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范寬《溪山行旅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溪山行旅圖》軸,宋,范寬繪,絹本,淺設(shè)色,縱206.3cm,橫103.3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在右上角上有明末書法家董其昌用楷體工整寫就的"北宋范中立溪山行旅圖"十個字,在畫幅的右下樹蔭草葉間有"范寬"字題款,因而被確認為范寬真跡。

巍峨的高山頂立,山頭灌木叢生,結(jié)成密林,狀若覃菌,兩側(cè)有扈從似的高山簇擁著。樹林中有樓觀微露,小丘與巖石間一群馱隊正匆匆趕路。細如弦絲的瀑布直洩而下,溪聲在山谷間迴蕩,景物的描寫極為雄壯逼真。全幅山石以密如雨點的墨痕和鋸齒般的巖石皴紋,刻畫出山石渾厚蒼勁之感。畫幅右角樹陰有“范寬”二字款。

明代書畫家董其昌稱其“宋畫第一”。
徐悲鴻在世時曾高度評價此畫:“中國所有之寶,吾所最傾倒者,則為范中立《溪山行旅圖》,大氣磅礴,沉雄高古,誠辟易萬人之作。此幅既系巨幀,而一山頭,幾占全幅面積三分之二,章法突兀,使人咋舌!”


范寬(生卒年不詳),生于五代末,宋仁宗天圣年間(1023-1032年)尚在,華原(今陜西省耀縣)人。范寬原名中正,字中立,因其習(xí)性溫緩,世人謂之“寬”,遂以范寬名世。善繪山水,在師法荊浩、李成筆墨的基礎(chǔ)上,飽覽所居之地終南、華山等處煙霞云壑,形成構(gòu)圖飽滿、落筆蒼健的藝術(shù)風(fēng)貌。宋人將他與同時代的關(guān)仝、李成并列,譽為“三家鼎峙,百代標(biāo)程”。代表作有《溪山行旅圖》、《雪山蕭寺圖》等。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