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上將共有五十七人,為什么55年授銜的上將只有五十五人?
1955年,解放軍第一次實行軍銜制。因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次,所以1955年授銜的將軍都被冠以“開國”二字。不過有意思的是,全國人民承認的新中國開國上將共有五十七人,可是1955年授銜的上將只有五十五人。那為什么有兩位開國上將沒在1955年授銜呢?

王建安
王建安上將生于湖北省黃安縣(今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1927年入黨并參加著名的黃麻起義。王建安上將此后歷任過魯中軍區(qū)司令員、華野八縱司令員兼政委、第7兵團司令員、浙江軍區(qū)司令員、志愿軍第9兵團司令員兼政委,職務、資歷和功勛都應授上將軍銜。

1954年,王建安上將因為高血壓而在朝鮮病倒,差點在前線病逝。被迫回國養(yǎng)病的王建安上將在1954年后基本脫離部隊。因為1955年授銜的原則是不在部隊的人不授銜,所以王建安上將在1955年沒有授銜。1956年,恢復健康的王建安上將回到部隊工作,補授上將軍銜。

李聚奎
李聚奎上將生于湖南省安化縣(今湖南省漣源市),1928年參加平江起義并入黨。李聚奎上將此后歷任八路軍129師386旅參謀長,冀熱遼軍區(qū)參謀長、東北軍區(qū)后勤部參謀長兼西線后勤司令員兼政委,四野后勤部第二部長等等職務。職務、資歷和功勛都應授上將軍銜。

1955年,李聚奎上將調(diào)任國務院石油工業(yè)部部長,脫離部隊工作。按照不在部隊不授銜的1955年授銜原則,李聚奎上將在1955年沒有授予軍銜。1958年,李聚奎上將被調(diào)回部隊工作,出任解放軍總后勤部政委。于是回到部隊工作的李聚奎上將在1958年補授上將軍銜。

王建安上將和李聚奎上將因為當時不在部隊工作而沒有在1955年授銜,是在1956年和1958年補授的。不過由于時間距離較近和職務、資歷和功勛都符合,人民還是認為王建安上將和李聚奎上將是開國上將。于是開國上將共有五十七人,1955年授銜的上將是五十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