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為什么成了傷害?怎樣與戀人相處 —— 戀愛認知三部曲之三

這是單華偉的第一百三十九篇原創(chuàng)文章(part1)
愛情,是一團亂麻,一團糟
?
這篇文章講戀人相處,但它只能為各位讀者提供一點點參考,因為每個人的性格千差百異,沒有什么方法和原則可以包治百病。況且,情侶之間的相處模式也各有不同,有的吵鬧不斷,但愛的只有這一個,從來沒有分手的想法;又有的互相極度依賴,對彼此感激無比甚至到了卑微的地步,但卻能共同成長……
?
在筆者看來,以上兩種關系都是『 健康 』的,沒有必要干涉和改變,因為愛并不是純潔無瑕之物,愛是自私,因為你不想要別人擁有眼前人;愛是謊言,或善意保護那個人,或掩藏自己的惡,但都是為了愛能繼續(xù)下去;愛,就是共生,少不了依賴與沖突。
?
抱歉,那種純美的關系并不存在,兩個人在一起,能及時化解沖突便是好的愛情。其他磕磕絆絆,或者你認為太黏,稍微有些虐的情感聯(lián)結,都沒有多少問題,因為人生太苦,世界太殘酷了,有個人一起黏,一起虐,對于有的人來說,都不算是壞事兒,因為至少有個人在一起。
?
當然,這樣的關系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的,如果你正在經歷類似的關系,并且感到不適,為了保護自己,你有權退出,筆者講這件事,只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 Love is a mess 』——愛情,是一團亂麻,一團糟。
?
接下來,筆者會從『 化解沖突 』、避免『 情感勒索 』與『 持續(xù)保鮮 』三個角度提供建議,但是別指望它們一定奏效,別指望它們能挽救一段關系,因為已經說過,Love is a mess,它總和謊言、背叛和心理扭曲同行,愛情從來都是件難事,挫折與失敗就是常態(tài)。

我愛你,所以我要干涉
?
愛情是彼此關心,而所謂『 關心 』的本質就是『 干涉 』,送上一杯茶也好,談心排憂也罷,你不是在干涉對方的行為,就是在干涉對方的心理,沖突,就是在這個過程中發(fā)生的。
?
干涉者有期待,期待落空,便會悲傷,從而憤怒;被干涉者一旦感受到被控制,也會產生類似的情緒變化。從心理學上看,悲傷屬于初級情緒,憤怒是『 激發(fā)情緒 』,人們發(fā)怒,往往是為了阻止悲傷,愛情的悖論在這里顯露無疑,由悲生怒,由愛生恨——愛總是傷害,一點沒錯。
?
但善于觀察的伴侶,總能防患于未然,筆者曾談到親密關系的本質是更深層的人際關系,從這個角度理解夫妻之間“相敬如賓”,便不難明白其中的道理:越是親近,越應該像一個陌生人一樣謹慎的觀察,理解對方,因為你們對彼此的期待提高了,你需要摸清楚對方的脾氣,會引發(fā)沖突的話題和舉動,盡量避免。
?
比如,男生可能因為缺少一個日常的晚安心生芥蒂,女生面對有關妝容的指責都會氣憤;有的人不喜歡太黏,每隔一段時間希望獨處;男性普遍缺少傾聽意識,女性普遍更在乎確認對方是不是愛自己而不是事理;伴侶對三餐有些與你不同的要求;某些特定行為會讓伴侶吃醋……這些或普遍或特殊的規(guī)律,都需要牢記于心,時時注意,想讓感情之花常開不敗,必須得精心呵護。

而當沖突不可避免的爆發(fā)時,請不要急著去化解或者取得原諒,所謂危機,危機,有危就有機,沖突往往會暴露出雙方的矛盾,利用這個機會,打開話匣子,雙方表達『 感受 』,明確『 需求 』,然后尋找解決方案,才是正確的處理方式。
?
在爭吵中,我們總是傾向于表達『 意見 』而不是『 感受 』:你“總是”如何如何,你“這個人”怎樣怎樣,被指責的人肯定會為自己辯護,甚至反咬一口,演變到最后,就成了互罵,沒有任何的溝通效果。
?
但此時,如果改變一下話術,轉而表達自己的『 感受 』:告訴對方“你做的哪一件事讓我感覺沒有被重視”而不是“你這個人太霸道了”,同時開始自我反省,照顧一下對方的感受,引導對方進行感受的表達:“你這樣做,是不是因為那天我做的某件事”,只要進入了這個語境,你們自然就能感受到彼此的『 需求 』在何處,從而找到解決方案。
?
比如,男生抱怨女生花太多時間學習,如果缺少良好溝通模式,最終兩人會陷入“你不支持我的發(fā)展”,或者“我們根本不是一類人”的僵局,而男生倘若能真誠地說出自己的焦慮來自于感受不到陪伴,女生做一定讓步,問題便能得到解決。

當然,這個過程并不容易,人心是晦暗的,爭吵中不少人也可能因為更關注面子而不愿意承認自己的軟弱之處,但這正是感情是經營一個『 共同體 』的意義所在,它逼迫你誠實,它要求你犧牲部分個人利益,從而獲得更多的溫暖和濃情,即使從功利的角度來說,這都是值得的。
?
需要注意的是,整個溝通過程應該是自然生成的,把這套方法擺到臺面上,說我們一起來表達感受,一起來表達需求,是行不通的。因為方法都是事后總結的,而交流是靈活的,梳理感受,表達情緒需要在交談中自然發(fā)生,命令式的做這些事,根本不會發(fā)揮它應有的效應。
?
只要最終能達成一個『 共識 』,那便是好的,大家抹花了臉,哭紅了鼻子反而是好事兒,像談判一樣“理智”,“冷靜”的分析,只會讓雙方感覺在談生意,雖然在本質上感情和商場的合作沒有區(qū)別,但感情終究是感情,是有溫度的,不能用這種冰冷的方式來處理。
?
也許這個方法很難立即奏效,甚至要花一生的時間去學習,但感情本就是如此,無論多少次爭吵,能有半數(shù)達成共識,彌補傷害便是萬幸,沒有沖突和痛苦時時提醒,和睦與歡樂便不會存在。
?
(Not END.)
(這個“戀愛認知三部曲之三”系列文章共有兩篇,請到筆者主頁查看完整內容哦~)
--------------------
我是單華偉,一個看書和寫作的人,我在自己的公眾號「單華偉」上分類整理了所有的文章,如果覺得小單寫的東西對你有用,別忘了關注,轉發(fā)和分享一波哦~
版權聲明:本文受維權騎士版權保護,任何包括但不限于圖文、音視頻形式的侵權行為將被追責。商業(yè)轉載與合作請私信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