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清美考研環(huán)境設計真題解析及備考建議





2021 年 11 月 26 日下午 13 點 59 分:手里緊握起稿要用的鉛筆,最便利的地方放著三角板和馬克筆,眼睛隨著黑板上方的時鐘一秒又一秒地轉到整點??忌紙隼锞o繃著神經(jīng)、等待考題揭曉,心情忐忑。
14:00,鈴響,看題,開考。
17:00,鈴響,交卷,2022 屆考研全部結束,輪到我忐忑地等待學生們的回復。
十分鐘過去,大概是收拾完了畫具,終于等到了一個個回應:
“畫完了!”
“方案用上了!”
“解放了!”
“……”
這才松了口氣。
這一年里,我感受到學生對我充分的信任,所以希望這最后的三個小時,我沒有讓大家在考場上感到驚慌或失落,他們也沒有辜負自己的努力。
回顧今年的考題,從答題模式來看,不論是學碩還是專碩,居然是和 2020年的考題類似:素描、抽象畫、圖文并茂的策劃書。?
1、?素描:
和 2020?年的題目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素描的內(nèi)容:一題是朱鹮,一題是雙耳陶罐以及扁足鼎/長信宮燈。相比 2020?年的造型復雜的動物題材,今年的素描器物形態(tài)簡單,塑造難度并不大,相信即使是跨專業(yè)的考生也能夠大致還原出器物形態(tài)。而值得一提的是,設置素描考核的作用不止是篩掉造型基礎不過關的考生,同時更是對考生觀察能力和整體意識的檢驗:在通過素描形式還原圖片的過程中,考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更加仔細的觀察器物特征,以便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中將器物特征進行提取和放大。甚至可以在素描階段有意識的強調(diào)想要突出的器物特征,為第二和第三環(huán)節(jié)做準備。對于有繪畫基礎的考生來說,如果只是機械地抄照片加以還原,想彰顯自己的造型能力,那么遺憾的說,這段時間并沒有完全利用起來。要知道,考場里三小時的爭分奪秒,每一秒都是寶貴的。
簡單來說,素描難度不大,不必因為自己造型能力弱而過度沮喪;時間寶貴,不可由于自己造型能力強而沾沾自喜。



2、?抽象畫:
上文提到,抽象畫側重考生的觀察能力,同時還有對于興趣點的表現(xiàn)力。
① 觀察:首先觀察兩個器物的外輪廓、材質(zhì)、顏色、紋樣、造型比例等。最好將兩個器物進行對比觀察,能讓我們快速判斷它們的相似和不同之處,更好地抓住細節(jié)特征。在觀察過程中,由于每個人的興趣點和知識背景差異,所觀察的興趣點一定也是不同的。這也是我們可以在方案中求新求異的地方。?
② 表現(xiàn):考生觀察到了自己感興趣的特征,如何表達又是一個難點。比起造型基礎,抽象畫更能體現(xiàn)考生的審美能力,包含構圖、色彩、方圓三角、點線面的平衡……(這也是我們面對 2021年《大道至簡-少即是多》最頭疼的地方)大家普遍認同只要多加練習,往多了畫誰都會,而化繁為簡就沒那么容易了。
③ 整體意識:作為考試要求的中間環(huán)節(jié),抽象畫是把素描(也就是策劃主題)以及策劃書(方案)相互串聯(lián)的關鍵一環(huán),落筆之前需要兼顧上下,使抽象畫順理成章地延續(xù)素描,并且成為后期支撐方案的有力證據(jù)。




3、?策劃書:
本題和 2020?年的另一個不同,是素描所描繪的事物除形態(tài)外更多一層含義:東方&西方/傳統(tǒng)&現(xiàn)代。中國和羅馬,分別是東西方文化的起源地。新舊的長信宮燈,分別代表了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精神。我們在策劃方案時,不能僅從抽象畫的形式生成平面圖,也要考慮到賦予方案更深的意義,并且自圓其說。邏輯自洽是廣大應試考生普遍缺乏的意識。
手繪題目從前年開始改革。對比 2020?年(朱鹮),題目模式相同,2022年考題在形式的基礎上給出了概念;對比 2021 年(大道至簡-少即是多),題目模式不同,2022 年考題在概念上有相通之處。只是考素描這個“回馬槍”把某些死記硬背的考生殺了個措手不及。不論是生成方案的模式還是概念都有跡可循,因此我們稱它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通過以上對于題目本身的分析,相信各位已經(jīng)了解了解題三環(huán)節(jié)中分別應該注意和側重的事項。我們再從更廣的層面談一下應試,到底要不要依賴和崇拜“押題”,這也是多年來考生們一直關注和在意的。
試想考場上看到熟悉的題目,肯定是開心得不得了,心里大喊“我被幸運之神眷顧了!”、“老師 yyds!??!”這種開心的情緒或許會對我們的考試有所幫助,但冷靜下來想:沒押到一模一樣的題,就等同于沒練習過嗎?
答案是:否定的。
和政治不同,手繪所涉及的專業(yè)內(nèi)容是我們從本科就開始不斷訓練和學習的??佳形幕n的學習對大部分人來說都是快速+強化輸入的過程,我們無法在如此有限的時間里掌握全部,所以必須依賴模擬卷對知識重點的的篩選——這是高效可取的思路。而手繪除了需要一定的畫功,還包含專業(yè)能力和認知,這是靠基礎知識的學習和不斷練習共同促成的。以環(huán)藝為例,如果制圖規(guī)范迷糊、手繪能力糟糕,就算提前練習過題目也意義不大;題目一旦稍有變動就不知道如何應對。?
·那么會產(chǎn)生以下質(zhì)疑:我的基礎和手繪能力都沒有那——么強,不指望押題難道指望從零開始補課嗎?
答案是:不一定。如果有充足的時間和興趣確實可以選擇惡補專業(yè)知識,特別是對于跨專業(yè)的考生來說,一口不能吃成胖子。而對于大多數(shù)專業(yè)能力還可以、時間有限的考生來說,最重要的是學會如何解題,在考場上如何迅速做出反應。
解題≠套題。我們不提倡所有題目用一模一樣的方案應對,而是要有很強的整合能力,考慮不同人群的普遍需求、不同空間的普遍功能、普遍組織形式等,把相似的邏輯整合到一起,再逐一調(diào)整每個分析圖和方案節(jié)點的細節(jié)。
·考生在沒有完整經(jīng)歷過考研流程之前很難意識到整合的重要性,也難以把碎片的專業(yè)知識聚集到一起。
但我們可以。
以環(huán)藝專業(yè)考前高分班的練習題為例,可以看出,從出題的角度我們就弱化了“押題”的概念,前期為學生總結了 5 種代表性的空間組織方式,強調(diào)概念和邏輯自洽,告訴學生某種空間組織方式適用于哪些題目;后期模擬題鍛煉學生自身的扣題、解題能力。從以下例題可以看出我們的訓練方式:不進行廣撒網(wǎng)的押題,反而練習量減小、覆蓋面廣、應對題目的解題思路多元、打擊精準。通過這樣的訓練,我們的學生能真正學習不同的空間類型,在考試中無論面對哪種類型的題都能從容應對。而如果是借押題數(shù)量來增加命中率,對考生來說也許只能是碰運氣了。
此外,比起通過押題的方式去賭,我們希望學生可以借各種類型題目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在后期的練習中最強調(diào)的就是“邏輯自洽”,我認為邏輯分析是最能說清楚方案的方式,也是和其他人拉開差距的地方。邏輯分析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分析圖具體的內(nèi)容,二是整體的構圖邏輯。其中,構圖邏輯是更難做好的,因為很多人已經(jīng)習慣了常用的“平面+剖面+軸測圖/效果圖+分析圖”的構圖方式。這從視覺來說,構圖是不容易出彩的;從前后關系來說,也是不符合我們做設計的邏輯的(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提出解決策略-生成方案-效果展示-細節(jié)展示)。
之所以在暑期進行了多次類似 2020?年考題“素描+抽象畫+方案”模式的練習,是因為我個人也十分認同和偏好這道題給出的設計邏輯。盡管 2020年《朱鹮》更多是從形式出發(fā),但它的前后關系是對的。今年的考題在形式之外又給出了主題,使這個模式變得更加豐富和實用。這種模式表面以題目的形式出現(xiàn),實際上也是在引導考生設計的整體前后邏輯。而我們在考試,實際也可以是在學習。順便說一句,這種邏輯不只適用于“素描+抽象畫+方案”模式的題型,同樣適用于 2021《大道至簡》。



我們不談大道理,不上升高度,只劃三個重點。在清華美院連續(xù)變題的背景之下,希望對于我們教學方式的闡述能讓大家減少對于題目和改革的焦慮。平和看待改革,明確以下三點:
1、?不放下專業(yè)能力:盡管視覺沖擊力很重要,但不論是考試還是以后學習的道路上,專業(yè)能力始終是第一位的。希望 2023 年和以后的考生帶著對環(huán)藝專業(yè)的興趣,打牢基礎、積累閱讀量、了解學科前沿。所謂“以不變應萬變”,不是拿一套方案去套題,而是讓自己變得足夠強大來應對挑戰(zhàn)。我們可能都產(chǎn)生過“到底怎樣的人才能考上”的疑問,也都得到過“只要你畫得足夠好”的回答。這當然不是一句態(tài)度模糊的空話,想要得到高分本就是多方面的綜合的結果。距離下次考研還有整整一年時間,要求自己保持最理想的學習狀態(tài),因為我們考的是最好的學校。
2、?不要談“應試”色變:很多人認為考研的四個科目充滿套路甚至產(chǎn)生失望和消極的情緒,其實沒必要。不同的學習階段強調(diào)不同的應試策略:前期穩(wěn)扎穩(wěn)打,強調(diào)提高專業(yè)能力;后期穩(wěn)定專業(yè)水平,強調(diào)應試。首先,如果產(chǎn)生這樣的想法,最好的做法是像上文所說,全面提高專業(yè)能力,對任何問題能夠快速地做出回應策略。其次,應試本身就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雖然和專業(yè)學習無關,但是是我們在有限時間和能力下通往下一關的必需。如果我們以平常心看待“應試”和掌握應試技巧,反而能更高效地投入到真正的學習中去。


(臨近考試為學生整理的《扣題》文件和應試方法部分截圖,包含“對話”類空間組織模式和“朱鹮”類圖像題型解題方式)
3、?不局限于環(huán)藝專業(yè)的學習:考研手繪所考察的重點在每個時期有所不同,一是由于教育方向的變化,二是考生的總體水平提高。不難發(fā)現(xiàn),早期有大批考生三小時內(nèi)根本無法完成考試,這時畫完就是勝利;當大家速度普遍提升,對繪畫和設計能力也要求更高,出現(xiàn)了很多畫功好的考生;當大家畫功普遍提升,畫完、畫好已經(jīng)無法作為高分標準,對于考生整體素質(zhì)的要求也相應提高了。因此我們不能局限于對環(huán)藝本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和積累,也要提高自己的哲學修養(yǎng)和審美能力。







考研人數(shù)逐年增多,題目不斷變化。以上是部分對于 2022 屆環(huán)藝考研的經(jīng)驗和總結,我們會繼續(xù)調(diào)整教學方式以適應改革,傳遞給大家更多知識和信息。我感動于大家堅定的考研的決心和每天早起背書、匆匆吃飯的努力過程,感謝每一位給予選擇和信任的學員,不論如何,祝福你們。
夢想清華清美考研教研中心
環(huán)境設計教研組
2021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