿壩搞民族學調(diào)研時與安老相識相知。老人有兩子一女 ,大兒子安剛現(xiàn)居美國,改革開放后到美國留學,獲得兩個碩士學位,為計算機專家。潘籬現(xiàn)在在西南民族大學教書。女兒吳華貴州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體檢科主任,貴州省政協(xié)委員!孫子和孫女安亮和安揚在美國讀書,美國耶魯大學畢業(yè)。前些年安剛先生三到五年才回國一次,現(xiàn)考慮到二老年紀大了,一年則要回國三到五次。
安老雖然年紀大,但還保持著經(jīng)??磿x報的習慣,不落伍于時代,在家還會經(jīng)常的上網(wǎng),在網(wǎng)絡(luò)上和親朋好友聊天發(fā)電子郵件 ,對于電腦一點都不感覺到陌生,他說在家他經(jīng)常地和遠在美國的親人視頻通話。并且老人還關(guān)心時事,一次去他家他正在給貴陽黨史辦公室寫信,反映貴陽地下黨散葬革命烈士的事情。身體和天氣比較好的時候,他也會和吳逸云奶奶經(jīng)常地走親訪友,比如去貴州原省政協(xié)主席、知名作家龍志毅和劉學洙原貴州省委委員、貴州日報社社長等老朋友家做客。
一次問其安老長壽的秘訣,他說:他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知識分子一般都比較長壽。因為他們有知識有文化,遇到挫折和困難他們大部分都比較豁達大度,思考問題的角度比較多,容易自己開解自己。常言說:活到老,學到老!安老九十多了,還在不斷的對生活進行思考。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ubject/3647885/
《山之骨》我的忘年之交安毅夫老先生的評論 (共 9 條)
- 草木白雪(李淑芳) 推薦閱讀并說 欣賞精彩之文問好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