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研究生同時通過二筆二口|考研也適用的方法|2022年CATTI備考經驗

——?鹿信
隨便寫寫
肯德基和麥當勞現(xiàn)在不是什么新鮮物。但我小的時候,洋快餐才剛剛進來。
1987年在北京開設了中國第一家肯德基、1992年在北京開設了中國第二家麥當勞。那時候肯德基和麥當勞在全國也沒幾家,可謂稀罕至極。一般是過節(jié)、過生日時,我母親才會帶我吃上一次。
1994年,就在北京東四的朝內十字路口上,開設了一家中式快餐,名叫“上海榮華雞”,打的宣傳是“更適合中國人的口味”,并號稱“肯德基開到哪里,榮華雞就要開到哪里”。
但好景不長,這家店后面因為經營不善而關門了。我記得那時有種論調,說“中餐不適合做快餐”,所以做不過洋快餐。回想起來,我更小的時候,還有一種論調,說計算機系統(tǒng)不適合漢化,因為計算機語言是英語。那時候我們的國際化才剛剛起步,有憧憬,也有自卑,很多東西我們不太敢相信。
今天,有著各種中式快餐,雖然整體上還是做不到肯德基和麥當勞那種規(guī)模,但中餐適合不適合做成快餐這個問題,我想答案是清楚的。
今天的編程語言還是英語的,但各種主流軟件多數(shù)都有漢化版。我想說的是,有一些東西,我們當時可能會覺得“做不到”“不合適”,但其實我們是陷入了思維定勢,或者說自己給自己的頭腦上了一層枷鎖。二十年前,我絕對想不到中國會發(fā)展成這樣。十年前,我也不知道自己會成長到今天這樣。
鹿信(本文作者)在去年的9月27日,是否能想到第二年的今天,自己會順利考上研?會一下子通過二口二筆呢?她肯定會有憧憬,但憧憬能否變?yōu)楝F(xiàn)實,鹿信自己恐怕也無法確定。憧憬能否變?yōu)楝F(xiàn)實,需要自己一點點去做,需要一點點地去試,哪怕這個過程是極為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
不過,試試就“逝世”的情況還是不多的,更多的情況還是會有所收獲。鹿信的本科老師說的對,“人生的路,沒有白走的”。我不想討論過程重要,還是結果重要,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所謂的「アポリア」)。
過程的確重要,但也需要有結果。人生的路,的確沒有白走的。但這個“沒有白走的”結論,還是基于結果來說的。當鹿信還沒考過二口二筆的時候,我對她說“那些不過就是一個證書”,是基于我對她的了解,同時也相信她會有一個“結果”。
換言之,是我相信她的走過的路,不會白走,最終會開花“結果”。又到了考研報名季,很多同學都來咨詢我。但其實大多數(shù)的咨詢,只是單純的釋放不安,傾訴焦慮。就像上文說的,很多時候我們會給自己套上一個思維的枷鎖,希望同學們能拿掉一些枷鎖,基于自己的實力,大膽憧憬,努力實現(xiàn)。
對于鹿信,其實我準備了很多贊美之辭,但又覺得她今后肯定還會有很多成績,不妨留在后面,以免日后詞窮(其實這次的“序”,我斷斷續(xù)續(xù)寫了幾天,寫了刪,刪了寫,但今天不得不發(fā)了,所以起名“隨便寫寫”)。
考證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相信鹿信自己也知道,相信她還會一如既往地去付諸努力。期待鹿信的新成績!
唯斯
文章正文
摘要:本文同樣適用于翻碩考研初試及復試
大家好,我是鹿信。上次投稿還是考研經驗帖,今天我?guī)еP二口的備考心得又來啦??佳薪涷炋镆灿胁糠株P于筆譯學習的心得體會,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進去看看~
雖然我從4月才正式開始準備今年的CATTI,但不代表我只用了兩個月就通過了二筆二口。過去工作、考研等所有經歷,都成為了本次考試的養(yǎng)分。
所以,本篇文章只分享我個人的學習方法,具體學習過程還請各位按自身情況調整。正文部分約5200字。
索引
一、個人情況
二、筆譯
三、口譯
四、想說的話&致謝
一、個人情況
1.翻譯考學歷程
2020年:初學翻譯,三筆合格,三口失利
2021年:二筆失利,日企辭職,居家考研
2022年:考上貿大,二筆合格,二口合格
2.一周大致安排
周一:做瑞譯訓練營作業(yè)
周二:對照譯文、復盤,口譯團練
周三:做訓練營作業(yè)
周四:對照譯文、復盤,口譯團練
周五:做訓練營作業(yè)
周六:對照譯文、復盤,口譯團練
周日:復習本周作業(yè),聽直播課
此外,每天只要有時間,我都會用NHK新聞練一篇影子跟讀。
二、筆譯

1.一些誤區(qū)
初學筆譯時,我的方法有大問題。不查閱相關資料,不會的單詞瞎猜,譯文一抄了事,不積累表達,做完不復盤,過后不復習,貪多且貪快……
去年,我第一次參加了瑞譯的訓練營。雖然在老師們的點撥下,感覺思路被打開,但其實也不知道如何用好參考譯文。只是分別將原文和譯文一股腦地背下來,沒有自己的思考,不會靈活運用,也就導致我去年二筆考試失利。
經過一年的學習,我總結出了一些練習復習方法,包括查資料和做積累等的具體做法,前兩個月已經在公益課里詳細說過,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掃碼觀看。接下來本文所分享的內容是在此基礎上的更新。

2.初做譯文
今年考二筆,我只做了瑞譯翻譯訓練營的作業(yè)。每周有三篇,一共29篇。作業(yè)素材都是最新的,每篇參考譯文都是老師們長時間打磨出來的原創(chuàng)譯文,而且作業(yè)有批改,能及時得到反饋。老師一直強調,初做譯文一定要精翻。我的精翻過程是這樣的:
一是查詢背景資料。任何不確定且會影響理解的信息都會查。包括但不限于各種陌生名詞、事件相關報道,以及原文提到的文學藝術作品等。此時一般是用各類搜索引擎,其中必應國際版可查日語網頁,無需梯子(不會有人不知道吧)。
二是查詢單詞。不確定單詞用法時還需要查搭配、查例句。中日文都需要查,因為有時候,我們對中文詞的理解和用法也不一定準確。下面推薦一些好用的查詢工具,都是我推薦過很多次的。
①各類詞典
·iOS自帶的スーパー大辭林等
設置-通用-詞典(漢語、日語、中日日中、日英)
·Weblio辭書
日日、中日日中、日英都有,網頁可用
·必應
直接搜索「○○とは」

②NINJAL-LWP語料庫:查詢日語搭配和例句
網址:https://tsukubawebcorpus.jp/search/
③BCC語料庫:查詢漢語例句
網址:http://bcc.blcu.edu.cn/
④WantWords漢語反向詞典:查詢漢語近義詞
網址:https://wantwords.net/
很多同學問,是一邊查一邊做,還是做完了再查。我認為,如果是出于練習目的,我更推薦先限時做完一篇,只允許自己使用紙質詞典,模擬考試的感覺(關于這個我也要寫一篇帖子的,但是一直抽不出時間來??纯词坏臅r候吧。唯斯)。
我一般是限定45分鐘以內做完一篇,最多不超過1小時。不確定的地方也要自己先思考如何翻譯,因為考場上就是不會寫也得寫一個像樣的上去。同時把這個地方標記出來,全文翻譯完后,再一個個使用網絡查詢。做作業(yè)+查網頁的總時長控制在兩三個小時左右。初做譯文不宜糾結過久,很多時候容易鉆牛角尖、自我拉扯。
但如果不是以練習為目的,也可以一邊查一邊做。比如,給瑞譯公眾號做天聲人語翻譯時,我就是慢慢做,想查就查。我很享受這種精雕細琢的過程。
全部寫完后,過一段時間再倒回去看自己的作業(yè)。我一般是上午做,下午再交。特別推薦讀出聲音,這樣很容易就能發(fā)現(xiàn)不通順之處。自己修改完低級錯誤再提交,才能得到更有針對性的點評。
3.復盤復習
第一步是反芻。之前在公益課說過,我會將原文、自己的譯文、參考譯文填入下面這種表格,對比自己的譯文和參考譯文的差異,并用不同顏色的筆刷記錄不同類型的筆記,比如詞匯、錯誤原因、自己的思考、課堂筆記等等。

像大左老師在考研沖刺班說的那樣,當我對照參考譯文,慢慢地有種“自喜”的感覺,我相信是真的有所提高了。所以,我也會將自己譯文中感覺不錯的表達劃出來。
第二步是積累。需要積累的內容,一種是無需多解釋的固定譯法,直接一左一右放在Excel表格里,無腦背誦即可。還有一種是同一抽象意義下的表達,有條件的話還可以放上例句,這樣可以同時積累中日雙語的表達。這些表達可以從我們過去的作業(yè)中獲取,也可以在網頁上查詢近義詞。

第三步是拓展,屬于進階玩法。具體而言,就是捕捉全文一切好用的詞,通過各種渠道查找例句。有雙語例句則最好,沒有的話就自己推敲如何翻譯,或者干脆編一個例句。這一步的作用在于拓展同一個詞的多種譯法,并且達到靈活運用的程度。有時,還可像第二步一樣,拓展同一個抽象意義下的中文和日語說法。每周直播課后,我還會將直播課上的拓展例句補充上去。

第一第二步我在考研時就會做,并且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
今年備考CATTI時間比較充裕,才開始嘗試拓展。能學到很多東西,但一篇作業(yè)的拓展至少需要兩三個小時,還不包括前期的思考復盤,非常耗費時間精力。建議考研的同學不要在這一步花太多時間,直播課時老師都會幫助大家拓展的。包括現(xiàn)在的強化班,我給考研的同學們做的強化筆記就是按照這個思路。
主要用到的工具如下:
①NINJAL-LWP語料庫(同上文)
②人民網日語版(http://j.people.com.cn/)
③用例jp(http://yourei.jp/)
④各類搜索引擎(比如必應)
⑤WantWords漢語反向詞典(同上文)
⑥Weblio類語辭典(https://thesaurus.weblio.jp/)
第四步是復習。除了讀讀背背上述三個步驟里留下的資料外,我還會用作業(yè)來做視譯,并且錄音。第一遍把不順的地方標出后,再視譯兩三遍,直到看到原文能流暢說出來為止。不一定要和參考譯文完全一致,自己的譯法正確也可。
我在“日語翻譯考試”的微博超話看到瑞友打卡,推薦說還可用語音轉文字,讓自己的中文和日語發(fā)音都盡量標準。視譯時嘗試了幾次,確實效果不錯。
視譯這步,其實也是無形之中把譯文背下來了。不過,和我去年純背也不太一樣,因為是一邊看著原文一邊說,建立了兩種語言之間的連接。這樣,下次看到類似的,就能很快反應過來。
最理想的復習狀態(tài)是,考前把所有筆記多看幾遍,作業(yè)多視譯幾遍。但我雜事多,居家又懶散,感覺早上睜眼之后,不知不覺就天黑了,經常拖好幾天才復盤,視譯也基本上是拖到月底一起弄(大家千萬不要學我qwq)
三、口譯

我沒有接受過專業(yè)的口譯訓練。大三留學一年,本科畢業(yè)后又在日企做了一年的翻譯,經常需要在會議上做口譯,另外每天也會開口說日語,所以有實操經驗,口語也尚可。兩年前三口失利,我就擱置了口譯練習。
考研以來,我在瑞譯老師和瑞友的陪伴下練習,這次又碰上比較熟悉的材料,有了運氣的加成,意外地通過了二口。接下來,我將介紹平時練習的方法,包括發(fā)音、聽力和口譯實務。
先推薦幾個有NHK雙語文稿的公眾號:
·NHK日語聽力
·日語聽譯
·言葉日語
1.發(fā)音及聽力
我練習發(fā)音和聽力都是用影子跟讀的方法??佳谐踉囯A段,學習日語不在狀態(tài)時,我也會跟讀一篇NHK新聞,似乎有提神醒腦的功效。而且口耳相連,嘴巴跟得上了,耳朵也就跟得上了,還用愁聽力嗎?影子跟讀的具體步驟我在考研經驗帖寫過,再搬過來給大家看看。
①選取一段長度1分鐘至1分半,且附帶日文原稿的音頻。
②播放第一遍,聽懂大意,可以小聲跟讀。
③播放第二遍,并開始跟讀。
④播放第三遍,一邊聽音頻一邊跟著原稿讀,重點確認沒聽懂或跟讀不順的詞(如果跟著原稿仍然讀不順,就自己朗讀一遍)。
⑤關掉原稿,播放第四遍,再次跟讀,同時開始錄音。仍然不順,則重復③④,一直到錄音滿意(語速和發(fā)音大概和音頻一致)為止。
*到了口譯備考階段,我為了訓練瞬時記憶,有時還會加上復述。
關于發(fā)音,建議大家先簡單了解一下日語語音學的基本知識,包括假名的發(fā)音方法·發(fā)聲位置、特殊拍、アクセント、イントネーション等?,F(xiàn)階段不需要做到播音腔,但至少要知道標準是什么,練就一雙挑剔的耳朵,知道自己的發(fā)音需要在哪方面改進。比如說,最常見的發(fā)音誤區(qū)是過于字正腔圓、清音送氣太多、濁音變成了不送氣音、長音·促音·撥音不滿一拍等等。
除跟讀日語新聞以外,有時間還可以跟讀中文新聞,模仿播音員的說話方式。央視的“聯(lián)播快訊”就有很多短篇的新聞視頻。我是福建人,普通話難免受方言影響(不是臺灣腔!),所以平時也特別注意自己的前后鼻音、平翹舌音。
2.口譯實務練習
在練口譯時,一定要錄下自己的聲音并聽回放。另外,組隊練習也事半功倍。
兩年前,我一個人幾乎把三口教材和真題都練了一遍,雖然有時也錄音,但總覺得太費時間,從來沒有回聽過自己的錄音(錄了但沒完全錄)。這樣不知道自己翻譯的效果如何,得不到反饋,很難有進步。
今年,為了準備考研復試,我開始在線上和瑞友們一起練習視譯聽譯,輪流主持。復試結束后,我們取消視譯,只練聽譯,每周二四六相約騰訊會議。大家有考二口的,也有考三口的,但也不妨礙一起練習。
素材一般是NHK新聞、二口三口真題、瑞譯視譯聽譯訓練營的材料等。流程和瑞譯視譯聽譯訓練營差不多,輪流上麥,逐個點評。如果是NHK新聞,我們一般會先播放一遍,讓一兩個同學翻譯全篇梗概,之后再一句一句大家輪流翻。
我覺得最理想的狀態(tài)是,團體練習和個人練習相結合,這樣才有一個內化的過程。但我最終也沒自己練習過幾次,二口真題都沒聽完,全靠瑞友們的帶動。
關于聽譯筆記,其實我也不會各種神秘符號,還需要在入學后進一步學習?,F(xiàn)在只會一些基礎的邏輯符號,比如因為(∵)、所以(∴),還有箭頭之類的。其他漢字、假名、字母,哪個順手就用哪個。以前是橫著一長段一直寫到底,經唯斯老師提醒,才知道要豎著記筆記,及時換行,比較容易辨認。

但是,也不能太過依賴聽譯筆記,還是以聽懂為主。在公司做交傳時,因為說話句子不太長,我從沒記過筆記,都是在整句聽懂之后再用自己的話轉述出來??谧g考試時需要記住的點比較多,筆記的作用就只是提醒我們數(shù)字、要點、句子邏輯等。畢竟口譯員不是速記員,不需要全文記錄。我感覺自己在記筆記時,大腦處理信息的動作和手部動作是分開的,如果全身心在筆頭上,我一定聽不全,也記不全。
3.考場體驗
小Tips:
①“嘟”一聲過后立刻作答
②盡量不要有“呃”之類的口癖
③麥克風不要離嘴太近,免得噴麥,影響效果
考完三口那次聽回放,感覺自己在瘋狂噴麥,但今年可能設備升級了,聲音特別清晰。
日譯漢第一篇涉及到澀澤榮一,復試時唯斯老師和我們說過這個名字,因為是即將印在新一萬日元紙幣上人物,貿大很有可能會考。沒想到復試沒考,二口竟然考了。雖然早已忘得七七八八,原文也沒有完全聽懂,但聽到這個熟悉的名字,莫名覺得有些親切。
漢譯日第一篇是七一講話原文,去年七月我就簡單學過一遍對譯,二月份準備復試時,子不語也帶過完全一樣的內容,當時是做視譯。雖然大部分參考譯文都不記得了,但幸好記得之前「北伐」我讀錯了,子不語有提示正確讀音是「ほくばつ」,這次考試才能說對(讓我說:謝謝你,子不語)。

子不語在“譯帶譯鹿”帶練的視譯內容
日譯漢第二篇,我?guī)缀跻痪湓捯猜牪欢荒芤槐菊浀睾f八道。如果澀澤榮一那篇不放在開頭,可能我一開始就心態(tài)崩了。翻譯考試遇上熟悉的話題,又遇上練過的原文,這是極小概率事件,所以真的是運氣好。
四、想說的話&致謝
因為錯過了應屆考研,看到好朋友們已是準博士生,我之前總感覺自己多走了些彎路。直到今年一戰(zhàn)上岸,我回過頭來才發(fā)現(xiàn),如果沒有在那一年多的工作中提升口語水平,我一定無法在考研復試取得96分的高分。
而且今年通過二口,也與過去的口譯工作有很大關系。我開始慢慢領悟到,正因為多走了一段路,我才得以看到更多的風景。正如我本科導師Akane先生對我說:“人生的路,沒有白走的。”
實不相瞞,我去年二筆實務只有57分,離合格還有一定差距,這讓我一度陷入自我懷疑。而且,考研結束應邀加入瑞譯后,也因為自己不是北大的、沒有二筆、沒有參加過比賽而害怕自己不夠格(潛臺詞:要怎么在瑞譯混啊?。┑ㄋ估蠋熣f:“那不過就是個證書而已。”這句話也讓我心安不少。
我還是覺得,考試都有運氣的成分,一次兩次考試也不能反映真實水平。所以,希望這次考試失利的朋友們不要懊惱,同時也提醒自己不要自傲,我們一起攜手向著下一個目標前進。
感謝瑞譯學苑四位老師一直以來的指導、支持和信賴。特別是唯斯老師,在各方面給予關心。不論是人品上還是學術上,他都是我的榜樣。認識他以后,我才體會到終身學習是這么酷。還有溫柔可愛同時又腹黑毒舌的阿徹老師,特意借給我兩本小學館字典,四舍五入是把大三就過二筆的腦子借我了。還有Akira書記像哆啦A夢一樣,給我分享了重磅學習資料。
感謝今年和我組隊練習過視譯聽譯的所有瑞友,喵喵、友理、蘇蘇、春花、橙子、兔兔、小ho、小索、子不語、小黑、Rさん、小7、猴猴、艾樓、熊貓……(太多了列不完實在抱歉)特別是友理和Rさん,所在地的考試取消后還來練習,而且水平都很高,讓我有了看齊的目標。還有小索真的很神奇,她甚至在帶完一次聽譯后,發(fā)給我一份一千多字的文檔,精確到每一句話,還給出了詳細的建議,看得我驚掉下巴。

還要感謝夸夸群和101群的朋友們??佳袝r期,我停止了與外界的聯(lián)系,隔著網線在群里談天說地,群友常常讓人笑到斷氣,那時與他們的聯(lián)系最為緊密,且這份友情也一直延續(xù)到如今??糃ATTI那兩天和時雨、小劉面基,雖舟車勞頓但疲勞轉眼飛去。希望朋友們也能取得想要的成績。
我一直覺得,瑞友不是普通的網友,而是戰(zhàn)友。瑞譯也不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課的培訓機構,而是一個真正意義上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地方。這里有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也有真誠相待的同學情誼。
最后,給大家分享一句話,是我高三時經常用來鼓勵自己的,上次在強化班也送給了考研的同學們——忘記背后,努力面前,向著標桿直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