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9秒“破百”,國內(nèi)這輛奧迪S3竟和200萬超跑不相上下!

作為一位普通高爾夫車主,碰到奧迪S3、GTI之類的前輩,自然要畢恭畢敬,尤其是這種非原廠的“禽獸”,除了拍攝所需可以略微領(lǐng)先于他們,其余的時間基本連尾燈都看不見。

1、310馬力的7代高爾夫GTI

這是一位來自本地車主的GTI,出于對山路的了解,拍攝以外的時間車主都會盡可能地解放它的天性,然而看完素材后卻意外地發(fā)現(xiàn),GTI看起來竟然比S3更兇狠。

尤其是車頭位置,車主保持了最原廠的狀態(tài),甚至連標配的單U大燈也沒有改成高爾夫R的雙U燈組。在以往我見過的GTI改裝案例中,6代GTI的車主都會更換高爾夫R的前/后杠以及R20獨特的櫻桃紅尾燈;回歸這代的GTI,真的沒有太大改裝空間,整體的戰(zhàn)斗狀態(tài)甚至要比高爾夫R更出色。

從大體的改裝風格來看,這臺GTI偏向常見的街頭競技,并不是一味地追求外觀或者性能,但對于街道里刻意挑釁的寶馬3系還是能管教管教的(內(nèi)容需要,請安全駕駛)。

區(qū)分一臺非原廠車是不是汽配城改裝的最好方法是看這臺車的高度是否協(xié)調(diào)。而改變高度有兩種方法可以參考:第一種,將原廠的減振器彈簧更換成行程短的短簧,省去了精準調(diào)校的煩惱,但會傷害原廠減振器;第二種,直接更換減振器結(jié)構(gòu),連同減振筒和彈簧一起替換,成本略高,需要反復測試才能達到最佳狀態(tài)。

車主選用的是第二種方法,將原廠減振器結(jié)構(gòu)更換成了高低、軟硬可調(diào)的KW V3絞牙減振器。相對原廠來說,絞牙減振器硬度增加,支撐性到位,但車身與底盤的連接部分變硬,極限過彎中對輪胎的負載會增大,如果不更換匹配的輪胎和輪圈,只能達到淺層次的“姿態(tài)”,而真正意義上的操控是做不到的。

對于輪圈和輪胎的升級,車主并沒有參考徳系常見的BBS、OZ或者RAYS,而是選擇了一款適用美系車的NICHE M150系列輪圈,尺寸為18寸,匹配了225/40 R18規(guī)格的韓泰Ventus S1 evo2系列輪胎,雖為韓泰的高端系列,但相比一些純粹的性能輪胎還是有些許差距。

固定輪圈的螺絲車主也更換成了質(zhì)量更輕的鍛造螺絲。

剎車部分,車主討巧的“借用了”S3的原廠紅色卡鉗,并配上了和原廠相同的340毫米劃線通風盤。這樣的搭配對于一臺二階GTI完全夠用,同時又省去了不少改裝成本。

常見的7代高爾夫改裝有三種,第一種是模擬7代高爾夫R的雙邊共四出排氣造型;第二種是GTI原廠的雙邊共兩出造型;第三種則是模擬6代高爾夫R20的中置雙出造型。
這臺GTI的尾部,不同于原廠的兩個改裝點在口徑更大的尾喉和后擾流板上。
排氣從頭段延伸至尾段全部更換成了美國ARESCLAN閥門排氣,低轉(zhuǎn)速的聲音低沉,高轉(zhuǎn)速的聲音亢奮,放大了徳系鋼炮排氣聲浪的特點。然而排氣尾部的造型,僅在口徑上區(qū)別與原廠,而且原廠的尾部擾流板還可以繼續(xù)使用。

打破原車設(shè)定的重頭戲在于APR二階程序,從原廠220馬力提升至310馬力不得不為原廠保守的數(shù)據(jù)點贊。當然310馬力僅為EA888發(fā)動機的初始狀態(tài),如果更換了渦輪、發(fā)動機腹內(nèi)鍛造、中冷器等等,動力輸出會更可怕,只是GTI終究是臺前驅(qū)車,還需要照顧平常駕駛,現(xiàn)在的數(shù)據(jù)會更合適一些。


發(fā)動機艙內(nèi),進氣部分替換成了injen高流量進氣,配合全段排氣,使得整臺車的進排氣系統(tǒng)得以通暢,也是對二階程序的最好詮釋。


車內(nèi)部分沒有太大改動,只是在中控臺左邊配了一塊渦輪表,方便讀取不同狀態(tài)下的渦輪壓力值。

2、0-100km/h 3.39秒的奧迪S3
如何用最直接的話形容3.39秒,我更愿意把這個數(shù)值反映在金錢上。一臺2016年的法拉利GTC4Lusso 6.3L V12版本的加速時間(0-100km/h)為3.4秒,市場價在485.8萬元;一臺2017款奧迪R8 V10Spyder的加速時間為3.6秒,市場價在218.8萬元;而一臺2015款奧迪S3的指導價僅為39.98萬元,加上改裝8萬元的費用和幾萬元的購置稅,這臺S3應該在50萬元的價格中徘徊。

如果不提及成績,這臺不起眼的奧迪S3確實不會引起我們的太大注意,可當這位不精通山路的車主一次次在直線反超我們時,確定了這臺S3真的不是什么素食主義。

如今的21世紀,可不缺少高爾夫R、寶馬M140i之類的吃虎神器,可車主的這臺S3雖然在外觀同樣進行了改裝,但看起來依舊低調(diào),甚至沒有上文中的GTI兇狠。

與上述的車主相同,同樣這臺S3在減振器和輪圈上做了一些文章。負責降低車身高度,增強支撐性的是定位高端的OHLINS減振器,市場價在25000元;輪圈為國產(chǎn)BAVAR BAR02輕量化輪圈,尺寸為18寸。

動力提升的同時,制動系統(tǒng)也需要跟進,那么車主則選取了一套制動力更強的大六活塞套裝,型號為AP9040,市場價在16000元左右,這樣的搭配也會讓18寸輪圈的內(nèi)部看起來更飽滿。

輪胎是米其林主打高性能的Pilot Sport CUP 2系列輪胎。

在尾部,原廠S3即是雙邊共四出的排氣造型,車主僅替換掉了原廠的全段排氣,量身訂做了一套原裝位全段排氣。


內(nèi)部的改動除了增加了一些讀取數(shù)據(jù)的儀表(水溫、油溫、渦輪壓力值)外,更多則是為了這臺S3的輕量化。

真皮和碳纖維混搭風格的運動方向盤。

顯示信息豐富的儀表,可讀取多種數(shù)值,方便車主了解賽前S3的參數(shù)。


“偷輕”是直線加速賽提升成績的重要手段之一。國內(nèi)直線加速賽有針對“偷輕”的明確規(guī)定,包括安全氣囊、車身框架等等。大多數(shù)車主都會選擇質(zhì)量更輕的賽用座椅,每套座椅的寬度都是根據(jù)車手的體型定做的。

為了保證安全帶的正常使用,四點安全帶被固定在后座上。

后排座椅的坐墊被車主拆除了,也是這臺S3“偷輕”的真實寫照。
原廠狀態(tài)下的2015款奧迪S3 0-100km/h的加速時間是4.87秒(實測),而這臺S3足足比原廠快了1.48秒,得益于這臺車的改裝潛力巨大。更令我意外的是,這臺車并沒有對發(fā)動機和變速箱進行加強處理,甚至渦輪還堅持使用原廠的IS38型號。那么車主又是如何改進的呢?問題的關(guān)鍵在于不斷地壓榨這臺車的極限。

這是一臺經(jīng)過特調(diào)ECU的發(fā)動機,同時變速箱也跟進了TVS三階程序,對應的硬件升級是一些高流量的進排氣系統(tǒng)和提升原廠渦輪壓力值的硬件,當然還有對應的冷卻系統(tǒng)和點火系統(tǒng),剩下的就要看這臺發(fā)動機和變速箱的潛力了,僅此而已。(變速箱是否經(jīng)過加強處理,不得而知)

總結(jié):
結(jié)束了一天的拍攝,受益匪淺。而且兩位車主自帶幽默光環(huán),也讓這一天過得很開心。行進的路上,他們并沒有因為愛車過與常人的性能而做一些危險動作,尤其是人煙稀少的山路,我們也都以安全的速度行進,這甚至讓我有些意外,最后詢問兩位車主原因時,他們告訴了我這樣的答案“改裝車在當下排斥在外,如果再不以身作則的話,我們更得在夾縫中生存。事實上有很多渠道可以釋放天性,比如參加一些正規(guī)的比賽,讓我知道了自己與別人的差距,才能使這臺車變得更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