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孃孃,我們回家
四十多年前因您在上海,我第一次來到了上海。由剛從海軍退伍回家的大表哥陪著,還特意跟他伙伴,一里弄的,叫冰昆的人借了部135的黑白膠片的相機,當時很驚喜,心里在嘀咕,城里人老有錢,這么神奇及貴重的東西個人就擁有。到西郊公園拍了一卷膠片,至今存有照片在。
第一見到如此龐大的動物園;第一次見到了珍稀的熊貓;第一次見到高高個子長長脖子的長頸鹿;第一次見到比咱家門口樹上麻雀大百倍的,居然在地上行走的大駝鳥;第一次見到比俺家的豬又大十倍的,動物之王的大象。還有眾多第一次見過的珍奇稀有動物,開了眼界,影響了我,給了我全新的感知觀。
在二老表的帶領下,游玩了繁華熱鬧,人來人往的南京路商業(yè)街。在大街上遇到的大多是南腔北調的,來自五湖四海的人。特別讓我停下腳步,轉動著頭,盯著而睜大眼睛看的,是金色頭發(fā),白皙皮膚的,頎長身材的西方人。在寒冷北風里,穿著短袖,穿著牛仔褲,腳蹬靴子,留著噔噔噔的聲響,消失在茫茫人海里。
外灘上,二十四層樓的,上海乃至中國最高的建筑和平飯店,需仰視??刺哿瞬弊樱@訝地張著嘴,吐著舌頭。黃浦江里,千舟競發(fā),汽笛聲聲,海鷗點點。蘇州河上的外白渡鐵橋,雄姿英發(fā),兩跨巨型鋼架拱著身體,抻在寬寬的河兩岸,硬生生地,強有力地拉著厚實的鐵板的橋面,讓接成龍似的汽車,讓摩肩接踵的人,壓著踏著而過,沒有半點脾氣,舒坦地屹立著。特別是那長長的有兩段的車廂,車廂相接處,有彈簧,有轉向,每當轉彎彎時,就發(fā)現(xiàn)外側彈簧在張開,內側的彈簧在壓縮,并發(fā)出吱吱呀呀的聲音,那車廂頂還有兩條直挺挺的,如孫悟空的長辨子翹向天空,牢牢地連著上面的電網(wǎng),在接頭處,時常碰出火花,讓我看得目瞪口呆。上海之大,滿眼皆新奇,簡直就是劉姥姥游大觀園。
江北的,鄉(xiāng)下人,有親戚在上海,在我們兒時是值得無比驕傲的事。每當在學校里,新生報名時,入少先隊(紅小兵)時,入共青團時,填寫的表格里,關系人一欄中必寫著上海的您。因為我們的家只有您一家在大都市且在很遙遠的地方。
在我家里老大穿的毛衣毛褲,都是您親手一針一線地織的。穿了兩三年后嫌小了,就得讓我穿。我們那代農(nóng)村的孩子能穿上毛衣毛褲,(其實就是用手套白紗絲,一股股捻成后疑似粗粗的毛線。)是奢侈的事。一是農(nóng)村無閑月,二是農(nóng)村女人會用毛線打衣服的不多。這是在未去過上海,十歲前最記得的,特別在寒冬臘月天里最能體會到的,是您送給我們的溫暖。(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當我工作時,時隔二十年,攜妻拖兒,也正是兒子十歲時,再次來上海旅游。那年是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就是為了看黃浦江畔,在七月一日為慶祝香港回歸舉行的盛大煙花秀。吃住在您家整整一個星期。
盡管在三老表的陪同下,玩得不亦樂乎,樂不思蜀。最難忘的還是您,為我們一家做的早餐,您親手包的韭菜鮮豬肉餡的水餃。做了很多,放在冰箱里,要吃時拿出部分來。那味就是比馬路邊小吃店里的香,饞得我能狂吃三四十來只。
盡管在工作期間,以及做銷售,做生意,陸陸續(xù)續(xù)來上海,尤其到您的家若干次,但隨著自己的年歲增加,特別是近二十年,還是越來越少了。甚至好幾次從您家十來公里外的高架上路過,去浦東機場送孩子們飛他國,都因來去匆匆,心想回頭攏到虹口區(qū)那弄堂里去看您,終因回返時日西斜,還有三百多公里路要趕回而默默地離開了上海,向西奔江陰大橋,一路北望而去,心里卻裝滿了無奈及惆悵。
昨天,我再也不能找理由了,我不得不來了。我驅車近三百公里,心情特別壓抑,強忍著淚水,在秋雨里,在京滬高速上,在沿江高速上,風馳電掣般一路狂奔。聽話的小柯,似乎知我心,轟鳴著發(fā)動機,硬是把自己的速度表指針拉向一百一十碼,一百二十碼,一百三十碼,討厭的電子狗叫著:超速!管不了那么多了,向上海某醫(yī)院狂奔而去。
當在醫(yī)院看到病重的您,一臉憔悴。讓病折磨得只剩著皮包骨,兩肩鎖骨高高突出,兩眼深深凹陷于窩。當我撫摸著您手時,我的淚情不自禁地滑落。
您是我們家可親可敬的人。我的好大姑媽,俺的好大孃孃。
當我對您說:大孃孃,您要加油!等您康復回家,我還等著吃您包的韭菜豬肉餡的水餃。
您強忍著透析后帶來的痛苦及疲憊,努力地睜大了眼睛,慈祥地注視著我,會心地笑了。
期待著,您早日康復,盡快離開此醫(yī)院,高高興興地回家。咱們一起回家。大孃孃,我們回家!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anwen/vaivpkqf.html
大孃孃,我們回家的評論 (共 5 條)
- 草木白雪(李淑芳) 推薦閱讀并說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