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體西用"的創(chuàng)新典范:畫家邱漢橋作品展現中西融合美學特色
在眾人的討論中,邱漢橋的作品成為了焦點,而更多地探討了南北問題、長江文化與黃河文化。我想在此擴展一個不同的視角:中西融合的問題??梢苑Q之為“中體西用,形韻合一”。

邱漢橋山水畫《祥云朝山》
“形”在邱漢橋的作品中體現為一種具有深意的形式,而“韻”則更多地展現了中國傳統的墨韻。邱漢橋對傳統文化的造詣深厚,他深諳老莊哲學的精髓,如“大美不言,大象無形,大音希聲”。這種傳統哲學,后來被西方如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和胡塞爾的現象學,對老莊智慧進行了現代的解構。因此,邱漢橋的作品也巧妙地融合了中西方的美學觀念。
他的繪畫風格主要在于弱化筆性,轉而強調墨韻和氣韻,尤其是運用了焦墨和宿墨。他旨在通過這種方式來純化語言,從而強化文化的針對性。邱漢橋先生的畫作,以水墨形成的“面”和“體”來,構建形式的自立,和語言的本體,而其中的皴法成為兩者的中介和橋梁。在筆墨與肌理的相互轉化中,他的畫作傳達出了深邃的意象。

邱漢橋山水畫《芳草有情夕陽無語》
龔賢認為,皴法可以產生陰陽、向背等元素,從而形成立體感。中國繪畫從六朝開始引進了所謂的凹凸畫法,從“黑龔”到黑賓虹,再到李可染的逆光畫法,西方印象派的光影變化與中國畫法相結合,為中國水墨畫注入了現代性。然而,現代性并非簡單地借鑒西方的形式語言和結構主義,而是需要將其融入文化或藝術的營造中。
邱漢橋的作品中也有直線和三角形構圖,但他運用墨的韻律和沉淀,來彌補這些元素的直白和生硬,從而形成了以拙重、亮麗構建起來的意象。這種效果賦予了他的作品,特有的視覺沖擊力,讓人感受到宏大而震撼的力量。

邱漢橋山水畫《小曲》
邱漢橋的色彩運用以紅色和黑色為主,這兩種顏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色彩搭配,受到了楚國漆畫的啟發(fā),展現出一種獨特的韻律。楚文化是充滿浪漫氣息的,同時也對音樂給予了極高的關注。從這一角度來看,邱漢橋先生的現代性在于他將西方的機理、質感和體量,與中國傳統的皴法和筆法完美地整合到了一起。
因此,我認為他的作品是“中體西用、形韻合一”的典范,兼具中西方的智慧和美學特色,既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又展現了對西方現代性的獨特理解和創(chuàng)新。
——《中國美術館》編輯 黃丹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