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天下(352)沈陽故宮博物院
文游天下(352)
沈陽故宮博物院
文/石巖磊
? ? ? ?清朝入主中原之前,在沈陽也建有一處皇宮,即現(xiàn)在的“沈陽故宮博物院”。1616年,建州女真族的首領努爾哈赤建立了“大金”政權,經過幾次以少勝多的戰(zhàn)斗,“金人”大敗明軍,進而占領了遼寧一帶的廣袤土地,都城也從赫圖阿拉搬到遼陽,于1625年再遷至沈陽,并開始大興土木營建皇家宮苑。11年后,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大清”。
? ? ? 沈陽故宮占地面積6萬多平方米,有大政殿、崇政殿、十王亭、清寧宮、文朔閣、鳳凰樓等古建114座500余間,無論是在規(guī)模上,還是在規(guī)制上,其都無法與北京故宮相提并論,但這里的建筑別具一格,具有濃郁的滿族特色。像舉行重要國事活動的場所大政殿,僅是一座兩層的八角亭,而十王亭更突顯了清朝統(tǒng)治的特點。
? ? ? 十王亭分列于大政殿兩側,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集中辦公的地方。在滿族的組織制度中,每300男丁為一牛錄,5牛錄編成一甲喇,5甲喇組成一旗,共有整黃旗、整白旗、整紅旗、整藍旗以及鑲黃旗、鑲白旗、鑲紅旗、鑲藍旗等八旗,后來把“整”寫作了“正”,便有了“四正四鑲”的說法。皇太極執(zhí)政時,又新建了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雖然清軍的實力不斷擴充,但“八旗”之稱一直沿用下來。
? ? ? 盡管大清初創(chuàng)時的皇城不算奢華,但其功能已十分完備,這從用途不一的宮殿中就可以窺見一斑,除了大政殿、十王亭之外,還有皇帝平時處理公務的地方崇政殿,存放皇上所用武備的飛龍閣,貯存皇家寶物的翔鳳閣,后妃居住的鳳凰樓、清寧宮、永福宮等,就連儀仗器具也精心保管在鑾駕庫里,不僅如此,宮內的規(guī)矩也逐步規(guī)范起來。
? ? ? 比如各級官員入朝時,先在大清門前集合,不但要經過守門丁兵的嚴格安檢,而且站姿也有嚴苛的要求。朝臣不準面向或背向正北的宮殿方向,因為如面向北,有窺視宮闕禁地之嫌,而面向南則背對皇宮,有對皇帝“大不敬”之罪,至于坐立御道之上,更是藐視君王的重罪。所以眾人上朝時都會畢恭畢敬,生怕出現(xiàn)閃失而獲罪。
? ? ? 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宮殿之中定是要有紛繁復雜的條條框框,以讓臣民在誠惶誠恐中對帝王心生敬畏之感,從而神化這些所謂的天之驕子。這或許正是崇尚等級制度的儒家,歷來受到大多數(shù)王朝青睞的原因,也是游牧民族執(zhí)掌全國政權后也心甘情愿地被同化的根源。然而,在宮殿之內游覽時,人們多少還是會有種壓抑感,這是尊卑有序異化出的心理陰影。
? ? ? ?巍峨的殿宇,氣派的龍椅,無不彰顯出帝王的威儀,而凡人眼中的天堂,對于身處其中的帝王來說,也未必是隨心所欲的神仙居。那里暗藏著你死我活的殺機,隱含著高處不勝寒的孤寂。侯門一入深似海,皇家宮苑更是充滿刀光劍影,霓裳羽衣的香風里總會裹挾著一絲血腥氣。沈陽故宮的最后一位主人順治帝,便是各方爭權中的撿漏者。
? ? ? 1643年,5歲的順治帝登基,他是幸運的,小小年紀就成了九五至尊的天子,可他又是不幸的,其既不能完全把控朝政,也不能左右自己的感情。順治24歲去世時,便有多種版本的傳言,有殉情說,有出家說,歷史已成為解不開的謎團,只有沈陽故宮里留存著他天真爛漫童年的印記。漫游宮苑,追溯往事塵煙,人們最大的收獲可能不是對皇家宮殿的艷羨,而是更安于平淡的市井生活。
? ? ? ?2022.4.16