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鷹社】希特勒青年團
搬運自微信公眾號海寧的小世界
Osprey出版公司軍事書Warrior系列第102號:希特勒青年團(1933-45)-The Hitler Youth 1933-45。原作者Alan Dearn,繪圖Elizabeth Sharp。以下是該書的封面:


A:希特勒青年團運動會,1938年夏
1938年,17歲的馬克斯被派往家鄉(xiāng)城鎮(zhèn)羅森堡,負責一個由150名男孩組成的中隊(Gefolgschaft)。圖中他帶領隊員們用一支“印度棒子”進行訓練,這種棒子與德國手榴彈非常相似。馬克斯穿著希特勒青年團標準的夏季制服——棕色襯衫配黑色短褲和領巾。他的肩帶上的三顆扣型章顯示他作為中隊長的等級,而他的領導地位通過他的肩頭穗帶來體現(xiàn)。希特勒青年團的領導人被任命指揮部隊時,他們的部隊規(guī)模相對于他們的軍銜更大,尤其在戰(zhàn)爭期間。馬克斯屬于第308區(qū)隊(bann),他左臂上的三角形臂章說明他是屬于南部總區(qū)弗蘭肯分區(qū)(Gebiet)的。
圖中還展示了希特勒青年團使用的皮帶扣(圖A1)和匕首(圖A2)的細節(jié)。匕首的設計類似軍用刺刀,上面刻著“鮮血和榮譽”字樣。馬克斯佩戴“熟練徽章”(圖A3)和“射擊術徽章”(圖A4)。授予“德意志少年團”(納粹的10-14歲的兒童組織,譯者注)的“熟練徽章”為古北歐字母“S”型(圖A5)。另外兩種分區(qū)(Gebiet)臂章也顯示在圖中:一個來自于德國少女聯(lián)盟(BDM,納粹的青年女性組織,譯者注),使用白色字體(圖A6);一個是帶金色(BDM的為銀色)橫道的“傳統(tǒng)三角形臂章”。這顯示佩戴者所在的區(qū)隊(Bann)在1933年之前就成立了。

B:在一處“國防強化營”接受訓練,1945年1月
1945年1月,恩斯特接到命令要求他前往一處國防強化營(Wehrertuchtigungslager)參加為期三周的訓練課,當時他只有15歲。到了戰(zhàn)爭的這個階段,營地的教官們已經(jīng)意識到他們訓練的男孩可能在幾周之內就會投入戰(zhàn)斗。圖中接受Panzerfaust 60型火箭筒使用指導的恩斯特穿著希特勒青年團的標準冬季制服,盡管雜役服在營地也很常見。恩斯特的肩章帶上的紅色繩紋鑲邊代表他是一名“戰(zhàn)爭志愿者”(Kriegsfreiwillige),盡管事實上他在這個問題上沒有發(fā)言權。他的教官是一名來自希特勒警衛(wèi)旗隊師的經(jīng)驗豐富的區(qū)小隊長(士官),他在療傷時被借調到防衛(wèi)加強營從事教官工作。
鐵拳(Panzerfaust)火箭筒是一種簡單、廉價而高效的武器,但它的反向爆破沖力使它在封閉空間中對操作手具有潛在的致命威脅。它發(fā)射一枚帶中空裝藥彈頭的火箭推進榴彈,原理上類似于美國的巴祖卡火箭筒和英國的PIAT火箭筒。擊中目標后,彈頭中的錐形裝藥(圖A1)導致內部爆炸(圖A2),集中爆發(fā)的熔融金屬和氣體造成的力量會擊穿坦克的裝甲板(圖A3)。1943年開始采用之后,鐵拳火箭筒持續(xù)得到改進,其有效射程從30米提升到60米,最后達到100米。

C:在一處高射炮裝置處的防空助理員,1944年3月
1944年3月開始,卡爾作為一名防空助理員駐守在一處高射炮連的駐地,圖中高射炮連以典型布局布置陣地。高射炮連的“大腦”是其火控系統(tǒng),也就是所謂的“B1”(圖C1)?;鹂叵到y(tǒng)通常與高射炮距離約100米布局。在能見度允許的情況下,操作人員使用長的Em 4m R40型立體測距儀來確定目標飛機的高度、速度和航線。這些信息隨后被輸入到Kommandogerat 40型火控計算機中,這種外觀為大盒子的裝置出現(xiàn)在測距儀的正前方。卡爾在這里會接受一名空軍中士對數(shù)據(jù)的復檢。由于他們將很快接受炮兵連長官的檢查,這些男孩們都以正確的方式穿著希特勒青年團空軍輔助人員制服,包括遭到輕視的青年團的袖標。
夜間或能見度較差時,Kommandogerat 40型火控計算機可以從放置于接近B1的維爾茨堡雷達(圖C2)獲得數(shù)據(jù),炮兵擊落飛機需要它提供的敵軍飛機輪廓數(shù)據(jù)。一臺被稱為Malsi的裝置放置在臨近B1的一處坑洞里,如果炮位遭到損壞,它可以為附近的雷達提供炮位的相關數(shù)據(jù)。一旦火控計算機接收到關于目標飛機所需的信息,卡爾和另一名操作員將使用計算機計算出所需的高度以方便為炮彈的導火線進行設定,然后這些信息被傳導給火炮陣地(圖C3)。高射炮兵連包括6門88毫米口徑高射炮,它們各由單獨的防爆屏障保護起來。

D:德國少女聯(lián)盟的女孩們加入柏林附近一個探照燈操作組,1944年秋
探照燈是第三帝國防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不僅幫助高射炮和夜間戰(zhàn)斗機找到目標,而且它們的炫光可以降低敵人轟炸的準確度。作為對其有效性的“褒獎”,盟軍飛機也會經(jīng)常將探照燈作為打擊目標。雖然直到戰(zhàn)爭的最后幾個月之前,納粹對婦女所扮演角色的態(tài)度讓她們被排除在炮兵連的工作之外,但至少從1943年起,“女高射炮兵助理員”就一直作為探照燈的操作人員存在著。
本圖展示的是1944年秋天的柏林郊外,一架150厘米直徑的34型探照燈的操作情況。操作組中的兩名成員是來自德國少女聯(lián)盟的17歲志愿者。和她們的希特勒青年團的男性同事不同,德國少女聯(lián)盟的女孩們并非官方認可的防空輔助部隊成員,并且沒有屬于自己的制服。相反的,她們穿著和年長同事一樣的“高射炮兵助理員”的制服。另外她們的探照燈是高射炮連的16臺探照燈中的一臺。
34型探照燈能夠打出大約12,000米高的光束。一些高射炮兵連使用更強大的200厘米直徑的主探照燈,它們由雷達引導,為高射炮兵連的火炮指明目標。

E:從事防空作業(yè)的希特勒青年團團員,科隆,1943年
希特勒青年團防空團作為青年團的一支專業(yè)單位成立于1939年,其成員接受防空襲操作訓練。不過到了1942年夏,希特勒青年團的所有成員都理所當然地全部開始接受防空襲訓練。1942年至1943年間,隨著英美對德國城市的襲擊日益激烈,各個年齡段的希特勒青年團成員都被要求履行廣泛的醫(yī)療、救濟、通訊和消防職責。圖中展示的是1943年晚些時候,英國皇家空軍夜襲科隆,科隆市中心被焚毀的場景。兩名17歲的希特勒青年團消防隊員正在與大火搏斗。當?shù)氐某鞘邢狸犛柧毩藞D中這種特殊小組,他們擁有如圖所示供他們使用的特殊制服。前景中有一位德國少女聯(lián)盟的17歲女孩,為了成為一名護士,她正在接受德國紅十字會的培訓。她將會轉到科隆的一家醫(yī)院工作幫助對傷兵的治療,當然她也會作為一名志愿護士為納粹空軍工作。她為自己購買了一件連褲工作服和一頂“角斗士”風格納粹空軍的頭盔,至于防毒面具是配發(fā)給她的。一位14歲的希特勒青年團的通信員剛剛告訴她在下一條街上發(fā)現(xiàn)了一些需要她的幫助的傷員。通信員被派發(fā)了一頂一戰(zhàn)時期老式的M1916式頭盔和一個防毒面具,除此之外,他還穿著通常的夏季制服。

F:希特勒青年團師在卡昂附近進行還擊,1944年6月
1944年,諾曼底。6月7日上午,也就是英聯(lián)邦和美國的部隊登陸的第二天,武裝黨衛(wèi)軍第12“希特勒青年團”裝甲師的部隊就開始在卡昂西部集結。加拿大裝甲部隊正從登陸海灘向南推進,這時“希特勒青年團”師突然伏兵四起,發(fā)起了瘋狂的反擊。來自師屬裝甲團第2營的四型坦克伴隨著裝甲擲彈兵,并在他們的第一波攻擊之后奪取了Authie和Franqueville兩座村莊,而盟軍完全措手不及。在向北推進的過程中,興高采烈的士兵們感到他們即將沖到大海邊,但暴露側翼的危險使他們不得不撤退。圖中,在攻擊過程中的馬克斯向一名四型坦克的車長指點著敵人步兵陣地的位置。他現(xiàn)在24歲,是一名裝甲擲彈兵的突擊隊大隊長,指揮著一個連的裝甲擲彈兵。其余的跟隨他的人和他一樣在野地灰色制服外面穿著黨衛(wèi)軍版的M43型迷彩外套。為了保持希特勒青年團的精神和官兵之間的緊密關系,他在前線親自參與指揮。在前景中,是一個正在移動的MG-42機槍小隊。這種武器驚人的射速使彈藥供應持續(xù)成為一個問題,所以這些士兵身上掛著額外的彈鏈,而其中一人還攜帶著額外的彈藥箱。
“希特勒青年團”師第一次進攻取得的令人興奮的成功并沒有持續(xù)太久。在接下來的幾星期里,這個師在持續(xù)不斷且孤立無援的嚴苛防守戰(zhàn)中被徹底擊潰,馬克斯也于7月初死于英軍的密集炮火攻擊下。

G:人民沖鋒隊的兒童兵,魯爾包圍圈,1945年4月
“希特勒青年團”師作為一支訓練和裝備良好的戰(zhàn)斗部隊投入戰(zhàn)斗。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被作為人民沖鋒隊的一部分投入戰(zhàn)斗的希特勒青年團成員雖然積極性很高,但通常與敵軍對峙時很難與敵匹敵。1945年4月,圖中的場景出現(xiàn)不久之后,卡爾和瑪麗亞在魯爾地區(qū)被美軍俘虜。在卡爾的高射炮連的高射炮被用作對地火炮后,他和其他來自火控單位的多余的高射炮助理員們被編入人民沖鋒隊并在“國防強化營”接受為期四天的步兵武器速成課程。1945年3月,盟軍渡過萊茵河,卡爾被分配到一個“警報”部隊,幫助阻止敵軍突破。裝備是從各種渠道倉促到位的。在他的高射炮兵制服外面,卡爾穿著一件來自帝國勞動團(RAD)庫存的棕色大衣,同時佩戴著人民沖鋒隊的袖標。保護他頭部的是一頂繳獲的法軍頭盔,頭盔上的法國國徽已經(jīng)被取下。在這頂頭盔被人民沖鋒隊回收之前,它曾被科隆的希特勒青年團航空小隊所使用,他們的其中一名成員在頭盔的一側畫上了希特勒青年團的徽章。卡爾腿部中彈,正在接受瑪麗亞的治療。由于瑪利亞在科隆為德國空軍做文書工作,她得以獲得納粹空軍女輔助人員的制服。在發(fā)給女輔助人員的外衣、褲子和帽子之外,她穿著一件高射炮助理員的帶有胸前口的獨特大衣,這種大衣是發(fā)給希特勒青年團的男性輔助人員的。她接受了非正式地訓練去使用她背上背的Panzerfaust 30型火箭筒。

H:恩斯特準備去防守柏林,1945年4月
在“國防強化營”接受訓練完畢沒幾個月后的1945年4月,恩斯特就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毫無勝算的柏林的戰(zhàn)斗中去了。他被分派到一支附屬于人民沖鋒隊的希特勒青年團“反坦克預備隊”中。實際上這意味著他會裝備上一輛配備兩支Panzerfauste 60型火箭筒的民用自行車。位于市中心西南緊挨著奧林匹克體育場的這個位置,可以清晰地聽到距離相當近的蘇軍火炮的聲音。恩斯特正在等待命令。
也許是對即將到來的嚴峻考驗感到緊張,恩斯特的反應是盡量讓自己以軍人的形象出現(xiàn)。他從深藍色的冬季制服上取下了所有的希特勒青年團的徽章,并給自己加上了他能找到的任何種類的軍事裝備。他穿一件從柏林的庫存中分發(fā)給他的陸軍的碎片式迷彩外套,外套外面他佩戴著他的青年團的腰帶和匕首。單體彈藥盒里只能裝四只他所攜帶的蘇聯(lián)的莫辛納甘M38型卡賓槍的彈夾。恩斯特任然沒有得到頭盔的保護,一直戴著他的希特勒青年團的滑雪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