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響/個人向】歸潮?“明日孤舟余生皆渺渺,自有天地憑吊?!?/h1>

我火速趕來兌現(xiàn)諾言!
首先,超級開心月亮老師選擇《歸潮》來剪李響個人向視頻,第一次聽歸潮就有一種平靜而落寞的悲傷,好像一切都在無法挽回地逝去,就好像褪去的潮水一般,歸于天地一白。這也是響的一生給我的感覺,滾燙的熱血一點點涼盡,一步步墜入深不見底的深淵,帶著無法對人言說的無可奈何,直至成為一座墓碑,留下一封證明自己未忘初心的遺書。
因為剪輯和歌詞太貼了,所以戳我的點有特別特別多,但一一說完太廢話了,我就撿幾個畫面來說,主觀理解比較多,希望不會冒犯到老師!其實第一句歌詞配上響兩副坐在師父墓碑旁畫面就把我刀到了,那時響早已有了死志,心知自己的生命正在倒計時,“緩緩送歸潮”也暗合了他也在求死,走在自己生命的末路上。
隨后是“山海誓 早淪為若有若無一痕笑”,響00年時候,一腔熱血,執(zhí)行任務(wù)總是最積極的那個,想必也在警徽下大聲宣過誓,但此時此刻,不得不跟趙立冬一黨虛與委蛇,甚至淪為他們的工具,自己都厭惡自己,覺得自己可笑。
“奔風(fēng)奔雪白發(fā)蕭蕭”是整個剪輯里我覺得最悲的幾幕之一,明明才三十出頭,年少有為又是刑偵隊長,背后還有趙立冬這個靠山,本該志得意滿,然而酒局散去后,踉踉蹌蹌一個人走在風(fēng)里的響,扶著頭弓著背,孤獨又落寞,沒有人能懂他,連安欣也不能,只有他沿著這條路,慢慢地走著,慢慢地沉入黑暗里。
“半生驕傲半生離別早 向誰嘆知音少”,整個剪輯有兩處這個臺詞,一處是師父離開,一處是響墜樓,臨死前的遺言是“去救譚思言”,我就當(dāng)做月亮老師也覺得響的兩個知音是師父和譚思言啦!其實我也是這么認為的,最主要還是因為他們都沒有背景,不得不被裹挾在黑暗中,有掙扎也有抗?fàn)?,互相能明白對方的身不由己,也明白自己的渺小,然而尤其是像響和譚思言,仍有燃盡生命奮力一搏的勇氣。
“明日孤舟余生皆渺渺 自有天地憑吊”,最痛的畫面之一,兩處歌詞都是,一處是見完趙立冬的響,背對著人潮禹禹獨行,走入黑暗,一處是“李響同志”的墓碑,生如孤舟渺渺,死后黃土一抔,這就是一個普通人活著和死去,留在世界上僅有的一點微不足道的痕跡。
“人道天道各自煎熬?!边@是上面這句歌詞以外,我覺得最貼響本人的一句!完全就是06線響的獨白,在說出和隱瞞真相里煎熬,在違逆和遵從本心里煎熬,最后在生與死之間煎熬。正是被這種煎熬所折磨,他才會下意識地擋住安欣的視線,想給自己一個解脫,然而煎熬又正是因為初心仍在,所以不能輕易墮入黑暗。一個有良知的,道德底線很高的普通人在面對無法撼動的黑暗,會是怎么樣的感受和心理,李響給出了答案,這樣的煎熬是痛苦的,可能折磨他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然而對仍堅守正義的人來說,這也是可貴的。
“紅塵喧囂如眼前飛鳥,彼岸回首與我聽江潮,”畫面逐一倒退回最初,“還流連大地眾生懷抱,歸途再愛一遭,”是他第一次出任務(wù),替搭檔解圍下海撈尸,那時候的他,青澀,然而眼神堅定明亮,像一個童話故事的開端,美好干凈,會讓人暢想更光明的未來,誰也料不到之后。
“誰陪我看夕照。”他生命里最重要的三個人,他在還懵懂的時候因為師父的離開第一次直面黑暗,又在邁入黑暗里尋得另一道光明,然而只能目送著譚思言走向注定的悲劇,最后,以死亡與他的生死搭檔作別,那些并肩的日子仿佛還在眼前,然而物是人非,只剩下夕陽無限好。
“大夢未醒 青山猶在人未老”,一幕是安欣摸著響披在座位上的警服而響已經(jīng)離開了,一幕是響還在時蹲在地上翻找檔案,總讓我很忍不住想,要是一切都是一場夢就好了,夢醒來,響還是最初那個滿腔熱血滿懷憧憬的青年,會因為前輩一句“好好干”就激動不已,干勁十足地投入自己熱愛的事業(yè)里,不用違逆本心,不用虛以委蛇,那該有多好啊。
很喜歡很喜歡這個剪輯!一直在說,月亮老師的剪輯總是有一種將故事娓娓道來的感覺,直到最后一幀畫面閃過,才覺得悵然若失,看完這個視頻,又體會了一遍當(dāng)時看劇的心境,感覺將響的一生又看過一遍,最后的最后,是來路也是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