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梅花尼的《詠梅花》
梅花尼,姓名生平事跡皆不詳,因作梅花絕句,又為比丘尼,故人稱梅花尼。古人詠梅花的詩極多,如王淇的《梅》: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只因誤識林和靖,惹得詩人說到今。此詩詠梅花清瑩皎潔,不受塵埃半點之侵的高潔品性。認為梅花本自清閑幽雅,而誤嫁林和靖算不得佳話。林和靖的《山園小梅》之一: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欲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需檀板共金樽。詩言眾芳已謝,梅花獨妍,可謂占斷紅紫之風情,而為百花魁首。疏影、暗香二句,一直頗受贊賞,疏影、暗香此后亦成為梅花的代稱。
《詠梅花》: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云。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詩人沒有寫梅花凌雪獨開的勁節(jié),沒有寫梅花“只留清氣滿乾坤”的高雅的精神,也沒有寫梅花“眾芳搖落獨暄妍”、“不受塵埃半點侵”的品性,而只是寫她給人們報告春天的信息,自然而巧妙的把尋春與詠梅結合在一起,表現(xiàn)了一種悠然自得之趣。
詩從“終日尋春不見春”寫起,踏破芒鞋,去那云霧繚繞的嶺頭尋春,可是“不見春”,這里有詩人的追尋與失望,充滿對春天的渴望。李益有“梅花暗落嶺頭云”之句,其實詩人已暗含梅花于思緒之中。
后兩句寫繼續(xù)尋春,終于發(fā)現(xiàn)春之所在?!皻w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睂ご簹w來,笑拈梅花,馨香襲人,已分明感受到了春天的信息。一個“笑”字,刻畫出詩人的欣喜之情。這兩句尋春意承前,詠梅意由隱而顯,如此尋春與詠梅相融,透過馨香,傳出春天的信息,暗寫了梅花的神韻,完成了詠梅的主題。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ubject/220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